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入门·番外06】近期新阅or重温作品盘点——书单这东西早就有人做啦(੭ˊᵕˋ)੭

前言:聊聊最近读过的故事,单纯为盘点记录一下看的新书或重温的老作品。本番外篇书单并非排名向,可作为之前榜单的补充,罗列顺序与质量无关(੭ˊᵕˋ)੭ 。
No.1《透明人潜入密室》——阿津川辰海
“‘哎呀,不过这么说起来,’左陪席一边挠着头一边说道,‘我小时候流行的是早安少女。那时正好是她们的全盛期呢,到了高中时代,最火的就是AKB了……’
‘一旦迷上了什么,你也会有这种血液沸腾的感觉。’6号微笑着说道。”

今年热度最高的新作之一。作为一本短篇集,很多评论都说标题作是最佳,可能期待过高,看完没有感觉明显超出其他故事。作为设定系而言,透明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了,只要人还拥有实体,多的是方法能将其找出来。这个故事的看点不是透明人如何杀人,而是杀完人以后意外被困在密室里,怎样才能不暴露自己不被抓到。只能说凶手的藏匿诡计真的已经尽力了,思路很有创意,但是该抓还是得被抓到……(另外如此短的篇幅最后居然还塞了个叙诡反转~);《六个狂热的日本人》偶像厨狂喜的荒诞版“十二怒汉”式法庭推理,非常有趣;《被窃听的杀人》中规中矩的一篇,也是最容易猜的诡计;《逃离第13号船室》元素杂糅得很多,密室逃脱+实景搜证+困在轮船里的绑架智斗大戏,但是堆砌过多显得缺乏重点……
推荐度:3.5星
No.2《热带》——森见登美彦
“‘如果我们都身处《热带》之中的话,’白石小声说道,‘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我也不知道啊。人生不就是这样的嘛。’
‘但是《热带》是个故事对吧?’
‘不对哦,小姐’中津川先生用柔和的语调说道,
‘还没完结的故事只能被称为人生。’”

一个无限套娃的、永不完结的悬疑故事,像《一千零一夜》那样越读越上头。森见登美彦在书里完全是究极凡尔赛,装得一副灵感枯竭的失意作家的样子,却用怒涛一般层层叠叠不断展开的奇谲脑洞不停地勾引着你如痴如醉地从一个故事掉进另一个故事里。从京都夏祭到伪满洲国,从波斯神殿到热带小岛,神秘读书会与连续失踪事件,满月女巫和创造魔王的秘密……无数或现实或虚幻的场景与角色,一堆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的元素却能完美协调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一场引人入胜的猎奇之旅。
在追求真相之前,先要明白所谓真实的定义,一切直到最后“创造的魔法”的真相揭晓时,才终于恍然大悟。本作这种复杂又精巧的嵌套轮回叙事不逊色于任何最惊艳的叙述性诡计,它用一本书就彻底模糊了阅读视角的限制——作者通过讲故事拯救自己,读者通过阅读让故事有了生命。无法定义这到底算一本推理小说还是奇幻作品或者童话寓言,作者抛出了一个接一个的谜团,最后好像什么都没有解答又好像一切尽在不言中。但毫无疑问它是一本充满幻想的、很能勾起读者那种最原初好奇心的精彩作品,引人入胜,余味悠长。这个故事带给读者的阅读体验就像是书中森见登美彦的自述那样——
“我的心不知为何竟如少年时代般扑通直跳。”
推荐度:5.0星
No.3《侦探电影》——我孙子武丸
“导演满足地重复了一遍。
‘我要欺骗所有人。’”

貌似是我孙子老师的第二本正版简中引入作,但实际上原著是旧作了。文如其名,很有意思的脑洞——导演在拍摄一部推理剧,可是拍到一半自己就失踪了,刚好剩下最后的真相解答篇没拍。演员和剧组成员想要把这场戏演下去,可剧本又只有导演一人知道,他们被迫展开脑洞自己编出解答篇,甚至出现为了抢戏份人人争当凶手的滑稽场面。
本质就是另类的作中作+多重解答,讨论时演员们纷纷自证凶手编诡计的那段还是很有意思的,最后的结局反转倒是容易猜到。完全不重口也不阴暗的欢乐作,中间夹杂大量电影私货,要是真改编成电影应该会很有趣。
推荐度:3.0星
No.4《天使降临之塔》——里卡多
“在旅途最开始,那个人就已经告诉过自己,不要靠近那座塔。”

