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三世纪危机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悲情皇帝:伽利埃努斯

2023-10-23 19:41 作者:近卫掷弹骑兵官  | 我要投稿


                     基本介绍

        普布里乌斯·利奇尼乌斯·埃格纳提乌斯·伽利埃努斯(218——268年9月)是第四十一代罗马皇帝,他在253——260年与父亲瓦勒良成为帝国的共治皇帝;在瓦勒良兵败于波斯被俘后,又在260——268年期间展开了独自统治。

        伽利埃努斯在几乎导致了帝国的崩溃的三世纪危机期间开始了统治,尽管在对抗各路篡位者和入侵而来的日耳曼部落的战争中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但依然未能阻止重要省份的分裂,261年高卢帝国分裂,267年帕尔米拉王国实值独立。伽利埃努斯当政期间,政军分离原则确立,国家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致使罗马面临生产力低落的情况。268年,军人发动政变,伽利埃努斯在米兰被杀,此后的数十年间,无数皇帝或因军人政变上台或被谋杀和篡位,但是讽刺的是,作为始作俑者和第一位牺牲者的伽利埃努斯的15年的统治时间,却是那半个世纪的时间段里面最长的一位。

                     个人信息

        国籍:罗马帝国

        职业:奥古斯都

        统治时期:253年9月——268年9月

        前任:埃米利安努斯

        继任:克劳狄二世

        共治皇帝:萨洛尼努斯(260年7月)

                            瓦勒良(公元253——260年)

        生年:218年

        卒年:268年9月(50岁,今意大利米兰)

        妻子:科尔奈利娅·萨洛尼娜

        子嗣:瓦勒良二世

                    萨洛尼努斯

                    马里尼亚努斯

        父亲:瓦勒良一世

        母亲:艾格纳蒂娅·马里尼亚纳

        尊号:英布拉多·凯撒·普布利乌斯·埃格纳提乌斯·伽利埃努斯·奥古斯都

        全名:普布里乌斯·利奇尼乌斯·埃格纳提乌斯·伽利埃努斯

                          早年

        伽利埃努斯的确切出生日期不详。6世纪的希腊编年史家约翰·马拉斯和《“凯撒”传要》记载,他去世时大约50岁,这意味着他出生于218年左右。

        他是瓦勒良皇帝和马里尼亚纳皇后的儿子,皇后可能是元老院议员埃格内修斯·维克多·马里尼亚纳斯的女儿,他的兄弟是小瓦勒良。

        硬币上的铭文将他与伊特鲁里亚的法莱利联系起来,那里可能是他的出生地;这里出土了许多与他母亲的家族有关的碑文。

科尔奈利娅·萨洛尼娜半身像

        伽利埃努斯在登基前十年迎娶了科尔奈利娅·萨洛尼娜。她是三个王子的母亲:

        瓦勒良二世,死于258年;

        萨洛尼努斯被任命为共治皇帝,但在260年被波斯图穆斯将军率领的军团发动兵变后杀害;

        马里尼亚努斯,在他父亲被暗杀于268年9月份的时候,皇帝的其他家人也自然不能幸免。

印有瓦勒良二世的头像的钱币
印有萨洛尼努斯的头像的钱币


                      开始统治

        公元253年9月,瓦勒良一世被宣布为皇帝之后,他就立即请求元老院批准将伽利埃努斯提升为奥古斯都。公元254年,他被任命为正式执政官。正如马可·奥勒留和他的养兄弟卢修斯·维鲁斯在一个世纪前所做的那样,伽利埃努斯和他的父亲对帝国进行了分治。瓦勒良前往东方抗击波斯的威胁,伽利埃努斯则被吩咐留守意大利,以对抗在莱茵河和多瑙河沿岸不断的进行侵扰的日耳曼部落。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和面临的众多威胁,对帝国进行的分治变得必要,这有助于与要求直接与皇帝沟通的敌人进行谈判。

                 ■早期的统治■

        伽利埃努斯前期大部分时间都在莱茵河地区的行省即下日耳曼尼亚、上日耳曼尼亚、雷埃提亚和诺里库姆度过,尽管他几乎肯定在253年至258年间访问了多瑙河地区和伊利里亚。根据欧特罗皮乌斯和奥勒留·维克多的说法,他精力充沛,成功地阻止了入侵者对日耳曼行省和高卢的攻击,尽管瓦勒良在253年向意大利进军时对埃米利安努斯造成了虚弱。根据钱币等一系列的历史文物推测,他似乎在那里赢得了许多胜利,罗马对达契亚的一次胜利也可以追溯到那个时期。即使是充满敌意的拉丁传统,在这个时候也把成功归功于他。

