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氢装上阵”——能源转型,绿氢接班,你准备好了吗?!

2023-06-07 17:06 作者:中关村科技会展  | 我要投稿


氢能的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交通、工业、发电及建筑四大领域。从 2020 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来看,我国电力、工业、建筑和交通四大领域,分别占比 40.5%、36.5%、11.3% 和 11.6%。其中,工业、交通是氢能的主要应用领域, 建筑、发电等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在双碳转型的长期驱动和欧美碳关税的中短期驱动下, 我国各行业脱碳势在必行,而绿氢具备“零碳排”的制备优势,在各行业应用场景中减碳空间极大。

6月3日,由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参与举办的以“协同发展 氢装上阵”为主题的中国(河北)氢能产业应用生态大会在河北唐山隆重召开。在上午主论坛中举办了一场特别的圆桌对话——”能源转型。绿氢接班,你准备好了吗?“

本次对话由北京国鸿盛世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产业咨询与政策研究负责人、中科院天空地一体化双碳监测与模拟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信通院双碳领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史寅虎担任主持人。

特别邀请6位重量级嘉宾出席,针对绿氢在应用端面临的挑战、规模化的突破口、碳减排重要路径及未来展望四个话题展开讨论。

叶思宇 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鸿基创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副董事长

欧阳洵 北京氢璞创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解超鹏 未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博士

陈加利 定州旭阳氢能有限公司副总工、氢能研究所副所长

陈东方 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中国氢能百人会会员、河北省燃料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李海鹏 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绿氢在应用端目前面临哪些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降本问题,除了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成本控制,还应该在燃料电池甚至整车环节中特别注意,这都可以归纳为性能成本,也将成为一个巨大优势——性能成本越高、寿命越长。”

——叶思宇

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从灰氢、蓝氢过渡到绿氢。这才是真正的氢能,也将是未来使命!但目前面临的问题是无法形成规模化,尤其需要把重心放到我国西北部地区。还有储运问题,一旦绿氢实现批量制备后,要由相应的配套运输设施建成,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降本,也无法实现真正的规模化。

——欧阳洵

批量化制氢的实现还是要结合用氢端匹配的问题。这需要思考3个制约因素——技术、设备耐用性、规模化降本,这也与企业的发展运营息息相关。

——解超鹏

服务于高端市场既是给他的优势,也将成为掣肘。高端市场的市场总额和市场容量目前可能还是存在一定变数,而最大的氢的需求其实来自于常规的传统的工业及交通领域。从长远来说,绿氢产业的持续发展壮大,首先要考虑市场容量。

——陈加利


绿氢的规模化应用突破口最可能在哪个领域实现?

大众对氢能的认识最主要是燃料电池汽车,尽管燃料电池汽车不等于燃料电池,燃料电池也不等于氢能,但是汽车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突破口。特别是在动态领域的应用做好了,大家对氢能的认识就会更深刻,助推制、储、运、加过程的全链条的发展,促进整个氢能源产业快速的向前向上发展。

——叶思宇

在工业方面的氢能源替代,替代工业生产等原材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例如焦煤相关的一些原材料的替换,调研发现,关于在煤化工过程当中的焦煤用氢去替代,现在也成为一个很好的技术路线

——欧阳洵

从化工原材料这个方面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配合示范推广的政策,通过汽车产业把整个行业的指标、性能质量提升,这也是我们能够看到在我们国家与一些欧洲国家相比我们的优势。

——解超鹏


绿氢是否能成为碳减排的重要路径?

目前已公开的很多数据表明,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一个是煤油、一个是天然气,绿氢的占比很低。还是要扩大应用场景,这对于二氧化碳减排会产生很大贡献。

——李海鹏

有关数据显示商用车的渗透率中新能源仅占比3.5%,2022年的汽柴油的消耗量消费量高达3余吨,面柴油的消费量其实是超过汽油的。所以交通行业的碳排放重点会是在商用车里。氢燃料电池在商用车里面的应用,这个路径一定是不可替代的。

——陈东方

与可再生能源结合,将会成为我们在能源供应端一个非常重要的碳减排的路径。一方面提高发电能效,增加产业效率,另一方面能够给下游的用户端提供更多的绿色能源消费的目标。

——欧阳洵


最后谈到绿氢的发展拐点,几位专家的观点是比较一致,都认为2025和2030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经济性的拐点,希望行业内的所有企业能够抓住产业发展的契机,不断优化生产成本,提高技术工艺,在国家政策引领下,根据不同的行业需求,不断的向下去扎根,丰富业态、优化管理、技术迭代升级、降低成本、提升能效,实现我们产业高质量发展。


“氢装上阵”——能源转型,绿氢接班,你准备好了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