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艾了书记 #24】《分身》- 为人之证

2021-08-31 00:44 作者:艾了哈  | 我要投稿

       《分身》是东野圭吾于1993年出版的一部集科幻推理,并融入了大量情感元素的小说,通过两位具有独特身份的主人公寻找身世,寻找存在意义的故事展开,融合了对人性、母性、科技伦理的思考,无论是对重重悬念的情节把握,还是对人物情感的真实渲染,都很流畅丝滑。有些科技概念虽然如今并不陌生,但在本书首次出版的1993年前后可算是尖端科技了,而对细胞发生学等科技的把控和原理阐述上,也着实佩服东野所做的研究和将其融入故事的能力。

以下部分涉及故事情节,建议先阅读原书再看。

故事简介

    主人公之一的氏家鞠子是一位拥有看似美好家庭的女中学生,家境不错父母也很照顾她,但是日渐长大后突然发现母亲对她若即若离和陌生感让她苦恼不堪。某次从寄宿学校回家的时候,发生的一起爆炸彻底打破了她的生活,主动制造爆炸的母亲丧生,而父亲对此讳莫如深的态度开始让她怀疑起了身世并展开了调查。

    另外一名主人公 小林双叶 则是热爱音乐又洒脱的性格,在不顾母亲的反对和阻挠,选择了和朋友一同在电视上表演了一出节目,而后,仿佛开启了潘多拉魔盒一般,不仅母亲车祸意外身亡,而且双叶发现被不同的陌生人盯上了,为了查明母亲死因和自己的身世,也展开了她的调查。

    这两位素未谋面的少女都因为自己的身世而不约而同的向着一个可怕又隐秘的秘密靠近着,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和各种各样的困难,而随着迷雾逐渐拨开,真相显露,二人也慢慢领悟到了爱的含义和存在的意义。

《分身》封面

关于分身

    不知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在小的时候曾经幻想过 如果有一个自己的分身,替自己写作业干家务该有多好。可当真有一个‘自己’ 出现在面前,长相样貌完全一样,而无法了解对方思想的情况下,只能说是一个肉体相貌极其相像的陌生人,面对这样一个的存在,不知是否还会开心的起来,更多的恐怕是一种汗毛倒竖的细思极恐感。

    因此当阿部晶子了解到了自己存在分身,而且是年轻版的自己的时候,她的惊恐不接受的态度我认为是非常合理的,那种被取代人生,而非延续生命的精神压迫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承受的,毕竟获得礼物是一码事,而获得了另外一个自己就是另一码事了。

    关于对这种分身的思考,以及如何相处,有不少作品都探讨过,例如电影《第六日》中,主角莫名的发现了另外一个自己的存在并取代了自己的生活而陷入了巨大的抗争之中,但由于和分身达成了谅解,最终合力解决了邪恶势力并以分身的自我牺牲为代价达成了一个美好结局。

第六日封面,来源:百度百科

    然而这种牺牲分身来化解这种矛盾的方式,过于理想主义,在《哆啦A梦》中《分身锤》那一集的结果更可能发生,大雄造了一个自己的分身,却将自己不愿意做的交给了分身,自己跑去玩耍享乐,虽然开始很美,但随着分身意识觉醒,开始取代大雄,抢占他的生活,而让本来的大雄成为了那个被抛弃的人。

哆啦a梦,来源网络

    或许这样的情况在当今社会还是不会轻易发生,可一项前卫科技手段被创造出来,其脚步就很难完全被遏制住,作为普通人只能期望人类文明的发展可以约束将刀刃安稳的使用而不是将文明自身砍得千疮百孔。

为人之证

    如果说突然有一天知道存自己的‘分身’算是比较可怕的话,那么意识到自己是‘分身’这件事恐怕就更难以接受了。在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中,每个人都会逐渐产生‘我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概念,即便芸芸众生、普普通通,可那种‘我就是我’的意识是难以察觉的根植于心的。

