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城遗址 chap.2 楚都城阳
楚都城阳
城阳城,又名楚王城,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保护区境内,地处淮河上游北岸,地理坐标为北纬32°27′,东经114°11′,半丘陵地形地貌,海拔高度23米。遗址范围总面积4.98平方公里。
城阳城由城址、楚墓群、太子城等组成。初名“负函”,为楚武王破申时所筑,为楚国北部的军事重镇和著名城邑。楚昭王与吴国征战时,改为“城阳”,专为收容蔡国难民。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占郢都,楚顷襄王遂将楚国的政治、军事中心北迁至这里,城阳成为楚顷襄王的临时国都。

城阳城址是我国现存六座“楚王城”中保存最好、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一座古城址。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被国家列入文物保护“十二五规划”150处大遗址;2013年12月通过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历史沿革

经略淮域
从春秋中期楚文王东进淮域开始,至战国晚期秦灭楚,楚国在淮河流域的开拓和经营历经400余年,为楚国的振兴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资源。特别是战国晚期白起拔郢、楚国重心东移之后,淮河流域成为支撑楚国半个多世纪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楚国建立之初,偏处荆山一隅,臣服于周。至西周末年王室衰微,楚国乘势而起,进入灭国扩疆的强盛时期。先后灭掉江淮间60余个国家,疆域随之扩展,成为“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的泱泱大国,雄踞南土。

故城故事
城阳城的建立是楚国经略淮域的重大举措,在楚国“立足江汉,封畛淮汝”,乃至问鼎中原的霸业中,城阳城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城址位于淮河上游北岸的土岗上,地势较高,十字江从城址西部、北部流过。
现存城址由内城和外城组成。内城分南、北两城,平面呈曲尺形,总面积68万平方米。

南城与北城
南城 四面城墙长度为东墙长500米,西墙长325米,南墙长524米,北墙长530米,周长1879米,面积约20万平方米。南城城墙外有壕沟痕迹,说明南城原为一座独立城。


北城 在南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四面城墙长度为东墙640米,北墙770米,西墙是在南城西墙的基础上向北延长422米,南墙在南城北墙的基础上向东延长406米修筑而成,周长2768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