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九)战预选黑马奔腾 争名额天翻地覆

2020-02-16 11:16 作者:皓维说  | 我要投稿

5866字的大更新,将汉城奥运会前的种种纠葛写了一下,写的时候有一种想骂人的感觉,部分内容借鉴了一下《明朝那些事儿》。

——————————————————————————————

世乒赛结束,中国队载誉回国,立即召开对冠军何智丽同志的批评教育。

当然球员们对于让球这种破事谁都有想法,无非比赛时候教练组和上级动不动拿国家荣誉,地方平衡和退休待遇压人,大伙儿敢怒不敢言罢了。再加上大伙也不傻,当时国内风向一月三变(此处不做科普,有兴趣的自行查阅资料)大伙儿都是身经百战的主,谁也不想在这事儿上落下把柄,除了直接受害人管建华戴丽丽义愤填膺以外,其他人也就是吃瓜群众。

对于管建华,何智丽一直表示心中有愧,对不起她(人家曹燕华赛前明说了,自己砸锅通知太晚,确实给人家造成了影响);但对戴丽丽,何智丽直接表示你自己心理素质太差怪谁?

有一天,领导让人通知何智丽去会议室开会,走廊上,一位队友(有版本说是焦志敏)把她拉到厕所间,悄悄地咬耳朵告诉她:领导打算在会上发动大伙批判她的个人主义,以及无组织、无纪律,叫她提前准备。

何智丽灵机一动,回寝室提了一部日本三洋录音机(何智丽挺喜欢日本货的,日后也是远嫁日本)来到会场,放在了桌上,美其名曰态度端正,学习会议精神。见了录音机,大伙儿都傻了眼,谁也不愿意做恶人留下把柄,场面十分清冷。精心准备的一场批判会,就这么滴滴答答的流产了。

何智丽在队内斗智斗勇,孙梅英在队外呼风唤雨。

这位资历前文都科普过,就是李富荣亲自上阵也就是个半斤八两,一纸文书直达顶层,招来了行政与立法两大机关的最高领导人的批复(不宜明写,不懂自查),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拿到世界冠军就是好同志。

至于别的猫能不能抓老鼠,你抓老鼠时打破了多少瓶瓶罐罐,那就不多考虑了。

世界冠军没受表彰,坏规矩的也没被惩罚,不让球事件就这么稀里糊涂过去了。

中国队下一个大战役是第二年的汉城奥运会,乒乓球在奥运会上的首秀。

由于奥运会女子乒乓比赛只设单打和双打两个项目,每个国家有3个单打名额,3人中的两人组成一对双打参加双打的比赛(88年的女双每国一对,92年到04年增加到每国两队)。

可以想见,新一轮的竞争会是多么激烈。

男队那边确定的比较顺利,当然能打的也就那么几位,陈新华首先排除,毕竟削球打生不打熟,陈新华都打了十年了,你还能真当欧亚高手都是废物不成,更何况陈新华岁数也不小了,所以直接PASS。

王浩道理差不多,当然了他的功夫也比不上陈新华,教练组们对此也是心中有数。

剩下的几位里世乒赛男单冠军江嘉良和男双冠军陈龙灿锁定了两个单打名额,和陈龙灿搭档的韦晴光拿下了四号名额(只双打不单打),所以剩下的两位一线主力滕义和惠均去争夺三号名额。

每个国家当时最多可以派三个人打预选赛,这最后一个名额的有利争夺者很多,新科全运会冠军王涛,85年的全锦赛冠军马文革等等,但最后这个名额交给了一个令大伙儿感到陌生的人手里。

当然,这个人比赛观众陌生,国乒的选手并不陌生。

许增才,陪练转为主力的经典励志案例。

国乒横板两面弧圈球的开创者——许增才

说起这位也是一把辛酸泪啊,大半运动生涯作配练,模仿欧洲的双反弧圈高手,奈何当时的国乒被郗恩庭和郭跃华这两位直板弧圈的表现搞得实在有点怕了,前者两个擦边险胜,后者两次云里雾里让球夺冠反而让国乒坚定了直板正胶快攻的打法,直到八十年代末当时的中国才开始将快攻向横板转型,而此时的许增才正在欧洲俱乐部打球,他的表现用现在的网络用语就是把欧洲各路高手按在地上“曰”,国家队顺水推舟把他调了回来。