        在255年或257年,伽利埃努斯再次被任命为执政官,这表明他曾在这些场合短暂访问过罗马,尽管没有记录留存下来。在多瑙河逗留期间(德林克沃特认为是在255年或256年),他宣布他的长子瓦勒良二世为凯撒,从而成为他和瓦勒良一世的正式继承人;这个男孩可能在当时加入了伽利埃努斯的战役,当伽利埃努斯在257年向西迁移到莱茵河省时,他作为帝国权威的化身留在了多瑙河。

   ——风起云涌的叛乱和篡位者——

        公元258——260年之间的某刻(确切的时间已经不科考了),当瓦勒良被正在东方进行的沙普尔一世入侵分心时,伽利埃努斯全神贯注于他在西方的问题,潘诺尼亚省至少一个省的总督英格努乌斯,利用这个机会自称当上了皇帝。瓦勒良二世显然死在多瑙河地区,很可能死于公元258年,英格努乌斯可能对瓦勒良二世的死负有责任。另一种说法是,瓦勒良一世在埃德萨战役中的失败和被俘可能才是引发了随后的潘诺尼亚的英格努乌斯、雷加里安努斯和高卢的波斯图穆斯的叛乱。

        不过无论如何,伽利埃努斯的反应速度都是很快的。他让儿子萨洛尼努斯前往科隆担任凯撒并坐镇于此,由阿尔巴努斯(或西尔瓦努斯)监督,由领导军事。随后,他带着奥雷奥莱乌斯指挥的新骑兵军团匆匆穿越了巴尔干半岛,在穆尔萨或锡尔米乌姆击败了。

        在他的首都锡尔米乌姆陷落后,英格努乌斯要么是被自己的卫兵杀死的,要么就是选择了跳水自杀。

英格努乌斯

              阿勒曼尼人的入侵

        阿勒曼尼人和其他日耳曼部落的一次大规模入侵发生在258至260年之间(这些事件的确切日期很难确定),可能是由于支持伽利埃努斯的部队在远征英格努乌斯的战役中离开后留下的真空。法兰克人突破莱茵河下游,入侵了高卢,其中一些人远至西班牙南部,洗劫了塔拉科(今塔拉戈纳)。

        阿勒曼尼人入侵,可能是通过阿格里狄古马特(莱茵河上游和多瑙河上游之间的地区),之后可能是桑基人。在摧毁了上日耳曼尼亚和雷埃提亚省后(今法国南部和瑞士的一部分),这些蛮族又进一步入侵了意大利,这是自500年前汉尼拔以来,除了最偏远的北部地区之外,意大利半岛的第一次遭到了入侵。

        入侵者到达罗马郊区时,他们被元老院组建的一支临时军队击退,这支军队由当地军队(可能是禁卫军)和精壮平民组成。在他们想从意大利北部撤退出去的时候,被伽利埃努斯的军队拦截,并在梅迪奥兰(今米兰附近)战役中被击败。伽利埃努斯军在与法兰克人交战后,从高卢或巴尔干半岛挺进。

        梅迪奥兰战役是决定性的,阿勒曼尼人在接下来的十年里都再也没有给帝国带来麻烦。桑基人带着他们的贵重物品和俘虏从意大利翻越了阿尔卑斯山。19世纪的一位历史学家认为,元老院的倡议引起了伽利埃努斯的嫉妒和怀疑,从而导致他将元老院排除在军事指挥之外。

              雷加里安努斯叛乱

        大约在同一时间,在巴尔干半岛拥有一定指挥权的雷加里安努斯被宣布为皇帝。原因尚不清楚,《奥古斯都列传》(几乎是记载了这些事件的唯一史籍)也没有提供一个可信的故事。有分析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军民自治团体的不满情绪导致的,他们认为自治团体的防卫被忽视了。

印有雷加里安努斯的头像的钱币

        雷加里安努斯掌权了大约六个月,而且还发行了印有他形象的硬币。在对萨尔马提亚人取得了一些胜利之后,他的反抗在罗索拉尼人入侵潘诺尼亚并在夺取锡尔米乌姆城时杀死他时宣告了结束。有一种说法是伽利埃努斯邀请了罗索拉尼人去攻击雷加里安努斯,但其他历史学家对这一指控不予理会。还有人认为,伽利埃努斯最终在维罗纳附近阻止了对方的入侵,他很可能还亲自指挥了收复该省的战役。

