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王策四十—— 德阳城的大火
四十 德阳城的大火
经过了大半个月的筹划,赵策准备再一次向德阳发动进攻。与前几次不同的是,此时赵策已经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攻下德阳城。为此,早在上次进攻失利之后他就通告城内所有人,命令他们一个月内放下武器离开德阳城。如果是本城居民,只要带来一块城砖[1]或是其他证明,即可获得相应的财产补偿。过期将一律视为敌人。然而,他的这个计策遭到了守城军民的嘲笑。
赵策经过慎重考虑之后终于下定决心采取火攻,钟严立即向赵策报告他的计划:“主公,德阳的防火体系虽然健全。但前提是城中只有三万以下守军。如今城中军民估计超过八万。这就会使得城中各个系统面临压力。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周围的飞鸟白天飞入城里觅食,夜晚飞出城外栖息。我们可以利用这些飞鸟散布火种。到时便会使城内星火四起。”
赵策觉得还不够,因为最近一个月很少见到晴朗天气。他便让曹炎再去临近的黄赢国“借取些军用物资”。因为那里出产颜料和油漆。
当黄赢的相国看到曹炎和他的军队时就明白了他们的来意。就把武备库里的全部鱼油、生火材料都交给了曹炎。他还号召来黄赢赶集的商人们也捐出或借出手中的“石漆”及各种油漆[2]。
军司马白门就将这些油调和到一起。官兵们给这种战场临时凑到一起的难闻粘稠的液体起了个贴切的名字——贵汤。将一些树枝、布料放在当中浸泡,然后再卷扎起来,成为了一种名为“油丸”的弹药。在不断赶来的各路义勇军的帮助下,火攻的准备总算筹备完成,他们还额外制成了其他种类的弹丸。
此时德阳的军民不再嘲笑赵策。远处不断长高的井阑和慢慢掘进的战壕都向人们预示着大战即将来临。
两天之后,火攻开始。鸟儿们绑着火种飞入任何它们想去的建筑中。城中随即开始起火。无处不在且毫无征兆。鸟儿们甚至引燃了守军预制木塔楼的工地,烧毁了大批木材。它们也引起了赵策军自己几处火灾。
五天之后,天降细雨,飞鸟火攻停止。城里的平民出逃了三分之一。赵策来到城前进行最后一次劝降。
“我是司隶校尉赵策。河东的豪族不会发兵支援你们。说出你们的条件,然后立即投降。这是最后一次机会。”赵策满怀愤怒和不屑。
“逆贼。我的条件就是你们立即滚出临州。你们这些说外地话的盗贼。”丁预的话代表了守城将士的心声,守军把丁预视作英雄。正是他在钟严攻城时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率领百人敢死队反突击才将钟严军击败。守军才得已转为安。
“丁予(扬才),陵东丁氏。父亲为前临州刺史丁顾,兄长为原尚书丁猞。丁氏坐拥良田千顷,婢女数百,家奴尽千。”赵策当众宣读丁预的家史和家境,“高豹倒台后我释放了你。继续任用你为淳于太守,没想到你不知悔改仍然利用职位准许他人和亲属使用军事道路运输牟利。在被州府及三老调查时起兵反叛。你们……”
“一派胡言!”丁预反驳,“不管你怎么说,临州都是属于我们临州人的。你的所作所为都惹恼了天神。所以才会降雨庇佑我们。我击败了你们五次,有天神帮助我就能率领大家继续打败你们。”
“快滚吧,外地人!”丁预身边的将领及官员们跟着附和,还有些人在嘲笑。赵策还看到木架子上的女材官在漠然地整备自己的弩机不去看赵策和丁预。
赵策显然是被守军的麻木彻底激怒。他转过身面向己方早已准备妥当的火攻部队。
“我军将士听着!”他激励因为遭到降雨而情绪低落的将士们,“如你们所见,从这一刻起,他们便是我们的敌人。我们为生存而战,我们为荣誉而战,我们为家园而战,我们为平等而战,谁要是阻挡我们,他们便是我们的死敌。”他的话让战士们逐渐找回了目标,“哪怕国家破灭,我们也为自己而战。神明抛弃我们,我们便不再敬之为神。”
此时士兵们都受到鼓舞都高举武器怒吼着宣泄情绪。
赵策冷静地向传令官下达命令:
“战法。重火淹城。”
几位传令官立即举起两面令旗朝各支部队飞奔而去,战场上随即响起战鼓声,各种命令不绝于耳。“生起炉火。”“架弩。”“拉满弦……”
等大家都准备好之后,随着指挥官一声令下,东门的部队率先开火。壕沟里事先埋伏好的大弩突然一齐发射,弹丸拖着一道黑烟(或者白烟)直接飞向了城中。击中屋瓦弹落入屋院中。在院子里弹跳滚动。引燃了窗户和柱子。油液所浸之处火焰经久不息。还不容易被水和沙扑灭。即使扑灭也容易再次被点燃。弹丸还能滚动。守军甚至看到从城外两个不同方向发射进来的火球从县廷门前的街道交错滚过。赵策军发射了另一种很容易碎开的弹丸。这种由木炭和配重制成的弹丸被称为“炎丸”。一旦击中物体立即碎裂。无数的火星和火花四处飞溅。尤其是击中旗杆、楼宇时就如同天火降临。赵策军为了简化工艺还做出了一些类似象棋子或者南瓜型的弹药。这样的弹药击中或者落地后四处乱窜。很不容易追踪扑灭。
就在赵策军开火的同时,城上守军立即予以还击。他们集中向这些发射火球的大弩射击。虽然木制装甲和壕沟很好地保护了赵策的大弩,然而城上守军的大弩同样也给予他们严重的威胁。有的发射阵地由于用于降温的水槽被击穿不得不停止射击。有的弩炮手被击中,身体被钉在地上,痛苦地嚎叫呼救。少数发射阵地存放的油丸和其它弹药被击穿,油料瞬间被引燃,壕沟内顿时变成一片火海。然而赵策军也立即锁定这些敌人,对他们进行集中射击。“炎丸”和“油丸”即使仅仅落在目标周围,燃烧着的碎片或者油料都会对敌人以及周围造成破坏。
赵策军由于有这些可以燃烧的弹丸优势,至日落时分,守军城墙上面的木架和木塔楼全部被烧毁。德阳烈火滔天,熊熊大火夹杂着火星冲向天际。包括城楼在内的建筑被卷曲的大火吞噬,坍塌。发出巨大的声响。城内哀嚎不断。城里的人争抢着涌出来,有的人身上还在着火。
见此状况,赵策命令减少对城内的攻击。但火攻仍持续了一整晚。用曹炎将军的话说“这就如同煎豆腐,早晚会把他们的意志烤干。”在这期间城外几里远的赵策军营处下起了小雨。但是德阳始终都没有下雨。
与火灾搏斗了几天没有得到充分休息的德阳军民在遇到这种简直是无法扑灭的大火后心理防线最终也被烧毁。他们变得极度惊恐。但却仍无法逃离这里,因为有人关闭了城门。
第二天一早,当张俨军从北部战场赶来时,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终生难忘:德阳城被笼罩在黑色的烟中云仍在燃烧。火焰燃烧的声音和木材崩碎声甚至掩盖了城里人们活动的声音。滚滚浓烟甚至在百里之外都能看见。由于火势较大,赵策不得不将进攻推迟到下午。
当太阳不再那么耀眼时,火势减小。张俨军自愿作为先锋随部队第一批登上城墙。绿林大斧营的各位纷纷摩拳擦掌准备为先前的部队和自己的头领报仇。他们喊着号子推动巨大的井阑前进。接近城墙时遭到了敌人零星的射击。井阑上的弩手迅速将其射杀。井阑几乎不可阻挡,它推倒了木架和塔楼残骸。井阑上沉重的踏板直接将这些残骸砸城碎片。
张俨和大斧兵从踏板上怒吼着跳进城墙,敌人立即放弃抵抗夺路而逃。进攻出人意料的顺利。张俨便率军穷追不舍。从城西门几乎追到东门。
在守将不再逃跑而是跪求饶命时,张俨将军毫不犹豫地举起大斧朝他们砍去。
“将军息怒,我们是临州各地支持司隶大人的义军。叛将丁预(扬才)在昨晚救火时被火球击中身亡。残部已经在今天中午向护军高大人投降,降军现在已经由高将军接管。”
“高将军?哪来的高将军?”张俨一脸懵然,他看看身边人,也和自己一样一脸懵然,于是便重新举起大斧还要劈死这些家伙。
“张俨将军?请手下留情。我是灌鄩城义军首领高尚(仲仁)……。”
张俨看见一位学者装束的人快步走到他的面前:“真是好久不见,您还是那样英武。”
张俨一看,果然是高尚。高尚在见到张俨之后突然变得有些喜悦,这让张俨觉得有些难受,早在他还是绿林山贼时,两人便是老对手。高尚基本上是屡战屡败。
高尚控制不住自己的求知欲纠缠着张俨询问:“直到现在,仲仁我都想不通您怎样做到一次又一次击败我的?难道您和您的部下会飞吗?请将军不吝赐教。”