据老球迷回忆,曾经有一次成都天府环保杯的决赛(运动员也要恰饭啊),对手是滕义。场面简直就是惨不忍睹!众所周知,滕义反手封弧圈绝对顶级,但许增才的正手弧圈球速度快也就算了,力量更是BT。滕义好多时候只能忙着挡板外捡球。

他的连续性强过王会元(前文有提过,东京世乒赛男单第三),力量上当时的欧洲球星里除了佩尔森和格鲁巴也没人能稳压他。

如果光看预选赛的话,你不得不佩服国乒教练真是慧眼识英才。

1987年底在日本举行的亚洲区预选赛上,中国男乒派出了滕义、许增才和惠钧出阵。

当时国乒的安排是,要确保滕义拿到资格。但比赛结果出人意料,“内定”的滕义连小组都没能出线,只拿到了第十一名,惠均好像是得了第九名,而许增才一路过关斩将,拿到了最后的冠军。不错的状态和良好的成绩,使得许增才拿下了这个价值千金的名额。

只不过许增才的神奇也就到此为止了,说句扎心的话,汉城奥运会上,他也不过是个背景板。

当然球场失意,情场得意,他的故事还没结束。

至于正正反反的第一代横板快攻打法的故事也就暂时到此为止了,不过十二年后的悉尼,一个和滕义同样来自北京的女孩将用这个打法将当届的一号种子逼入绝境。

男队的安排和正正反反打法的故事到此为止,让我们时间转回选拔赛开始前,先看一看女队事儿的后续余波。

全运会到了。

对于高手们来说,全运会是争夺荣耀的舞台,但对于大多数运动员来说,全运会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终点。

没办法,竞技体育就是如此的残酷,出名的运动员就是那些,能拿奖牌的就是三个,你能去决赛赛场上露个脸就不错了,大多数人去一次露个脸就退役了。

好在那个年代出国潮,像跳水,乒乓球等优势项目很多外国国家队和俱乐部都愿意找中国的教练(便宜耐用,帮忙办国籍还打九折),所以很多人都在准备退役后出国或者转业找工作。

乔红就是其中一员。

著名乒乓球作者全言曾经写过,有一种郁闷,叫做“看着同行的好朋友成功”。作为朋友,你会替这位朋友感到高兴甚至是骄傲。但作为你自己,却很容易走到怀疑自我的地步:为什么他能成功,而我自己却没做到?

在陈静带着湖北队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头衔载誉而归的时候,比陈静小一个月的乔红还在湖北省队思考自己究竟要不要继续自己的运动员生涯,的确,相比于13岁入选国家青年队的刘伟,16岁入选国家队的陈静,19岁还没得到国家队青睐的乔红确实有点高龄了。

若干年之后,乔红在回忆那段岁月的时候说,当时队里面其实她实力比陈静差不太多,比胡小新强,奈何当时国内比赛有规定团体必须有至少1个直板(真是中国国情……),于是乔红只能每次都坐冷板凳。陈静和胡小新北上以后,乔红一度还发脾气,耍性子觉得队内缺好的陪练,最后冯梦雅挪了次公款,以每天10元的价格(真不便宜)给乔红请了男陪练(……)。乔红家人也为乔红的前途担忧,四处联系人准备给乔红安排工作。

乔红打算打完广东的全运会就回武汉安心找工作,在这种"必死"的心态下和胡小新,陈静一同出现在了广州。

女团比赛的最大热门当属坐拥湖北三剑客的湖北女队,但是没想到的是,湖北队却在比赛中让人大跌眼睛的输给了应荣辉,丁亚萍为主力的浙江队,连前八名都没有打进去。

陈静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作为头号主力被丁亚萍削倒,一向打削球极有把握的陈静轻敌大意,送了浙江队一分。

陈静的输球让湖北队上下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结果湖北队爆出大冷被无一国家队队员的浙江队灭掉。

团体冠军被刘伟(对,就是那个解说刘伟)领军的山东队夺走,刘伟在团体赛上演了昔日天津的刘扬团体赛上演过的一幕——场场拿分,一场不败。这里说一下,后来山东队的另外一名世界冠军乔云萍(也是本人老乡)当时在山东队都还没打上主力,尽管她比刘伟还大一岁,当时和刘伟携手作战的是乔云萍的姐姐乔云丽,有了刘伟场场拿分保持不败的超神表现,山东队最终夺走了女团冠军,进入四强的还有美女陈子荷挂帅的福建队,高军,樊建欣所在的河北队。

