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鹰钩”和“凤尾”

大拉距不伤羽实际上还是在手法,鹰钩极大程度上放大了箭上弦以后的人字面,并且留出一个方格型的中空区域,这样就可以容纳更大的箭括,有利于长箭的使用,而且这样箭羽就可以即便贴箭括也不会太伤羽(低箭羽),容错度较高,优点还有撒放动作较为爽利,这是清弓老鸟人所共知的事情。当然硬说缺点也有就是调动的肌肉群对协调性和肘肩骨节支撑能力要更高,现代训练条件下必须有针对性的做保护性训练,对熟练程度也有较高要求。

俗称的凤眼、凤点头实际上在大拉距上有这个嗫齿伤羽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这种手法实际上是在中小拉距中相对高箭羽和非重箭条件下使用的。这里不比较两者的优劣问题,问,就是各有侧重,相信各位练习者有自己的判断,我不多讲。
清代清弓射箭里面为什么也有人用凤眼打,在射书里面也有记载,我讲过了,就是明代射法在清代,而且在科场和民间仍然有较大和较强的影响力, 特别是在文人群体里面有较大的影响力,其脱离武射系统,文武分野也久,如果研究者和研习者对清代射箭社会的分野不加辨析,认为“清射”就是一个东西,这个是要不得的。文武之间的联系是学生和社会,恰恰这两个传导路径上很多东西是变味的。
今天也一样。
题外话:
参加过我讲座的人都知道,我明白的东西讲的非常深入和吃透,而且赠课从上个月开始已经开始讲不见于过往射书著录的新见资料,但是我在目前这个阶段是不会把深入的东西放在网上,因为我要规避一些连我简历都抄的学术抄袭分子,这一点在课上我也强调当前阶段几个手册,不要复印和外传。往过十年是某些“顶级机构”学术人把中国传统弓这个好牌打得稀巴烂的十年,什么影响有目共睹,大家道路以目,还有人说我在网上讲的不透,荒唐,我又不是讲真话没被封过号?讲真话什么结果,人家会把抗日分子骂成井日分子,把团结典型骂成民D,这种事儿某些学校没少干,怪我咯?某些人根本就没有良心可言,你让我在这种环境下摸着良心做事,我做不到,我又不是比干,我只能说防人之心不可无,某些少数人的作恶导致大多数人受损失,搞清楚,去找那些作恶的人。
在做实事和讲真话之间只能走这个钢丝,造成这个损失的不在我,况且既要免费还要讲清楚更要做实事我做到了,理解万岁,理解不了九千岁,谢谢,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