             风雨飘摇中的继位人

                      犬父虎子

        在东方,他的父亲瓦勒良则面临着严重的麻烦。一伙“斯基泰人”开始对小亚细亚北部的本都进行海上袭击。在洗劫了该省之后,他们向南进入卡帕多西亚。瓦勒良指挥着一支来自安条克的罗马军队,试图拦截他们,但失败了。根据佐西摩斯的记载,这支军队的实力因为一场规模庞大的瘟疫而遭到了严重的打击。

宣扬沙浦二一世俘虏瓦勒良的武功的石刻

        然而,因为萨珊帝国统治者沙普尔一世又在这个时候向对美索不达米亚行省发动了新一轮的入侵。瓦勒良只得硬着头皮上阵,在公元260年的早春,在求和无望,继而想退守的瓦勒良由于各种原因在埃德萨战役中被彻底击败,全军覆没不说,就连瓦勒良本人也不幸被俘,继而成为了罗马帝国有史以来在对外作战中被俘虏的第一位皇帝。沙普尔军趁胜深入,突袭了奇里乞亚和卡帕多西亚。


                      救火队长

              马克里亚努斯叛乱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得亏一名名叫卡利斯图斯(巴利斯塔)的军官,一名名叫富尔维乌斯·马克里亚努斯的财政官员,集结起了罗马帝国的东部兵团的残余,再加上奥登纳图斯和他集结起来的帕尔米拉骑兵,数只部队联合起来,才扭转了对沙普尔所领导的萨珊帝国的不利局面。

马克里亚努斯

        萨珊人被击退了,但马克里亚努斯宣布他的两个儿子奎伊图斯和小马克里亚努斯(有时拼错为马克里努斯)为皇帝。在东方的主要城市为他们铸造的硬币表明了对篡夺的承认。

        据《奥古斯都列传》记载,当波斯人带着一支3万人的军队入侵欧洲时,两位马克里亚努斯留下了奎伊图斯、巴利斯塔,大概还有奥登纳图斯来对付波斯人。起初他们一路上是畅通无阻的。

印有小马克里亚努斯的头像的钱币

        潘诺尼亚军团因伽利埃努斯的缺席而不满,加入了侵略者的行列。然而,伽利埃努斯派他成功的指挥官奥雷奥莱乌斯去对抗叛军,决定性的战役发生在261年的春天或初夏,很可能是在伊利里亚,尽管佐纳拉斯认为是在潘诺尼亚。不过无论如何,篡位者的军队最终被打败,然后被迫投降了,两位自立者也被干掉了。

印有奎伊图斯的头像的钱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斯图姆斯的叛乱已经开始,所以伽利埃努斯没有时间处理其他篡位者,即剩下的巴利斯塔和奎伊图斯。他与奥登纳图斯达成了协议——

        奥登纳图斯刚刚从波斯远征中获胜归来。他最后被封为了罗马公爵,围攻了以埃梅萨为基地的篡位者。最终,埃梅萨市民杀死了奎伊图斯,然后奥登纳图斯在261年11月也俘虏并处决了巴利斯塔。

       波斯图穆斯叛乱和高卢帝国

        埃德萨战役失败后,伽利埃努斯失去了对不列颠各省、西班牙、部分日耳曼尼亚和高卢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另一位将军波斯图穆斯宣布建立自己的王国(今天通常被称为高卢帝国)。这次叛乱与东方的马克里亚努斯的叛乱部分时间线是重合在一块的。

        258年,伽利埃努斯将儿子萨洛尼努斯和他的监护人西尔瓦努斯安排到了科隆坐镇。波斯图穆斯本来是驻防在莱茵河一线的罗马军团的统帅,他之前有打败过一些劫掠者,并占有了他们的战利品。他然而没有把它归还给原来的主人,而是把它分发给了他的士兵。

印有波斯图穆斯的头像的钱币

        当这个消息传到西尔瓦努斯那里时,他要求把战利品送给他。波斯图穆斯表面上表示服从,但他的士兵们得知此消息后就立刻发动了哗变,宣布他为皇帝。在他的指挥下,他们包围了科隆,几个星期后,该城的守军打开城门,把萨洛尼努斯和西尔瓦努斯交给了波斯图穆斯,后者最终选择了处决他们。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一直都没法确定,但1992年在奥格斯堡发现的铭文表明波斯图穆斯是在260年9月被宣布为皇帝的。波斯图穆斯为自己和他的助手霍诺拉提亚努斯争取到了执政官的职位,但根据学者D·S·波特(D.S. Potter)的说法,他从未试图推翻伽利埃努斯或入侵意大利。