单项比赛上,湖北三剑客及时调整了状态(估计也被冯梦雅给训了一通),全部打进八强。奈何当届全运会上,卫冕冠军焦志敏的手感实在是太过火热,八强击败胡小新,四强拿下了淘汰何智丽的陈静,决赛拿下了一路爆冷的乔红,在成为了第一位卫冕全运会女单冠军的选手的同时,也锁定了自己的奥运会一号单打的名额。

对手乔红虽然输掉了比赛,但全运会女单亚军的战绩足以让她锁定一个国家队一队的名额。

依靠着全运会亚军的优秀战绩打进国家队的乔红

在武汉呆了十九年的乔红离开了故乡,来到了北京,她将在这里的接受新的锤炼,等待着名动天下的那一刻。

回到女队的奥运名单上,一号位置被全运会女单冠军焦志敏锁定(某位胖胖的男单冠军很伤心,没办法谁让你是正反反生的打法呢,要怪只能怪施之皓了),二号位置被戴丽丽拿下,毕竟女单四强里唯一一个没问题的就是她,再加上背景深厚,锁定一个席位。

于是3号人物的选择就成了老大难的问题。

张燮林作为女队掌门人,自然是希望能力最强的队员参赛,加上老好人性格,又都是上海老乡,对何智丽颇为同情,于是鼓捣出一个队内民意调查。

果不其然,何智丽高票胜出。

然而票选的是老队员,候选名单上没年轻球员的名字,惹恼了全运会上战胜了何智丽的陈静。

后来发生的事大家都知道,陈静按大多数人一样选了3名老队员之后又加上了几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这么多年一直用老将,早已经被人家摸透了,新手技术水平不比老队员差,也经受过考验,为什么不起用年轻选手?

曾经有人说过,当机会摆在人们面前的时候,有三成人看得到抓不住;有三成人抓得住看不见;还有三成人及看不见也抓不住;只有一成人看得见也抓得住。

陈静抓住了这个机会,当然她也有那个实力。

公允地讲在那个讲究谦虚,个性还被压制的80年代,敢这么出来毛遂自荐的真的不是一般的有魄力。当然后来陈静的入选肯定不完全是因为这张条子,毕竟奥运会是靠手打不是靠嘴说的,但是就在大多数人都老实的坐着等待机会降临的时候陈静却大胆的为自己去争取命运的转机,她后来人生的诸多不同也就是这种平时的一点一滴所奠定的吧。

1988年3月,日本新泻,第九届亚洲乒乓球锦标赛。女团半决赛,中国队一比三不敌韩国队,何智丽负于玄静和,丢了一分;戴丽丽先后不敌梁英子、玄静和,丢了两分;中国队仅赢了一盘双打。女单比赛,先后击败了洪次玉与李惠芬的何智丽与击败了齐宝华和玄静和的焦志敏时隔两年再度会师决赛,何智丽以3比1的战胜焦志敏,实现了前无古人迄今也后无来者的亚乒赛女单三连冠。

尽管何智丽手感非凡,状态爆表并且名列世界第一,但是无论是谁,都不愿意开口将这个名额给她,再加上陈静的出头,领导们也找到了可替代者。

最终朝鲜宣布不参加在汉城举办的奥运会,李粉姬的缺席成为了压垮稻草的最后一头骆驼。

7月20日,中国乒协拿出了一个奥运会参赛人员的初步名单,女队是焦志敏、戴丽丽、陈静,世界排名第一的何智丽并不在其中。

翌日中国女队赴丹东集训,已得知消息的何智丽拒绝前往。新科亚锦赛女单冠军何智丽留在了北京,未随队集训,这消息不胫而走,迅速传到了记者的耳里。

8月3日,上海《文汇报》率先报道了这一爆炸性新闻:《世界女子单打一号种子何智丽将不参加本届奥运会》,并披露了去年新德里何智丽拒绝让球之内幕。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舆论哗然,国人震惊之余又恍然大悟,弄得国球形象大损。各阶层议论纷纷,责骂、追问的电话不停地打到中国乒乓球队,打到国家体委,就连当时的上海市长也亲自打电话到国家体委,希望能让何智丽出战。

然而求情的这位不过是从二品,身为正二品的体委主任倒也不怵他,然而被地方官员打电话来折腾一通毕竟窝火,再加上这件事儿闹得满天飞,立刻打电话把乒乓球队总教练许绍发训了一顿。