只能说读后感很复杂,作者是建筑专业,故事是以建筑为卖点,但这本依旧不是你所能期待的那种建筑诡计。评论都说本作“麻神味”很足,从解答和反转的设计来看是有点内味,个人觉得更容易联想到北山猛邦,尤其是其中一个坠亡诡计创意精妙但还是可行性太低了(真就是在把现实场景当乐高积木耍)……
对比同样是高塔密室命案,卡尔在《耳语之人》里的处理就更为简洁且现实可行得多——推理小说诡计除了考虑“怎么做到的”,还是不能忽视“为什么非得这么做”这一点。当然作为国推还是值得一看,不为别的,就是喜欢本格诡计,喜欢物理手法,想象力和本格精神永远值得鼓励(确实扯淡的地方很多,但日本作家离谱的脑洞更多嘛,不能双标~)。
推荐度:2.5星
No.5《今日诸事大吉》——辻村深月
“过去的古罗马也认为双胞胎中后出生者为长。最先居于母体的人应该处于子宫深处,会后出生。而最近的时代——明治时代则将此观念完全颠倒,仅仅因为“制作户籍”这个单纯的规定,便接受死板的要求,麻烦事开始了。日本史把这个时代称作‘近代’。”

良辰吉日的一天,四对新人在同一家酒店举行婚礼,结果每对新人都各怀鬼胎,暗流涌动,引发了一场复杂的闹剧。不停转换人称,从一场婚礼切换到另一场婚礼,就像从不同的上帝视角来观察不同人群对待这重要日子的态度和结果。一度就想看看最后怎么收场,本来以为是相爱相杀或者阴谋诡计,好在最终是治愈结局。其中双胞胎的故事最有意思,纵火的那个有些过于工具人了,串起主线的婚礼策划人故事也让人印象深刻。
推荐度:3.0星
No.6《我的妹妹是连环杀手》——欧因坎·布雷思韦特
“一些血渗进了后备箱的衬层。出于愧疚,阿尤拉主动提出要清理,但我把自制的一勺氨水配两杯水的混合液从她手中拿过来,倒在血迹上。我不知道道拉各斯有没有彻底调查犯罪现场的技术,但阿尤拉不可能像我一样高效地清理现场。”

莫名爽文既视感,妹妹是连环杀手,姐姐则每次跟在后面帮忙处理尸体……听起来像是很女权很反抗的故事,但实际阅读起来又觉得不是那个味道。作者是尼日利亚人,那是一个大多数人并不了解的世界,她想要表达的或许也不是我们随便就能理解的那些普遍、宽泛的建构要素,而是更为民族化、个人主义的思想,最终导致了属于这个故事的荒诞、幽默、反叛与激烈都带着非洲独有的文化烙印(PS.实体书的装帧也很不错)。
推荐度:2.5星
No.7《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周恺
“‘小说有个毛病,作者向读者发起挑战,作者却始终藏在暗处放冷枪。’”

被书名给骗了,名字里带“侦探小说”但却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纯文学作品。个人风格相当浓烈,叙事破碎而又随意至极,甚至更像某种实验性的作品,阅读时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好像很不喜欢分段,可以做到满满整页整页完全不分段,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还有就是这首诗——“疯婆子的哀伤,被闪电切碎,打铁匠盗走一块,铸成的剑,由楚人买走,数年后,他横尸垓下。”。只能既不算推理小说,也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好看”的小说。
推荐度:1.5星
No.8《99%诱拐》——冈岛二人
“他现在才发现自己似乎忽略了一个无比巨大的可能性。
能在绝妙的时机对慎吾发出指示的——只有一个人能做到。”