老对手突然再次变成盟友,还上门请教,这让张俨非常难堪。他只想知道这个妨碍自己报仇的家伙是从哪来的。
白滩之战后,高尚整日除了喝酒就是拉上社会名流在自己家里讨论他们为什么会失败。突然有一天,也许是他明白了高氏失败的根本原因。也许是别的什么,他倒掉了全部藏酒,砸碎了全部酒具。然后抛下族人和门客,独自带着妻儿在临州境内游学(有时也去璞州和岑中)。成为了一名豪侠,还获得了“笃学侠义”的美名。
更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高尚云游一年后,就在临州发生变乱时,他突然放弃游学行侠,又组织义军参战,支持他过去的敌人——赵策。在赵策发动火攻之前他就率领义军来到灌鄩与朱祥(元异)鏖战。
“举主[3]一定是受到了敌人蒙蔽。”当进攻灌鄩的朱祥看见自己的旧主就在敌军的城墙上。他本想祝贺高豹如此迅捷,在自己之前夺下了灌鄩。然而没想到的是,他是来帮吴启(承高)守卫灌鄩的。朱祥非常诧异。便劝说他的旧主:“请您明视,元异(朱祥)才是一心为了复兴高氏,恢复孙室正统。”
“朱将(军)……不,叛将朱祥。”高尚突然义正言辞,“你错了。现在我才是高氏一族首领,我才能代表临州高氏。正是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我才确信这是有利于高氏、皇室、天下的抉择。你只是想为自己的家族基业报仇。”无论临州和高尚身上发生了何种巨变,他那不合时宜的认真的毛病都会一如往常地突然发作,“如果你以兄长的名义质疑或者私下还有什么疑问,您可以亲赴黄泉与先辈们对论。然后再来告诉我。”
高尚的话引得周围人哧声非笑,
这样的劝降持续了三天,灌鄩城内外前来支援两方的各路军队逐渐开始增多。
朱祥再也没有耐心劝降:“举主一意孤行,那么就请原谅元异(朱祥)不及往日恩情。”朱祥军随即开始擂起战鼓,摇旗呐喊。
“就让我们看看谁才是对的!”高尚守军也击鼓声威。
与城外的躁动相比,此时灌鄩城内安静异常,大家都心怀忐忑地呆在家里。一边不安地张望与凝听,一边祈求上天免除他们的灾祸。然而上天并未眷顾他们,这场围困一直持续了二十余天。中途大小战事不断。
高尚和灌鄩守军都无法击退朱祥。就在双方僵持时,朱祥的身后突然杀出一支部队,把叛军阵营搅动得天翻地覆。见此情景,高尚接受了手下的建议立即派兵出击。
这支突然出现的部队正是鲁岱(曼枢)的桃花营!原来,在舞亭守将蹇鸾(玄羽)将他们救出后,这支部队得到了短暂的休整。幸存的将士们继承死者的遗愿。通过完成使命,赋予死去的战友更多意义。因此全军不畏死战。重新踏上了他们的征途。这支从地狱爬出来的军队,带着逆转天地的意志一上来就雷霆万钧,袭略了数县。不管敌人有多少,不管敌人军势有多高涨,不管敌人占据多么有利的地形,也不管眼前局势如何复杂,谁要是敢在他们面前张弦列阵,他们就将其攻杀,将敌人送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于是桃花营一路所向披靡,有的叛乱郡县长官听闻桃花营到来后连夜逃遁。桃花营在收整了大约两千归附的义军之后兵锋直逼朱祥军的身后。而且越来越快,朱祥派出的两只阻击部队全部被击败。桃花营几乎是追着溃逃的敌军一路杀来,这让朱祥军来不及调整。
两军夹击下朱祥大败。朱祥本人死于乱军之中,余部溃散。高尚率军赶来德阳支援赵策。于是才发生了先于张俨接收叛军投降的一幕。
赵策平定了临州叛乱。结束了这场几乎快要撕碎整个山东地区的大分裂。鲁岱(曼枢)将军被追封为忠勇将军,他也为鲁氏赢得了赵策的信任。他的两位兄长被晋升为忠义将军和裨将军。
赵策也十分高兴,因为他心中最重要的人,凰仪公主,此时,就在德阳城东三十余里外。于是他立即率领所有人前去谒见公主殿下。
赵策远远便望见了凰仪公主,见到她平安无事,赵策十分高兴。于是他加快脚步想上前安慰公主免受战事惊吓。可是当他走进时,他发现了公主忧虑但却受到理想与现实拉扯的眼神。那是对世界有了自己的看法时才会有的眼神。而且,一旦形成就毫不动摇。