许绍发虽然是总教练,但是主要负责男队,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又是老前辈,技术过硬,为人敦厚,所以女队事物他一向不插手,这次无辜躺枪,脾气也上来了,说张老前辈这事您甭管了,一切我扛着。

他高调出击,与李富荣(时任体委训练局局长)一起下场对线,批评何智丽,却成了火上浇油,激化矛盾。

女队名单一共三个人,焦志敏和何智丽无冤无仇,几度帮忙说话,再加上实力超群,何智丽自然不会为难她;陈静虽然是个新人,但是一来自己全运会输给过人家,二来自己也和这姑娘没啥冲突,世乒赛上怎么说人家也是吃亏的一方,何智丽不想为难她。

于是孙梅英和何智丽抓住戴丽丽在亚锦赛女团半决赛先后输玄静和与梁英子的问题大做文章,摆明了不给一个说法不算晚。

北京上海的媒体也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纷纷火上浇油,釜下加薪,将此事越炒越热。

技术问题升格到人事问题最后拔高到了政治问题体制问题基本点问题,体委和乒乓球队最终扛不住压力,最终决定拿下戴丽丽换上李惠芬。

此时离奥运会开赛只有一个月,戴丽丽已经随球队进驻丹东前线封闭训练,当领导将这个消息通知给戴丽丽时不吵不闹,戴丽丽只说了句我要回家。

然后就再也没有归队。

成了政策与体制牺牲品的戴丽丽

8月18日,心灰意冷的何智丽离开了北京,说是回上海探亲。

不知道她回程的路上,有没有碰上伤心南返的戴丽丽。

9月3日,何智丽给在北京的李梦华(体委主任)寄了一封挂号信。她对国家体委多年来对她的培养致以感谢,并明确表示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经过反复慎重考虑,决定退出中国乒乓球队。

为了平息风波,尽量减轻负面效应,领导主动放下身段,派人游说何智丽,希望她顾全大局尽快归队。还抛出橄榄枝,承诺来年的多特蒙德世乒赛,让何智丽参加团体赛并担任中国队第一主力。

何智丽此时根本不为所动。虽然她是女流之辈,这点自尊心她还有。奥运会去不了,世乒赛她更不放在眼里,世乒赛女团冠军,女单冠军她都拿过了。况且,昔日深圳之事犹在眼前,你让何智丽如何相信领导的承诺。

何智丽没有回复,最终的名单变成了焦志敏,李惠芬和陈静。

就此前前后后折腾了一年多,搅得国乒天翻地覆,把女队所有人都牵扯在内的新德里事件就此暂时了结,事件里的两个倒霉鬼和一个幸运儿就此各奔东西。

倒霉的是何智丽和戴丽丽,一个好好的世乒赛女单冠军,亚乒赛女单三连冠得主,连个奥运名额都没拿到,提前退役;另一个在女单上被自己队友摆了两回,连续三次进军女双决赛的一号双打人选,因为所谓的舆论和脸面问题,再加上政治正确,最后时刻给撸了下来。

而那个幸运儿就是陈静,这位虽然当时被人骂走后门,却在关键一刻出了个头,拿到了改变历史的奥运女单名额。

那段时间里各种争论层出不穷,各路大佬亲自下场对线,谁都想让自己成为历史书里最后的胜利者,但是没有人想得到真正从这件事里占了便宜的却是两个此时还不起眼的小角色,一个在国家青年队里埋头苦练,准备参加自己的第一次洲际大赛,另一个则是天天缠着自己的青梅在体校里打球,想象着二十年后两个人会师奥运决赛的场面。

对了,插个题外话,那位为何智丽求情的上海市长在此后的一年里平步青云,权掌中枢,成了国家体委的顶头上司,并在之后的日子里让几千万人下了岗。

事情到这里就算暂时了结了,戴丽丽连着被国乒内部的队友折腾,心灰意冷,一年之后远走意大利。何智丽则是彻底与国乒闹翻,当年十月,远嫁扶桑,开始了她的又一段生活。

这场风波最终还是平息了,可已经闹得天翻地覆的何智丽不会想到,相较于日后的风波,新德里的种种纠纷不过是个和风细雨的小场面,更大波澜还在等待着她。

六年之后,何智丽将再次折腾得整个乒乓球届天翻地覆

——————————————————————————————

还是求一下三联,三联是作者更新的动力,也希望大家能够多多评论,说出自己的想法。


那年乒乓那些事儿 ——(十九)战预选黑马奔腾 争名额天翻地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