冈岛二人“三杰作”之一,另外两本在之前的推理专题里都介绍过了,本作也是“分尸的岛田,绑架的冈岛”的由来。依旧有着在那个年代极为超前的科幻理念,并非泛滥空洞的妄想,而是基于现实生活里的工具和科技设定充分发挥创意。两起完美的绑架案,跨度几十年,绑匪两次都彻底赢了警察。
故事节奏非常流畅(开头的第二人称叙事很带感),紧张刺激,比起《大诱拐》里靠砸钱的大阵仗更考验步步为营的算计和对科技工具的利用。要说缺点就是前面阅读体验太好,提前暴露凶手,铺垫过高导致读者期待结局还会有一个更大的反转或爆点,然而到最后好像并没有(单说结尾,是完完全全被猜到,毫无惊喜)……
推荐度:3.5星
No.9《高尔夫球场命案》——阿加莎·克里斯蒂
“‘你说你是你父亲的儿子,黑斯廷斯可以告诉你,我是相信遗传的……’
‘好吧,那么——’
‘等我说完。我知道有个女人,一个勇敢、坚韧的女人,心中有伟大的爱,能做出伟大的自我牺牲……’
男孩抬起头,目光变得柔和起来。
‘我母亲!’
‘是的。你是你父亲的儿子,也是你母亲的儿子。’”

这本不太有名但却是非常典型的阿加莎故事,从头到尾都充溢着推理小说黄金时代那种古典魅力,总之就是看得特别舒服。从开头就很吸引人的悬念,非常精彩的层层推进和不断反转,有诡异的谋杀和充满恶意的欺骗,更有炽热的爱情、男人之间的友谊以及一切最吸引人的、关于勇气和浪漫的碰撞。
我们的黑斯廷斯这次恋爱脑上头看得人哭笑不得,好在波洛一如既往地看穿一切,完美破案还神助攻了老友一段姻缘。虽然没有惊艳的诡计,但本作非常适合想要翻开一本阿婆作品但又不愿太过费脑的午后,惬意地享受一篇体量适中的精彩故事(PS.再次感叹新星版每一本的封面都这么美)。
推荐度:3.5星
No.10《密室考验》——五十岚贵久
“‘走吧’男生站了起来,‘简直是浪费时间。’”

一对情侣被绑架,然后就是类似《电锯惊魂》的残忍游戏,二人必须回答10个默契题,回答一致才算对,答错超过三道就会死……然后没有了。本书最大的亮点就是这个听起来很有戏剧张力的设定,但千万别期待有什么逆天反转。全书看得人血压拉满,大段内心戏和狗血回忆就像弱智一样,遇到这种情况最理性高效的应对策略需要这么折腾才能明白吗?换两个正常人说不定十分钟就通关了。也就设定还行,可惜文笔创意双拉胯,无聊的剧情即便拍成电影也救不了……
推荐度:1.0星
No.11《耳语之人》——约翰·狄克森·卡尔
“月亮渐渐落下,光华变得稀薄。这是夜的转折点,对病人而言,是死神降临或匆匆进过的时刻。在他们的南面和东面,耸立着征服者威廉曾在其中狩猎的橡树和山毛榉森林。这是一片比威廉一世更古老的森林,因年代久远,渐已有了裂缝,开始枯萎。它整晚都很安静,此刻却随着微风喃喃低语。月光下,红色变成了灰黑色,那正是费伊蠕动的双唇的颜色。”

新星的这版卡尔系列都是值得收藏级别的。这本也属于卡尔最好的那几作之一了,节奏流畅,氛围拉满,卡尔最擅长的哥特式恐怖传说+不可能密室。高塔密室的解答简洁清晰,第二起案件的真相合情合理,所有细节和伏笔都能对应得上,直到最后全部引爆。虽然没有特别华丽的诡计,但整体读下来就是很流畅带感,如果觉得西式推理沉闷繁杂的可以从这本入手试试(PS.除开诡计,卡尔在这本书里的文笔也真的很绝,黄金时代三大家果然皆非浪得虚名)。
推荐度:4.0星
No.12《都市奇谈推理集》——冰河猛犸
“‘你最近有看《白夜行》了吗?’”