        收到儿子被杀的消息后,伽利埃努斯开始集结军队,准备镇压波斯图穆斯。不过同一时间爆发的马克里亚努斯叛乱和入侵又迫使他派遣奥雷奥莱乌斯统帅大军奥去对抗他们,然而这样一来,他就没有足够的部队来对抗波斯图穆斯。

        最初的几次失败后,奥雷奥莱乌斯率军终于干掉了马克里亚努斯,重新和他会和了,波斯图穆斯被赶跑了,而且伽利埃努斯还趁势收复了西班牙。但不知因为什么缘故,被委以追击波斯图穆斯的任务的奥雷奥莱乌斯选择了养寇自重,波斯图穆斯得以借机逃跑,然后迅速的重整旗鼓。

        伽利埃努斯于263或265年返回,包围了位于一个不知名的高卢城市的波斯图穆斯。然而在围城战中被箭射成重伤,只得选择了后撤。高卢的分裂势力和中央政府的这种对峙状态一直持续到他去世都未结束,前者更是一直到274年才终于被奥勒良消灭。

倒在地上,然后被士兵好不容易搀扶起来的那个人就是伽利埃努斯

               埃米利安努斯叛乱

        262年,亚历山大港的造币厂开始重新为伽利埃努斯发行硬币,这表明在镇压了马克里亚努斯家族的叛乱后,埃及已经回到了他的控制之下。公元262年春,一场新的叛乱导致了全城动荡。这次叛乱的首脑是埃及总督卢修斯·穆斯乌斯·埃米利安努斯,他已经支持了马克里亚努斯的叛乱。亚历山大主教狄奥尼修斯的书信对这个时代所特有的入侵、内战、瘟疫和饥荒的背景作了评论。

埃米利安努斯

        伽利埃努斯知道他不能失去埃及这个重要粮,于是派出了狄奥多图斯将军去攻打埃米利安努斯,可能是通过海军远征。决定性的战役可能发生在底比斯附近,结果是埃米利安努斯大败然后被斩杀,在此之后,伽利埃努斯又在262年、264年和266年三次成为执政官。

        赫鲁利-哥特联军的入侵

        公元267——269年,哥特人和其他野蛮人大举入侵帝国。资料来源对这些入侵的日期、参与者和目标极为混乱。现代史学家甚至不能肯定地分辨出这些入侵到底是两次或两次以上,还是一次持续时间较长的入侵。但是可以确实赫鲁利人所率的从从黑海北部出发的一支大型海军远征队是首批入侵军队,摧毁了希腊的许多城市(其中包括雅典和斯巴达)。

        接着,人数更多的入侵者开始了对帝国的第二次海上入侵。罗马人首先在海上击败了蛮族。伽利埃努斯的军队随后在色雷斯赢得了一场战斗,皇帝追赶侵略者。根据一些历史学家的说法,他是赢得奈苏斯战役的军队统帅,而大多数人认为这场胜利必须归功于他的继任者克劳狄二世。

日后登位并号称“哥特之锤”的克劳狄二世

               奥雷奥莱乌斯叛乱

        公元268年,在奈苏斯战役之前或之后不久,伽利埃努斯的权威又受到了驻扎在米兰的,他之前最为信赖的骑兵指挥官奥雷奥莱乌斯的挑战,后者本应负责监视高卢的波斯图穆斯。相反,他选择了和对方暗通款曲,直到叛乱前的最后几天的时候,他似乎已经决定要自立为帝了。决定性的战役发生在现在米兰附近的新庞蒂罗洛。奥雷奥莱乌斯显然被打败了,被赶回了米兰。伽利埃努斯紧接着就开始了围攻该城,但在围攻中被谋杀了。关于这起谋杀案有不同的说法,但各方史料一致认为,伽利埃努斯的大多数官员都希望他死。根据《奥古斯都列传》并不太可靠的记载,刺杀皇帝的阴谋团体成员包括一个阴谋是由卫队指挥官奥勒留·赫拉克良和卢修斯·奥勒良·马西亚努斯领导的。马西亚努斯在阴谋中的角色没有得到任何其他古代资料的证实。

