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投出去可以撤稿吗,怎样撤稿才比较好呢?
SCI是国际性质的检索工具,对其收录期刊采用了多种严格而科学的定量和定性筛选,收录的是全面覆盖了世界最重要、最有影响的研究成果,且SCI的研究成果代表着世界基础学科研究的最高水准,所以发表SCI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

那么论文投出后可以撤稿吗?怎么撤稿才会符合杂志的正当要求呢?
什么情况可以撤稿?
撤稿是指在论文发表之前的任何时间节点向期刊提出申请,请其不再考虑发表该论文。也就是说,该论文将不被纳入同行评议程序,更不会被发表。作者可以对其进行修改或向其他期刊重新投稿。撤稿的行为可以发生在论文发表前的任何阶段:杂志送审前、审稿中、收到审稿人意见之后、甚至是投稿被暂时接收之后。但是话虽如此,在审稿过程中,编辑和审稿人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所以作者不应当随意撤稿。并且撤稿容易给人违反学术道德的印象,除非出现某些特殊情况,否则一般不推荐作者撤稿。如果你的撤稿理由不充分或不够正当,编辑很难接受你的撤稿要求,甚至会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

撤稿的正当理由有哪些?
文章的质量
第一个就是重复率太高,这样的文章会被认为学术不端,包括学术欺诈(如编造、篡改结果)、剽窃、虚假同行评议、重复发表、未获他人许可等。
学术错误
即非故意的或者管理上的过失,内容上有明显的错误,那肯定是要被撤稿的。例如数据统计错误、分析方法出现差错、实验存在缺陷、内容分量不足、论点无法证实、方向不符合杂志要求。
审稿周期过长
SCI论文投稿后,进入审核阶段,肯定需要花费时间,一般是2个月左右会有审核结果回复。但如果杂志编辑处理速度过慢或者审稿人一直不返回审稿意见,在多次催稿后杂志仍未给出最后决定。等待的时间过长, 影响发表论文的时效性,这时候可以选择撤稿。

撤稿的正确操作
正确的撤稿方式是作者向sci期刊申请撤稿,说明原因,态度要真诚,期刊编辑会评估是否符合撤稿条件。符合要求的,允许撤稿,否则不能撤稿。当然也有少数情况,杂志不同意撤稿。因此,投稿后选择撤稿一定要谨慎,以免撤稿行为给自己未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