十几个中短篇集,大都以都市怪谈为卖点,最后基本都有反转。有些算是推理,有些纯粹是恐怖小说,整体读下来感觉篇幅越长的故事质量反而不如短篇,而且最后一个故事直接未完待续是什么鬼……
推荐度:2.0星
No.13《愚者之毒》——宇佐美真琴
“我为了生存而做的事,在她眼里只是“帮家里做事”。她活在我们无论如何也去不了的那个世界……她天真地以为将自己的世界和这里的世界相连,再通过这种小儿科的活动就可以拯救这里的人,真是既可爱又残忍。”

社会派,网友评价说是《绝叫》+《白夜行》,不难看但质量不等于二者相加除以二,论文笔吸引力远不如那两位。三段时空的第一人称叙事,反转不难猜到(就这么几个人),背后的真相还是挺沉重的,毕竟是社会派作品,就是整个第三幕都显得有点多余……
推荐度:2.5星
No.14《爱丽丝·镜城杀人事件》——北山猛邦
“‘曾经,我去拜会过一个病人。’观月背对着古加持他们,打开窗户,‘是一位很棘手的病人,非常喜欢摆弄滑车压板这些古典机械类的东西。某一天,他看到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大声叫道:‘这绝对是物理诡计!’’
‘你在说什么?’
‘在说笑话。’”

不知为何,本书的引进纸质版之前似乎一度绝版(那个白色老封面),最近又能在淘宝上随便搜到价格很便宜的全新正版了(就是上图这个红封面但还是吉林出版社版)。第三期叙诡篇提到过的北山老师代表作之一,之所以当时没选本作而是选了断头台城,就是因为本作虽然更出名但争议也更大,还是后者更符合规范的叙诡定义。本书那个经常被各种提及和引用的、最出名的离谱杀人动机很多没看过的读者应该也都知道,也不多剧透了。
物理诡计不够过瘾,雷声大雨点小,叙诡更是纯属耍赖……但还是有很多人非常喜欢这本,想来是因为本作最亮眼的地方在于过程。整个暴风雪山庄故事的过程都是非常精彩的,悬念感和压迫感十足,棋盘的伏笔也很到位,直到最后终极真相揭晓以前阅读体验都是拉满的——可惜“怪作”离“神作”就差了一个精妙又自洽的结局,本书铺垫了整场的盛宴,却结束于一个冲击力有余却过于扯淡且仓促的收尾。
推荐度:3.5星
No.15《白与黑》——横沟正史
“白与黑……原来是这个意思。”

金田一探案集系列作品,这本案件相对平淡但整个推理过程还是很充实的,不停地抛出假设然后否定,直至慢慢推进到最终的真相。就是情爱元素看得有些尬,还有标题的“白与黑”,开局又出现了乌鸦这种意象,搞得好不神秘让读者忍不住各种猜测——结果到最后所谓的白与黑就这?(PS.原来那个年代就有外卖了……)
推荐度:2.5星
No.16《品脱猫:密室》——华斯比·编
“不过,很有启发,伤痕觉得自己的一点点想法渐渐拼凑出来,他回忆起以前看小说时的感受,阅读那些站在峰顶的推理作品,当得知真相的那一刻,他的头脑就像浸入林中湖泊:冰凉清澈,视线前所未有地清晰,但世界又在飘荡。”

华斯比主编的一部中国密室推理小说选集,收录了几篇近年来由中国作家创作的密室推理小说,都是熟悉的名字——鸡丁、时晨、罗夏、张淳(门牙猫咪咪)、阿元……其中《最后的瞬移魔法》在密室那期介绍过了,毫无疑问的全书最佳,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虽然核心诡计没问题,但实际可行性还是很低);《憎恶之锤》是多个连环密室,但诡计相对简单,属于剧本杀级别的;《玻璃之家》的创意不错,可问题在于典型的为了密室而密室——你会尴尬地发现,只要不认为这是个密室……这就完全不是个密室;《日落瀛台》是历史小说,吸引人的清末背景,脑洞大胆但说实话也有点硬往密室靠了;《冥王星密室事件》真的是凑数的,不要说什么想象力,这就是常识问题,根本无法实现的诡计……PS.实体书封面的亮卡效果真的闪瞎了。
推荐度:2.5星
No.17《毕业》——东野圭吾
“但加贺无法让一切就这么过去,他并非要为朋友报仇,也不是出于本能要寻求真相,甚至连‘正义感’三个字都已成了最不合适的字眼。如果硬要加上什么名分,加贺想,这就是我们的毕业仪式。如果之前我们已经花了很长时间,把一堆已损坏的积木堆了起来,那么将它们推倒就意味着生命中一个时代的完结。”