                 最后的遇刺身亡

        达尔马提亚人的指挥官塞克罗皮乌斯散布消息说,奥雷奥莱乌斯的军队要离开该城,伽利埃努斯没有带保镖就离开了帐篷,结果被塞克罗皮乌斯击毙。一种说法是克劳迪亚斯被阴谋家选为皇帝,另一种说法是伽利埃努斯在临死前选为皇帝;《奥古斯都列传》关注于证实君士坦丁王朝是克劳狄的后裔,这也许可以解释它的叙述,其中没有涉及克劳狄参与谋杀。其他资料则记载说,阴谋是由赫拉克良、克劳狄和奥勒良组织的。

        根据奥勒留·维克多和佐那拉斯的记载,在听到伽利埃努斯遇害的消息后,罗马元老院下令处决他的家人(包括他的兄弟瓦勒良和儿子马里尼亚努斯)和他们的支持者,就在他们收到克劳狄的消息之前,克劳狄赦免了他们的生命,并将他的前任神化。伽利埃努斯的坟墓被认为位于罗马南部,阿庇安大道的八英里处。

                      功过评说

        自古以来,伽利埃努斯就遭遇到各种不公正评价。他的父亲瓦勒良,是罗马历史上惟一被外敌俘虏的皇帝。这就让大多数古典作家,都先入为主地断言作为儿子的伽利埃努斯是不谙世事且耽于享乐的浪荡公子。但以上丑化观点在如今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

        从公元253年开始,伽利埃努斯就被父亲瓦勒良任命为了共治皇帝。此后的16年里,他一直活跃在帝国西部的最高政治舞台上,是三世纪危机中维持帝位最久的统治者。如果他确属浪荡无能之辈,显然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危机四伏的险恶局面下统治长久。要知道,曾被古典作家们大肆吹嘘的伊利里亚王朝诸帝,竟无一人能达到他统治生涯的一半!仅此一点,足以否定伽里埃努斯是无能之辈的传统观点。

        不过,尽管留存至当代的大部分史料均对伽利埃努斯存有偏见,但仍有少数古典学者在著述中表达了完全相反的立场。著名的早期教会史家欧西比乌斯就对其称赞道:他被歌颂赞美,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就像阳光被乌云遮蔽,只有在云雾移开或消散后,阳光才会出现。伽利埃努斯的情况就是如此。

        虽然上述描述有教会学者支持伽利埃努斯停止迫害基督徒的缘故,却也真实反映了这位年轻皇帝的人格魅力。因为能得到愤世嫉俗的早期基督徒认可,又没有因此被帝国传统势力大加鞭笞,至少证明他在拉拢人心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当然,仅有权术手腕是不足以统治一个庞大帝国的。伽利埃努斯在政治军事上的大刀阔斧改革,才是其能够傲视三世纪所有罗马君主的资本。与其因循守旧且庸碌无为的父亲相比,作为儿子的共治皇帝,对帝国做出的积极影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古典学者往往指责他轻浮、缺乏为父报仇的勇气,甚至故意坐视父亲遭殃以便摆脱后者束缚。但考虑到当时的军事政治背景,立即东征波斯显然需要抽调北方精锐的军队,等于将依然肆虐边疆的日耳曼蛮族送入帝国腹地。因此,伽利埃努斯只能将东方的权力下放给帕尔米拉国王奥登纳图斯,由后者负责保护东部的帝国边境。而等到北方边界暂时平静下来,帕尔米拉人也羽翼已丰。

        同样,波斯图穆斯杀害萨洛尼努斯时,伽里埃努斯先后卷入潘诺尼亚叛乱和蛮族入侵,无法立即向反贼报仇。当多瑙河局势稍微稳定下来,皇帝就在公元263年两次进攻叛乱的高卢,一度击败波斯图穆斯。仅仅因为奥雷奥莱乌斯贻误战机,才让杀子仇人逃脱。此后,随着哥特人又大举入侵边关,伽利埃努斯再无机会攻略高卢。终其一生只能饮恨阿尔卑斯山下。

        伽利埃努斯是一位具有出色才能的君主。他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大局观,不会因家庭悲剧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同时又具备优秀的军事才能和精准的识人眼光。自己立下赫赫战功,还为后继者中兴天下打下基石。但皇帝个人权势的进一步增涨与任何君主都无能保证个人安全的现实,也是罗马帝国开始没落的象征。

三世纪危机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悲情皇帝:伽利埃努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