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朝鲜战争的明军攻城火箭“神火飞鸦”

神火飞鸦的复活:
网络上有很多人认为《武备志》的神火飞鸦造型不适合飞行,应该不好用。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恶意误导,使神火飞鸦屡屡被评为奇巧淫技。最近看了《经略复国要编》,发现神火飞鸦的使用记载,故收集一些资料,论述神火飞鸦的使用。
以前我很疑惑,神火飞鸦所记载的战术与英国火箭的使用几乎一样,战术很成熟,很显然是经过大量实战总结的,但我还没发现军队使用神火飞鸦的记载,对其使用时间也不确定,有人说它是明初的。倒是朝鲜战争明军使用一种名为“神火飞箭”的攻城火箭,虽是一字之差,也不能将它当作飞鸦,最近我读宋应昌的《经略复国要编》,无意中发现明军使用“神火飞鸦”的记载,因此可以断定神火飞箭就是神火飞鸦,毒火飞箭也应是装毒火药的飞鸦。
《经略复国要编》: http://www.guoxue123.com/jijijibu/0201/00hmjswp/408.htm
神火飞鸦是朝鲜战争的产物,在《经略复国要编》多有提及。
平壤录:有建议者谓“军恐无利”,应昌出秘造火箭明火毒火试之,原靡不神验,曰:“以此御敌,何患不胜,军心乃安。”
神火飞鸦、毒龙喷火神筒是专门用来攻城的新式秘密武器“备万亿火龙神鸦秘密等器”:

配合神火飞鸦的“毒龙喷火神筒”是专门用于攻城的高射喷筒,竹筒长约3尺,装毒火药和烂火药,悬挂在高竿上,进攻城堡时,对准敌城墙垛口,顺风燃放,喷射火焰毒烟,致使守城敌人中毒昏迷,飞砂伤及双目而失去判向力等等。

攻城喷筒在「江阴城守纪」有记载:
十王痛薛王中计而亡,命大将掠城外居民大箱千余只,在十方庵后迭成将台,高与城齐。十王坐其上,用上将四人、亲军二百四十人围绕令台傍,亲军各持狼烟喷筒先发,将南京、镇江大炮五,六步排一座,共计百座,令闻号齐发,猛击东南角城。守城军士不敢开目。应元伏城膝行,看明十王在台指挥三军,遂命中街巷口有力之汤三老儿掮一大炮,对准十王安放。应元又左右细看,丝毫不爽,然后亲自燃火放去。汤三老系重听,尚未知,端立呆望;而火路一条,十王、四将暨二百四十人齐随火灭;惟有黄伞一把在半天圆转,一脚连靴自上而下。
《火龙神器阵法》
○神火飞鸦
用篾造制,形若飞鸦,两傍设飞翅,腹悬神火,尾缚催火筒,逐风飞入城中,用鸦数百,火光蔽天,乘乱攻之,此其神机也。腹藏神火、飞火,中以爆火发之,尾缚推火。随风发去火鸦百只,满城火发,内外交攻,贼可擒矣。
《武备志》
神火飞鸦
用细竹篾为篓,细芦亦可,身如斤余鸡,宜长不宜圆,外用绵纸封固,内用明火炸药装满,又将棉纸封好,前后装头尾,又将裱纸裁成二翅,钉牢两旁,似鸦飞样,身下用大起火四枝斜钉,每翅下两枝,鸦背上鑚眼一个,放进药线四根,长尺余,分开订连四起火底内,起火药线头上,另装扭总一处,临用先燃起火,飞远百余丈,将坠地,方着鸦身,火光遍野,对敌用之,在陆烧营,在水烧船,战无不胜矣。
飞空击贼震天雷炮
其炮径三寸五分,状类球,篾编造,中间用纸杆一筒长二寸,内装送药,筒上安发药神烟,药线接着送药,外以纸糊十数层,油红色,两旁安辖风翅两扇。如攻城,顺风点信,直飞入城,待送药尽然,至发药爆碎,烟飞雾障,迷目鑚孔,烧贼打阵,亦如前法。风大去之则远,风小去之则近,破阵攻城甚妙。其腹藏棱角数枚,一爆,角皆钉人身上,其尖上加醮虎药。送药进、飞空掷入贼营,轰开、火烧、烟迷,惟多最妙。
从《火龙神器阵法》与《武备志》神火飞鸦资料的不同来看,可见神火飞鸦资料并不齐全,两本书的作者还对原文都做了删改,《武备志》甚至加入了作者的理解,因此不能全信。比如:

茅元仪曾任辽东副总兵,一生活动范围在北方。但他既非兵工人员,又非直接使用火器的下级军官,短期的军戎生活,也主要是充当高级幕僚。1635年明廷大吏徐光启(1562-1633)的门生韩霖所著的《守圉全书》中即尝批评其所纂的《武备志》:“兼收不择,滥恶之器,不可枚举”,且不知“有西洋炮而诸器皆失其利”①。
而《武备志》的同类型火箭“飞空击贼震天雷炮”的状类球形制与“神火飞鸦”宜长不宜圆相矛盾。而《火龙神器阵法》只提到“尾缚催火筒”,并没有提到四个火箭筒,某网友就对这四个火箭筒提出质疑,认为以那个时代的技术而言,要实现四根火箭同时点火且推力相当,是不可能。
我很郁闷,《武备志》的神火飞鸦图片绘制得那么糟糕,为何大家都将《武备志》的在小鸟上生硬的加上几个火箭的图当真呢?!即使是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也看不出这种明显的问题。
火龙经有两种版本顾名思图的想象图,一个是有一个喷筒的乌鸦,另一个就是无喷筒的乌鸦,武备志最为夸张,直接加几杆火箭上去,而且是直线上升的那种:
火龙经相对靠谱,飞鸦有嘴喷火的绘制,符合兵书的明火记载,但外观依然是有问题的

《武备志》的P图逻辑很容易理解,用前面的火禽加上单兵用的火箭四杆就是其YY的飞鸦了


著名的火龙出水经过up考据应该是发射四支神机箭的普通火箭匣,其P图逻辑也是很容易理解


武备志有不少作者的脑洞,比如将四十九矢飞廉火箭匣故意YY为发射箭的九矢火炮:

九矢钻心神毒火雷铳的铳箭既然能带飞火?这不是火箭的配置?这改得不是很到位啊
铳用精铜熔铸,身长三尺八寸,中藏九矢,矢镞上醮虎药,一发则就矢齐飞,穿心透骨,劲不可当,中于人马见血封喉,立时而毙,用此铳一柄足抵精兵九人。中藏坚马、法药,镞蘸虎药,或蘸烂药,或带飞火。装铳时下米一撮,使箭不动摇。此锐一发九矢,故当九人之用。
百子连珠炮形制也与之大致相同,看上去似乎是戚继光连铳的加强脑补,但填弹方式简直乱搞,因为散弹与实心弹不一样会散开,而且发射单枚弹丸的连铳也不可靠,何况是散弹呢。

而上文的神火飞鸦的四个喷筒是不需要加箭杆的,箭杆只会徒加重量,缩短射程,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火箭本身的飞行平衡,,见此图应该是脑补图,而非实物图。
《武备志》是较早记载神火飞鸦的兵书,但其图片是画家想象的,可能是当时抄录的兵书无图片,也没有实物。后来有几本兵书抄录《武备志》,也将此想象图也收录了。
朝鲜人留下非常珍贵的记载,破了神火飞鸦的形制谜题
朝鲜 柳成龙《西厓先生别集》卷之四·火箭
我国平时有火箭。名曰神机箭。但用以报变。不善於焚烧。其用不甚关。惟於水战。以此射贼船篷上。亦能起火。然不甚用之。壬辰之变。天兵攻破平壤倭贼。专用大炮火箭。其制与我国神机箭相类。但其箭干甚长。去镞二三寸结药筩。而左右附结小明火。所落之处。火熖逬发。烟气蔽空。贼不能开目。其制胜之妙。不下於诸炮。
从朝鲜人的描述来看,类似于明代兵书记载的二虎追羊大火箭:

二虎追羊箭的功用与神火飞箭非常相似,另装三片薄木片制成的稳定翼:
箭杆长五尺,一股三镞,行火药二筒向翎,劣火药一筒向鏃,共三筒,径七分,长四寸五分,缚于一杆,发五百步,行火药二筒,火从出毕,会至劣火药,筒火出能焚烧棚寨,及烧敌船,及毁敌之方舍,一人用之,则百人惊惧,大有玄妙,亦涂见血封喉药,与反复火枪刀备之。
而我认为神火飞鸭的形制为单火筒长杆大火箭,所谓飞翅其实是旋转翼。
类似的火箭还有“飞空沙筒”,一筒负责燃烧,一筒负责放毒气,而茅元仪对图理解错误,将喷火筒当做发射筒了:

神火飞鸦有“神火、明火、毒火、飞火、烈火”五种炸药,分别用于不同用途:
最近粗略看了一下《经略复国要编》,发现书中屡屡提到的“神火毒火等药箭”的“神火”会改为别的名称,比如明火、飞火、烈火。而神火、明火、毒火、飞火、烈火在《武备志》的发射爆炸弹的火炮多有一起提到,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指“神火飞鸦”。
朝鲜战争明军也采用大量臼炮发射各类爆炸弹配合飞鸦,下图就是当时用的爆炸弹臼炮形制

朝鲜《李朝实录》上日:"虎蹲炮何如?其制放鐵丸耶?如将軍石耶?”德馨日:“如虎之蹲踞,而放鐵丸矣。”上曰:“城中放炮,随處起火云,然耶?”元翼日:”以石丸为之,或以鐵为之,火药之上,以泥土充之,插火則石出而飛散,火随以熾烈。”上曰:“如我國震天之類耶?”元翼曰:“臣未知其要領也。但以鐵釘为之,如造燭之制,而去其钉,则其中洞然,可以填药。”上曰:“铳之穴,何以為之?”元翼日:“鐵釘以火合而圜之,出之,則成穴云矣。但疑其人不知其制而言之,或秘而言之,未可的知也。上曰:“若然,則為匠者,敦不为之。而唐人必貴之,何也?
火龙经记载的明朝爆炸弹,中藏法药:飞火、法火、烈火、毒火、烂火、神烟。随宜用之:

而飞空击贼震天雷炮可能只是爆炸弹,其图也是生硬加上翅膀,这P图逻辑与上面几例一样


宋应昌的《经略复国要编》
P348神火飞鸦的攻城战法:
一、各门既围,既宜铺设铁蒺藜数层在地,以防卫(倭)突出死战,周城遍布灭虏、虎蹲等炮,列以重兵固守,使倭不得越城潜突。若毒火神火等药及大将军炮须排布东南、东北二角及正南、正西、正北三面,射放可使城中到处遍及。若在一面便不能周。且以先后论之,盖当夜静诸倭睡熟,先将毒火飞箭射入薰之,及到醒觉受毒已深,复用明火飞箭射入烧之,诱倭出屋救火,随用大炮飞送鉛铁子击之。此正兵家所谓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乱之挠之之法也。
一、火炮既设,倭必固守,当於无风半夜先放毒火飞箭千万枝入城,盖夜半阴气凝结,火烟难散,倭虽雄壮怎禁毒气薰灼,受者呕吐眩晕,病卧难起。当此之时须悬重赏召死士,俟黎明时,每人含戚金所合解药二三丸,用艾主事所置布袋或盛米、或盛土、或盛沙石,再用柴草堆垛於上攀援登城,观其动静,如倭果中毒难动,砍门直入,否则再用毒火等类薰烧击搏。
与副将李如栢李如梅等书 【火攻】P325
门下为王事勤劳,严寒远适异国,不佞心殊悬念。昨尊意欲与沈惟敬同往平壤,具见忠勇,但将军系大将军亲弟,又所钟爱者。今欲携入虎穴,明是以将军作一孤注,缓我大兵而成彼诡遇之谋。既入彀中生死难保,此仆与令兄之所洞烛,而万万不可行者。进剿倭奴,令兄与仆,已有定算。火攻一策,尤今所亟用者,矧诸样神器具备乎?昨面见既已恳言,兹复再述不惮烦琐。查得平壤形势,东西短,南北长。倭奴在平壤者,闻我进兵,彼必婴城固守。我以大兵围其含毬芦门、普通七星密台五路外,当如新议铺铁蒺藜数层以防突出死战。其南面北面西面及东南东北二角,各设大将军炮十余位。每炮一位,须用惯熟火器手二十余人守之,或抬运、或点放炮,后俱以重兵继之,防护不测。每门仍设虎将一员守之,一有失误,即时枭首。止留东面长庆大同二门,为彼出路。须看半夜风静时,乘其阴气凝结,火烟不散,先放毒火飞箭千万枝入城中,使东西南北处处射到。继放神火飞箭及大将军神炮,烧者烧、薰者薰、打者打。铁箭铅弹雨集、神火毒火薰烧,其不病而迯者,万无是理。若迯则必走大同江,俟半渡以火器击之,又伏精兵江外要路截杀之,必无漏网。恳重赏召敢死之士,口含解药二丸,用新制口袋,或盛米或装土,兼铺柴草置於城下踰垣而进。看果真病与否,病则开门,令兵齐入,众倭斩级,将领生擒,各有重赏。若行长玄蘓二贼,尤加用心活捉留待别用,此一策也。平壤一平,便当整束人马,大张声势,由中路缓缓而进,且莫深入。与我只要牵制,使彼中和凤山开城。诸贼西来堵截,即选精兵万余,从间道直抵王京,再探王京倭奴。畏兵坐守,则一一如火攻平壤之法。先取王京以为根本,然后将凤山各处用孙膑走魏伏马陵之计,或截其腰或抄其后,与正兵会合,先后夹攻,又一策也。若王京西来救援,则用韩信伐魏袭安邑之计,与朝鲜将兵直据王京,复遣精骑与我正兵前后接应,使彼背腹受敌,又一策也。三策倘得着实遵行,不至违误,则万无不胜之理。肤见如此,惟将军裁之,幸甚。
朝鲜战争用于攻城的明军火器战车,明初之后攻城器械无用武之地,终于在万历得到实践发展