加贺恭一郎的出道作,标题两个字就是对故事和主题最好的概括。很喜欢这个时候的还不是畅销君的东野圭吾,笔下的故事就是那么平淡真实又流畅好读。虽然是包含密室和诡计的推理小说,甚至附上了十几张插图,但《毕业》本质上还是一篇青春文学。这部作品诞生于三十多年前,第一次看也是很小的时候,重温才发现案件确实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点,唯独对字里行间对于“毕业”这个主题真实到挠人的描述深有感触。(PS.新版这个封面也很赞。)
推荐度:3.5星
No.18《色情电影谋杀案》——埃勒里·奎因 / 爱德华·霍克
“‘对,’赫兰德州长对麦考尔的话兴致盎然,‘就像《野仙子》。结果,你还是没找到这部片子的导演,对不对?那个神秘的索尔·达尔曼?’
‘我找到了。’麦考尔说。”

这本严格而言是挂名“奎因”的小说,是霍克主笔再经过奎因润色的授权作品。故事本身一般(更偏硬汉派风格),可能最吸引人的就是色情电影这个元素了。当然还是有招牌式逻辑推凶,只是本身谜面乏味,最后的解谜也无多大亮点。倒是找出真凶手以后,结尾那个关于电影导演的真相反转,让人眼前一亮。
推荐度:2.0星
No.19《疯人演绎法》——方洋
“那就祝我们合作愉快。”

“一个疯子以疯子的逻辑去侦破一系列疯子所犯的奇案”,这就是传说中的用魔法打败魔法嘛。别看封面又是分尸又是密室的,但故事就真不太行,疯子主角的人设没有立住——无论是逻辑推理还是疯癫状态两方面都不没有什么吸引人的魅力。
推荐度:1.0星
No.20《阿加莎·克里斯蒂阅读攻略》——霜月苍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被绝望的大雾笼罩的小说,在最后的最后,奏响凯歌的却是克里斯蒂‘健全的人性’。这一点绝不可能看漏。
这个‘健全的人性’并非‘常识性或平庸’之意。在最后一章里,冲破黑暗外壳而现身的,是凛冽而强劲的意志,若称之为刚烈的正义感和伦理观也未尝不可。这是一种感情,拥有刀刃的锐利,同时又能清洁人体。‘克里斯蒂健全的人性’并非敷衍的伪善,而是蕴含着如冰刃般的清廉高洁的精神。”

对于阿婆粉丝来说绝对是盛宴般的一本书,霜月苍这本书其实就是这个专栏系列所在做的事,系统地推荐并鉴赏推理作家的作品——厚厚的一本收录了对阿婆几乎全部出版作品的介绍和点评,具体到每一本都有详细的解读和打分(甚至也是五分制(੭ˊᵕˋ)੭)。对于自己看过作品,可以直接去找对应的评论;又或者先看本书寻找感兴趣的或者高分推荐的作品,然后看一篇读一本……
本作就像一部导游手册,能够帮助读者系统地去补阿婆的经典作品,还能享受那种寻找读后感的共鸣的乐趣。要说槽点就是得接受评分非常主观,请不要太过较真(很多公认的神作没有打高分——东方快车和罗杰疑案居然都只有4星;你要说是作者严格吧,其他很多普通的作品却打了一堆五星)……所以评分看看就好,至少每一篇后面的评论内容写得还是很有干货的,阿婆那么多作品,这个工程量想想都不易。
推荐度:3.5星
下期预告:Pia戏or推理?——不再有“杀”的“剧本杀”创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