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方舟】寻神行·记大炎(Ⅰ)
(这段不出意外的话是个中长篇,所以标了个Ⅰ)
他抬起手接落叶。
大炎御史台周尽是乌柏,曾经有过位大诗人在此遭囚,史称“乌台诗案”,自那之后御史台便被称为“乌台”。一般而言,在此坐的,不是清流御史便是贪官污吏。——但当然,他是个例外。
院外脚步声自小而大,缓缓接近。博士起身,望着院门口。
进来的是一名老者。鹤发童颜,腰背挺拔,白发簪起,双眉如剑。一把美髯及腰,头顶七梁冠,胸间白鹤补,腰悬玉佩,满目琳琅,行动有击玉声。惊蛰跟在老者身后,低眉垂目,恍若不见博士。
博士面带笑容,躬身一揖,“学生见过大理寺卿大人。”
“岂敢,岂敢。”老者淡然一笑,双手虚托,“博士请坐。老夫对罗德岛耳闻已久,听徒儿说你来京师有要事,我便代徒儿尽地主之谊,也算一足老夫心愿。”
博士顺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力道挺直身躯,脸上笑意不减,“有愧大人垂青。”他目光肆无忌惮地聚在老者胸前的白鹤补子上,“我听惊蛰提过,大人鹤鸣龙吟、行如木铎¹,大炎朝野上下无不敬重,合为我等楷模。”
大理寺卿却似乎完全不在意博士话里的小小讥刺,“不愧是卡兹戴尔战争的掌控者,敢于在我御史台如此放肆地探寻一名一品高官的底细,这份胆识便值得我敬重。请坐。”
博士哈哈一笑,一撩衣服下摆——他今天为了礼貌穿上了炎国服饰——安然就坐。大理寺卿坐在博士对面,独留惊蛰一人立于原地,目光有些迷茫。
猛地,惊蛰意识到那句“探寻底细”意义何在。她几乎不受控制地打了个寒战,看向博士的目光顿时带了些责备意味。
“坐吧,徒儿。”大理寺卿却微微一笑,“博士比你想象的要谨慎。”
惊蛰双唇微抿,身上雷光轻闪,长裙上不必要的褶皱被瞬间捋平。惊蛰坐在大理寺卿身边,正襟危坐却目光空洞,不看博士,也不看大理寺卿。
大理寺卿唇角笑容更加浓郁,博士也同样微笑。
“出于对你洞察力的敬佩,我先回答你已经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大理寺卿轻轻摘下七梁冠,“我的所有官职是,吴国公,文华殿大学士,刑部尚书,领左都御史,行大理寺卿事²。”
博士放在桌面下的手轻轻一颤。
他没想到竟然能惹上这么大一尊神。
大理寺卿面容平静,似乎完全不知道自己吐出的一切有多骇人,“而我的徒儿、大理寺正,罗德岛的暂时驻舰干员惊蛰,当为下任勾吴侯,所以她现在在罗德岛而不是某座小城的刑场上。”
博士脊背挺得更直,望着石桌对面两位麒麟金色的角。“敢问大人,惊蛰可是狴犴传人?”
“不,她就是麒麟。狴犴一脉只是个传说……又或者,你来就是想找狴犴?”大理寺卿探寻的目光望着博士。
“我不仅要找狴犴。”博士淡然道,“我还要找饕餮,找负屃,找我能找到的所有。”
“负屃你应该已经见过了,我记得她在罗德岛。”大理寺卿扫了眼茶壶,那白瓷壶飘起为三人倒上茶水,“是你的两名部下……两名干员替螭吻找到的,那两个人里有个术师,是被你的萨卡兹术师练出来的,走不走邪路且不论,力量倒是尚可。”
博士端起茶杯,“那,不知大人有何见教?”
“跟着你来的干员小队现在正在礼部坐着。”大理寺卿淡然道,“你……先去见见他们吧。”
博士身后红光一闪,却被他硬生生按灭。大理寺卿放下闪烁着雷光的右手,目光里却多了几分凝重,“好手段。请。”
博士深呼吸一口,看向惊蛰,“惊蛰,请代为引路。”
惊蛰望向大理寺卿,老人颔首。
两人离开庭院,独留老人坐在原地。
“找狴犴?”老人眉头微蹙,似乎始终解不开。
TBC.
注1:“木铎”是称赞孔子为天下人引路的说法。大理寺卿(惊蛰的老师)称罗德岛是“耳闻已久”而非“仰慕已久”,在语言中将罗德岛置于低于他本人的位置。于是博士讥讽大理寺卿“行如木铎”,意指大理寺卿太过狂妄。后文“探寻底细”,是指博士直接看向大理寺卿胸前的补子,而大理寺卿这个职位(依据UP浅薄的历史知识)在明初位列正三品,而白鹤补子是一品补子,不合常理,所以博士用看向补子的动作无声地发问。
注2:“吴国公”是封爵,一般无军功不授。“文华殿大学士”是内阁大学士名号。“刑部尚书”是正职。“领左都御史”是指此人不履行左都御史的职责,只挂名。“行大理寺卿事”是指此人工作是大理寺卿的工作。(如有错误欢迎指正)另,这里官职的不合理处是刻意留下的,后文会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