神火飞鸦对倭寇的杀伤:
P562是日火箭火炮齐发楼台房屋烟火大作,倭被火焚炮击火箭射死者各无算。复摅“查大受”家丁“查应奎”口报:“初九日於牡丹台侧瓮城屋内见被火箭焚烧倭死者二三百,平壤城中烧死者无数,焦臭冲天,秽闻十里,平壤东面江临城下倭跳城奔走落江溺死者又不计其数。”
P618其日贼见城守不住,弃城避入民舍,欲效去年七月用鸟机击打祖承训之法,屋内发枪戕杀我军,不意我兵各持明火毒火等箭齐发焚薰,彼倭缓不及事,以故烧死甚众。
徵毖录:
以大炮火箭攻之,炮身震地数十里,山岳皆动。火箭布空如织,烟气蔽天。箭入(平壤)城中,处处火起,树木皆焚。
神火飞鸦用于海战的记载:
P667本部近发“明火飞箭”共七车分布各水兵船内应用。
P669(各船)俱从海中绕出釜山梁山各镇,水次停泊,仍令水兵将领侦探倭众将,到海口约有一二日路程,纵火烧彼船只,其余进止机宜悉听提督及赞画调遣,务令倭奴挫衄。
火箭的毒烟并非小儿科。朝鲜战争的平壤之战,明军用毒火飞箭、神火飞箭攻城,毒杀、烧杀倭军不少,而李如松率兵冲入毒烟弥漫的平壤城内,不小心吸到毒烟,以致鼻孔流血,被毒烟伤肺,两月后还未痊愈,最后靠戚金的解药才复原。
明朝兵书记载,可以口含秘制解药以免中毒,在鼻前也可放上解药一类东西。平壤之战的攻城明军就含了解药。不过我觉得不能与防毒面具相提并论,即使有解药也不能大口吸气。

读者也许有些疑问,为何不在上篇火箭文章论述?因为这篇是为了说明《武备志》存在较多的P图行为,这些图流传数百年而无人质疑,这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因为很多人并没有读书贵有疑的意识,以为明人的火箭大多只是脑洞,明显在众人心中拉低了明人的火箭水准。实际上明人的火箭技术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当时工匠不会真做出这类脑残设计,欧佬在明朝灭亡、清庭让火器停滞的期间追逐了整整两个世纪,这需要我特别另开一篇去论述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