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学家王笛老师对话东方甄选直播间

2023-02-22 17:09 作者:东方甄选  | 我要投稿

董宇辉:非常开心邀请到王笛老师来我们直播间。《碌碌有为》这套书从去年起俞老师就多次推荐,说这套书写得很详实、很细致、很权威、很具有信服力。

我们都熟悉一个词叫做“碌碌无为”,因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是人微言轻的,觉得自己没有建立巨大的功业,没有标榜史册的伟绩,所以我们时常觉得自己不重要。我想知道为什么您会将“碌碌有为”这4个字作为书名?

王笛:我觉得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特别重要。我们早上起来去上班,干了一天的工作回来照顾家庭,每一个人能做好自己的事情,我觉得就是“碌碌有为”。一定要认识自己的价值,不一定要做大事业,做大事业的是极少的一部分人,我们绝大部分人就是这样平稳地过一生、健康地过一生,70岁也好,80岁也好,90岁也好,这就是“碌碌有为”。

不管你地位有多高或者事业有多成功,其实大家的权利义务是一样的,甚至一定程度上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董宇辉:王老师的回答非常让我动容,我们总是喜欢听那些一鸣惊人的事情,总是教孩子要如何出人头地、平步青云,但最后发现那只是极少数人的幸运而已,大部分人其实是默默无闻的。

王笛:确实是这样,我们一定要看重自己现在所做的工作。大千世界,如果人人都要去追求同一个目的,那是不现实的,社会可以有各种工作,也可以有各种生活态度。社会是由大家不断努力发展起来的,所以要尊重个人的选择。

俞敏洪:我有点好奇,你为什么对老百姓在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所作所为那么感兴趣?因为我知道你是研究宏观历史的。

王笛:从“二十四史”开始到如今的21世纪,很多的历史其实都是以帝王为中心的,好像历史就是他们的历史。

我从1980年代就开始研究历史,我常在思考,我们历史上占绝大多数的普通人哪里去了?我看不到他们的生活,看不到他们的思想,看不到他们的经历,看不到他们的故事……最后我才发现是普通人在历史中被埋没了,不是他们对历史没有贡献,他们就是我们创造历史的动力,但是我们在写历史的时候完全忽视了这个历史事实。

董宇辉:俞老师提到您研究的是宏观历史,那是什么契机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您转而想写普通人的故事呢?

王笛:历史学观的改变其实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我写《跨出封闭的世界》的时候接触到成都的日常生活,内容不长,大概三四页,后来到美国读博的时候开始写街头文化,但是因为史料文字很多是官方记载的,存在扭曲的情况,我就筛选了很多普通人的档案资料,阅读了很多经典的微观式著作。是不断摸索思考,慢慢转变历史观的,没有一个突然的关键点。

我们的社会并不是一下子就走到了今天这个样子,我们的衣食住行、法律、社会信仰、意识形态,其实都是长期形成的。要展望未来的话,首先要了解我们的过去、我们的传统,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没办法和历史割裂的。这是第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我之所以研究普通人,是因为想要将我们的“帝王史观”转变成“日常史观”,历史不是那些帝王或者英雄创造的,而是我们每一个辛勤劳作的人,是我们一代又一代辛辛苦苦逐步积累下来的。我们现今的文明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普通人的贡献,而不是帝王,这个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俞敏洪、王笛、董宇辉访谈现场

第三点,对于历史来说,我们碌碌“无”为的生活其实是碌碌“有”为的,我们每天做的事情是对社会做了很大的贡献的。我们不要总是寄希望于大时代波澜壮阔,历史上记载的东西越多,就说明这种社会的变化越剧烈。我们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这种这种剧烈的社会变化,而是要希望平稳,经济平稳的、文化平稳的、教育平稳的,而不是一个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不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期望的,我们期望的应该是我10年以后能展望我20年以后,我的家庭、我们这个城市、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好,这是“日常史观”所能告诉我们的。

历史上记载的大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这场大战,那都是人类的大灾难啊!如果在我们有生之年,历史上没有什么东西可记载,说实话我感觉这个是我们的福气。真的要说哪个朝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最高,我觉得还是改革开放以后,所以我还是愿意生活在当今的时代。

董宇辉:我经常给大家讲杜甫,杜甫那么大的才学,那么好的诗词,在他寄居长安的十几年也是碌碌无为的,他也没有实现自己想要的,苏东坡的一生也是颠沛流离,一直被流放。

俞敏洪:我突然有个问题,如果杜甫、苏东坡他们生长在今天互联网时代,他们的诗歌瞬间传遍全中国,一下变成了网络红人,他们还会被世人所称颂吗?

王笛:时代在变化,当时的社会文化孕育了他们,他们遭受的苦难其实也给他们的提供了这样的思考。

董宇辉:现实社会越痛苦,表达欲望越强烈,说的话就会越深刻。

俞敏洪:是的,但我宁可一辈子碌碌无为或者碌碌有为,也不要让自己的一生命运太悲惨,而且人活着并不是仅仅为这个世界提供最优秀的、让人难以忘怀的、百年千年还被人们吟诵的文字的。人的第一要素,首先是把自己活得好,活得幸福。

董宇辉:我们刚才讨论的这些都是王老师书里提到过的。不管你是选择做一个痛苦的、清醒的哲人,用你的笔杆记录历史,表达深刻的、波澜壮阔的精神世界,还是说选择当一个普通人,平安喜乐、健康顺遂地过好你的一生,照顾好你的家人,每天活得充实而有意义。这都挺好,都是选择,只要你和自己的价值观、和自己的内心并行不悖就行了,你不痛苦、你自洽、你怡然自乐的状态是最重要的。

王笛:我们要知道人生其实是有多种选择的,不是说我定了这个目标,我达不到我的人生就完蛋了。就像我写书,我的准则是遵从内心,我觉得达到了我最高的水平我才拿出来,但是如果我尽最大努力还写得不够,我就去读优秀作家的作品,看看我在哪方面能够修改。一个人不可能是个“全人”,所以就要经过不断的努力。

董宇辉:王笛老师教过很多学生,如果让您给这些孩子们说一些话,你想说什么呢?

王笛:这一代的孩子其实也有他们的辛苦的地方,考试固然重要,但孩子的健康的成长更重要。我们的家长不要苛求孩子上非常好的大学、有非常好的成绩,快乐的童年、开心的学生时代,这些都比他考试考得好更重要。

而且家长还要注意一点,可能他现在考试不怎么样,但是也可能到了某一个节点,他会突然做得很好。这个社会是多元化的,一定要让他们有各种选择,而且一定不要攀比,我周围的华人子弟这个上哈佛了,那个上普林斯顿上耶鲁了,我一点都不心动,我觉得只要孩子好就行,不需要push hard(催得太紧),他们痛苦,家长也痛苦。

董宇辉:我非常同意,如果说我有一个孩子,成功不是他人生第一等要事。我希望他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免于疾病的折磨;我希望他有正确的三观,能够在人生面临困惑的时候意志清醒;我希望他能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不至于蹉跎一生;最终我希望他能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状态,这样他不至于折磨身边的人。能做到这4点,孩子就已经非常好了。

我每次读书就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清醒的哲人或者痛苦的诗人,我总是喜欢杜甫,但每次一回家我妈就说:孩子,我想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子,你别失眠,你好好吃饭,颈椎不疼,妈就想让你成为一个快乐的傻子。

我小时候对此内心深有芥蒂,长到很大年龄,我才懂这句话。

历史学家王笛老师对话东方甄选直播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