    因此在生活了十几年后,发现自己是另一个人的翻版时,很容易理解氏家和双叶对于自我存在产生的否定情绪,在探索‘我究竟是谁,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的这个过程里,二人都挣扎在‘我’的经历是否真实这一漩涡里。当二人知道自己不过是试验缔造出来的产物后,都自然而然的认为过往的经历都是虚幻和假象,产生的自暴自弃都是对于自我的一种否定和报复,甚至产生了希望从自己本体上获得‘被认同’这样期待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肯定。

    东野在探讨‘克隆人’这种科技元素丰富的概念时,并没有拘泥于单一的理论阐述和伦理剖析,而是站在作为分身的两个个体角度,从情感的自然流露来传递出他的思想,那就是“人并不是由基因样貌来定义的,而是由情感和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来定义的”,不论是两个人最终决定要互相拯救,还是回想起‘母亲’对自己的真挚的爱,都在证明了她们的人生和存在是真实而富有意义的,正如氏家鞠子在独白中所表达的

哪怕是非常卑微的,对他人甚至不值一提,可我还是对自己度过的时光视若珍宝。

    经历和与情感定义了人的意义,在感悟到这一点后的二人,再次重拾了自己的信心,并自己肯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人物分析

    本书将东野对人物细节描写的特长发挥的淋漓尽致,难以想象他是如何站在年轻女性+克隆体的角度来构思的,整本书的情感非常细腻真实,很少有生硬的情感转折,而且站在第一人称角度来叙述,通过丰富的情感变化和细节把握也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两个人虽互为分身,但性格处事上却截然不同,也从另一方面表达了东野对于 “人” 这一概念的思考。

    其他的人物也有各自的特点,不论是想帮助他们,还是利用他们,每个人物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做出了选择,东野借他们的行为也表达出了社会中可对这样的生物科技产物持有的不同态度。

    本书中女性角色性格特征十分丰富,除了两位主人公外,既有安于居家的鞠子母亲,也有争取女性独立的双叶母亲,还有在学校的修女、下条、阿部晶子等,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刻画也反映出东野关于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的思考,肯定了女性的能力和重要性。

    稍有不足的是帮助鞠子的女大学生下条小姐和鞠子父亲,这两位角色略微有些工具人,尤其是下条小姐,因为前面铺垫很多,本来还以为会有前来拯救鞠子的桥段,结果什么也没发生。   

聊聊结尾

    个人认为本书的结尾安排意犹未尽又恰到好处,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想东野将会将两个分身引入怎样的结局,因为多数的克隆作品都会以分身消失或者时光穿越来规避同处一个世界的矛盾,所以过程中还担心最终会以悲剧收场。

    然而东野大大没有让人失望,当两位主角历经艰难终于相见时,在一片薰衣草田,如同唯美动画一般的场景中,二人交换了带有信物象征意义的柠檬,故事也就结束于此。起初读到这里还有些意难平,心想“这就完了,然后呢?”。不过静下来思考,这或许是最好的结尾了,因为书到这里结束,但她们作为“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两位主角经历了种种变故,从怀疑自己的身世,到否定自我的存在,再到领悟经历的爱与关心,最终走向坚信着自己不是试验品或复制品而是真切存在的人的道路,也正是在二人见面之后,更是加强了与世界相通的连接,即我并不是孤身一人的感觉,加之鞠子父亲的引爆,让知晓内幕的主要邪恶势力消失,让鞠子和双叶她们获得了精神上和物理上的自由,也在这一刻,她们作为克隆体而被观察的属性就淡去,而作为人的个体属性得到了加强,所以后面的故事是属于她们的,而任何描绘都显得多余,东野用这样开放式的结尾侧面也认同了她们(或者说所有具有思考和情感的人)享有的作为人的权利。

    这让我想起了《楚门的世界》这部电影的结尾,当楚门不惜一切代价找到真相,发现自己以前的人生不过是一部泡沫剧,他悲哀的同时也真实的认清了自己的存在,因此当他找到出口的时候选择了最后的谢幕然后毅然的走了出去,电影到此为止没有继续观察楚门后续的人生,而将想象空间留给观众的做法也是给予了楚门做为人和非物的肯定。

《楚门的世界》

    以上就是我对《分身》这本书的一点看法和感悟,总之这本书是很能吸引人,值得一读的作品,如果有其他的想法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分享~

【艾了书记 #24】《分身》- 为人之证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