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增强免疫力的方子吗?这样的方子太多了!只不过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说法,中医不
中医有增强免疫力的方子吗?这样的方子太多了!只不过免疫力是现代医学的说法,中医不讲这个词,中医叫正气,增强免疫力就是在扶正。 桂枝汤就是这样一个扶正祛邪的好方子,在内能把正气养起来,在外又能把邪气赶出去。既没有内忧,又没有外患,其乐融融。 能够把方子开到这么完美的,非张仲景莫属。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是《伤寒论》条文里出现的第一首经方,再加上它实在是太好用了,后世也称它为伤寒第一方。 想到这个方子是几千年前就有的方子,我就觉得中医真是神奇。伤寒论里面的方子很多现在都还在用,治疗效果还很好。 伤寒论的原文是,“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有点怕冷、怕风、鼻子流鼻涕,有点发烧,有点干呕,可能有时还出点汗。写的非常形象,这就是桂枝汤针对的感冒类型。 所以说,桂枝汤其实是针对体质较为虚弱的人的一剂补药。 伤寒论提到不必尽剂,就是说你开了几贴药,不用非得把药服完,出点小汗就可以了。 如果之前感冒已经深入了,这种药服用后,可能还会有咽喉和鼻子的问题,要根据情况用别的药或者自己调理肠胃等待身体自己解决问题。 有这样一种情况,小儿服药后,流了点鼻血,其实没有关系,是营卫打通了。 伤寒论原文也提到,“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自衄就是自己流鼻血的意思,虽然这一条是无汗,此情况不一致,但确实都是自愈的表现。 由于小孩阳气比较充足,用加快血液循环的方法来治感冒,流点鼻血是正常的,大家不要害怕。 与西医治感冒关注感冒病毒不同,中医关注的是通过补脾胃(生姜、大枣、甘草)和加快血液循环(桂枝)来增强人的自愈能力。 同时是一种整体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需要考虑感冒病毒的具体分型。 桂枝汤这个药方,根据病症,还有很多调整变化,比如加桂、加芍药、去芍药、加附子、加人参等等。 芍药和甘草单独出来,组成的芍药甘草汤,可以治静脉曲张、脚挛急、筋脉不舒等、被后人称为“去杖汤”,就是用拐杖走路的人长久服用可以扔掉拐杖。 当然不是所有的脚疼都能用这个药方。这些调整变化,因人而变,因症而变,这也是中医的思维。 所以中医看病,要望闻问切,要看人的脸色、舌头、脉象、要听病人描述自己的病情,还要了解病人吃饭情况,出汗情况,大小便情况。 这都是为了根据这个人的症来制定针对这个人的方,是一种个体化治疗。而不是给你一个通用的药方。 学习中医,要从经方学起;学习经方,要从伤寒论学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