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罗翔】正当防卫的尺度

2022-10-09 18:34 作者:知识课代表  | 我要投稿

课代表来啦!视频总结+详细笔记

━━━━━━━━━

视频总结

1、正当防卫最重要两个条件是紧迫性(当法益存在现实侵害的可能性)和适度性(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

2、判断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所处的情境,结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

3、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呼声,当然也要超越民众的偏见,不能像电脑一样机械运算。

━━━━━━━━往下翻为详细笔记

目录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

二、正当防卫的紧迫性

三、正当防卫的适度性

四、正当防卫案件分析

五、刑罚道德上的正当性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

1、刑法上的正当防卫

第二十条 【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2、正常防卫是一种私力救济


00:01


在法治社会,私力救济是被严格限制的紧急状态下才能行使有限的私力救济。因为正当防卫的本质是正对不正,所以这个制度对于防御人不能太过苛求,应当有利于动员和鼓励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积极同犯罪做斗争。

任何暴力都必须适度,否则就可能造成更大的恶。因此法律规定正当防卫要符合很多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紧迫性和适度性两个基本要素。


二、正当防卫的紧迫性


1、什么是紧迫性?


00:34


就是只有当法益存在现实侵害的可能性才具有紧迫性。如果不法侵害还没有开始,或者不法侵害已经结束,那就不能进行正当防卫。


2、如何判断这个紧迫性?


01:59


应该按照一般人的立场来对紧迫性进行判断。换言之,我们要带入当事人的角色,设身处地综合考虑TA所处的情境。


3、为什么紧迫性不能采取理性人的科学判断标准?


00:47


①理性人

这是一种专家标准,认为在判断紧迫性的时候,应该站在专家那里产生。从事后的角度看,一个理性的人是否会存在紧迫性。(事后诸葛亮)

②一般人

这是常人标准,认为应该按照普罗大众的一般立场。从事前的角度看一般人是否觉得有紧迫性。

③结论

这个世界上很少有人是完全理性的,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环境、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便是专家也不可能保证百分之百的理性,法律他不是冰冷的理性机器,他要倾听、感受并尊重民众的血泪疾苦。站在事后角度的科学判断,其实就像我刚才说的,事后诸葛亮的一种冷漠与傲慢。因此还是应该按照一般人的立场来对紧迫性进行判断。换言之,我们要带入当事人的角色,设身处地综合考虑他所处的情境。



三、正当防卫的适度性

1、什么是适度性?


02:14


刑法具有明确规定,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

也就是说衡量防卫行为是否超过必要限度,主要是看行为是否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而是否必须又可以综合考虑防卫行为和侵害行为,在结果和行为上是否基本相适应,是否出现了重大损失。


2、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这是并列关系还是或然关系呢?


02:39


并列

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就发布了一个关于正当防卫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指导意见中就明确规定,认定防卫过当应当同时具备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重大损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的。


3、如何判断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03:15


判断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要立足防卫人防卫时所处的情境,结合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作出判断。造成重大损害,是指造成不法侵害人重伤、死亡。如果只是造成轻伤或者轻伤以下损害,不再属于这个重大损害。



四、正当防卫案件分析


03:32


1、正当防卫

一个女的被一个男的在地铁上搂抱猥亵,女的气坏了,用刑法书砸男的头,结果导致男的脑溢血发作,当场死亡。

虽然造成了重大损害,但是我觉得用书砸头这种防卫行为没有超过必要限度,所以不属于防卫过当,那应该以正当防卫论处。

2、过度防卫

一个女的被一个男的在地铁上搂抱猥亵,这个女的直接用两个手指戳狼的眼睛,而且指甲特别长是把这位男的眼珠子都抠出来了。后来女的还发了一个视频论,如何让咸猪手变成瞎猪。

那这种行为就不宜理解为正当防卫。



五、刑罚道德上的正当性


1、无论如何善行都不能够论以犯罪


04:15


刑法是最严厉的惩罚手段,而这种惩罚必须具有道德上的正当性。虽然一种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犯罪,但一种道德上被容忍甚至被鼓励的行为一定不是犯罪。

在世界各国,消极道德主义,也即以道德的正当性作为排除犯罪的理由都被普遍的认可,无论如何善行都不能够论以犯罪,否则违法就并非不义,反而成为荣耀了。


2、法律要倾听民众朴素的声音,不能机械运算


04:45


当前,个别案件它确实存在机械司法的问题。有些人将司法活动等同于电脑运算。这种无视民众道德情感的行为,从司法者个人的角度而言可能是安全的。但从社会的角度,却降低了司法的公信力。

刑法的合理性,它不是来自形而上学的推理,而是来源于他所服务的道德观念。如果法律过于的刚性,司法的作用不是让它变得更加的刚硬,而是用道德的润滑剂让法律变得柔软,满足民众的常情常感。所以,司法要倾听民众朴素的声音。

刑事责任的一个重要本质是在道义上值得谴责。因此犯罪与否不是一个单纯的专业问题。普罗大众都有发声和质疑的权利,司法永远不能超越社会良知的约束。这就是我平常经常说的法律,要倾听民众的呼声,当然也要超越民众的偏见。


3、思考


05:39


如果人类社会没有道德原则,法律真的可以捍卫底线吗?






【罗翔】正当防卫的尺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