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年高考全真模拟语文试卷答案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1(数字1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料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理解本文借种树人之口阐发的为官治民之理。
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文章“以传为形、以寓为质”的文体特征。
4.文化传承与理解:领悟顺民之性以养民的深刻道理及探讨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探究造成郭橐驼养树和“他植者”养树不同结果的深层原因;理解“养树”和“养人”的关系,体悟“事”与“理”之间的联系。
2.难点:理解本文“设事喻理,借传立说”的写作手法,把握兼有传记和寓言故事特点的文体特征。
教法学法
1.教法:朗读法、讲解法、点拨法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中唐,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肃清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今天我们来学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
二、知识链接
(一)作者介绍
柳宗元,字子厚,是中唐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主张“文以明道”。出身世家大族,后来家道中落。才名早著,21岁就中了进士。为官后深入了解了很多朝政腐败的黑暗面,立志要肃清朝政,于是参加了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33岁被贬永州,十年后又被贬到柳州,年仅47岁,就抑郁而终,客死柳州。祖籍河东,世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也称“柳柳州”。北宋末年,宋徽宗追封他为“文惠侯”,因而纪念柳宗元的祠堂称为“柳侯祠”。
(二)作品简介
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并作了序。
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
寓言式散文:《三戒》(《黔之驴》《永某氏之鼠》等
传记式散文:《童区寄传》《宋清传》
说理式散文:《六逆论》《驳复仇议》《封建论》
(三)文题解读
《种树郭橐驼传》——为种树者郭橐驼写的一篇传。
种树:所记对象的职业。
郭橐驼:记述的对象。橐驼,即骆驼。郭橐驼因驼背而得名
传:一种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即人物传记。
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四)文体知识
“寓者,寄也。”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拟人来说明某个道理,它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它大都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
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剥削,于是民不聊生。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