“看来,你也经历了很多事情呀。”赵策想安慰公主,疗愈她的伤痛。但此时的公主完全拒绝沟通,一直在回避他。
“司隶大人,看来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商量。”高尚见到公主不愿多见赵策,便隔开了二人。
当所有人都回到德阳后,高尚拜访赵策。两人坐在一间简朴的厅堂上。
“护军大人,别来无恙啊?”赵策一边寒暄一边高兴地看着高尚一屁股坐在了方桌的正南方,“啊,高护军,您坐在了南方。不久将会有旧友来访问我。并且还能解答我心中的疑问。”赵策对这位身份复杂的前辈此时也抱有相当复杂的感情,只是不外露。
“想不到司隶大人还会数术。但是话说回来,在下确实有很多事要和您说。”高豹依然秉持着上层人士的礼节,但缺乏底气,所以他的举止看起来像是在表演。
“在此之前,请先允许我对您和您的家人表示慰问。”赵策所指的是高尚在举兵之前把自己的妻子和儿子遣送回娘家,并安排妻子嫁给了别人。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兵败被杀后连累妻儿。
“在这之后请您原谅赵策冒昧地询问:为什么一位世族首领抛弃一切,变成了一个游学的豪侠。之后还要帮助旧敌解救公主镇压叛乱?”
“司隶大人的担忧可以理解,在下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在下过往所学到的知识教会我识别是与非。据在下所知,造成如今这场浩劫的根本原因就是,从上至下的失守信义。”高尚此时似乎进入了他熟知的领域,立刻变得自信起来。
“所以护军大人现在推崇法家学说了[4]?您的这个想法很危险,如果是十年或者二十年前,您就会被当作党人[5]遭到收押。”
“所以二十年后,才会天下大乱。”高尚坚定地回击。
“真是没想到。您也是一位追求真理之人。赵策十分敬佩。”
当赵策将高尚送走之后,他的内心十分沉重。一直以来,他隐隐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公主也许已经意识到了皇室衰微,哪怕她身为当今公主也要面临人间的冷酷无情。他们之间亲近的关系恐怕再也无法回到过去。
[1] 在汉代生产编码系统比较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或者军事设施甚至是民用设施用的砖都会有生产信息和使用信息以及署名。
[2] 鱼油是通过提炼鱼类脂肪制成可燃烧的或具有高温度的油。石漆,即石油。在汉代,人们已经对石油天然气进行开采,但这种能源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储存运输起来十分不方便。人们往往视作为盐井或水井的附属产品。
[3] 举主,古时对推荐自己的人的敬称。推举朱祥的人其实是高豹。但朱祥这样称呼高尚表示尊重。
[4] 法家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思想派别,主张法治。虽然东汉末期主流社会接受的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经学,但在广泛的大讨论之后各家思想逐渐恢复生机。
[5] 东汉末期,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不满,与宦官发生两次党争的事件。其中第二次党锢之祸中,因宦官将异己人士冠名为“党人”治罪,后来“党人”的含义逐渐扩大至文人、学者,只要是反对宦官之人都被冠以“党人”治罪。这直接导致了人才断层和社会风气恶化。党锢之祸对东汉王朝乃至以后的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了后来天下大乱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