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每一个看过《心灵奇旅》的你


奉上一首轻快的小曲,望大家阅读愉快~
阅读说明
在我们这一次的脑洞输出中,都提到了电影对于“人生意义”这个问题的讨论,但是我们三人切入角度手法各不相同,割出三块不同的截面。第一个部分是思禺从这部作品中“人物”和“故事”构建方式的角度对电影的创作者如何表达他们对“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这个问题的看法。第二个部分来自凉宫,她结合了苏格拉底关于灵魂与自由的观点表达了她对于“有意义的人生”的看法。而在第三部分中,嘉琪从柏拉图的《会饮篇》中“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的观点切入,讲述了电影中的一个元素给了我们可以“练习死亡”的一个可能。鉴于三篇文章的相关性关系,建议看官们按顺序阅读。
Part I 为什么一定得是他俩的故事
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针对「人物」说过这样一句话:“就像米洛的维纳斯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一样,一个人物也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人物是一件艺术品,是对人性的一个比喻。”《心灵奇旅》中的人物就都是「人性的比喻」。
电影的第一个主角Joe梦想成为专业爵士乐手,也是一个典型的理想主义者。而站在他反面的另一个主角是一个虚无主义者——灵魂22。ta认为什么都没有意义,也找不到任何想要去活的原因。两个角色在对“活”的态度上有鲜明的对比。这样的两个角色,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性的比喻」。接下来编剧要做的,就是推动故事的发展,看看他们的人生最终是否具有意义。
当我们看到那个声称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22,结果觉得什么都有意思,而那个理想主义者Joe却发现在舞台上的一场喧哗之后,自己居然还是会回到那个“没什么意义”的生活里。而在之后的剧情里,Joe却跟22说那些感动ta的小事“都是没有意义的”。22觉得,这可能意味着我就不该活着,于是陷入自我否认的风暴。两个角色危机的化解来自他们最终对“人生意义”的理解:生命的意义只能来自我们对每一分钟意义的赋予,不管是大梦想,还是小确幸。最重要的是,它来自我们自己。

Part II 从《心灵奇旅》看人生意义
想要和他人不一样这件事,本身就是一种更大的欲望。而生命的意义就来自于不受任何欲望的束缚,追寻自己的心灵。
影片的两位主人公Joey和二十二,代表了世界上两种不同的对待生活的态度。Joey认为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拥有一个伟大的理想,然后去实现它。似乎那些没有理想,或者并没有实现梦想的人,他们的生活都是没有意义的,是值得同情的。这样的观点其实代表了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但二十二却打破了这样的认知。TA在生来之处生活了上百年,即使有诸如爱因斯坦、林肯等大佬做导师,TA仍然不为所动,执着地寻找自己的火花。最后却因为“吃披萨”,“走路”这些再日常不过的小事,而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二十二这种“不在意他人观点,追随自己心灵”的态度,也让我想起历史上一位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他看来,真正的「我」是我的灵魂而不是身体,我们应该关注的是真正的「我」,因此我应该只关注自己的灵魂。在会饮篇中,他提到“哲学就是练习死亡”。我们的身体和灵魂是分离的,因为肉体会消亡,所以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我们的灵魂,让其在一次次转世中不断得到修炼,最终能够不受身体欲望的束缚,变得独立且自由。而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就代表了一种跟随自己灵魂,不受魂外之物束缚的自由。Joey渴望成为一名爵士乐手,这本身就是一种更大的欲望。这样的欲望也束缚着他无法察觉到生活其他的美好。反观二十二,TA虽没获得世俗意义上成功,但他才是随心所欲,最快乐的那个。

Part III 无意义的人生也同样值得过
“长大我要当太空人 ,爷爷奶奶可高兴了,给我爱吃的……”。(不好意思一开头就跑偏了hhh)想起来小时候好像只有怀揣成为诸如科学家、律师、医生等职业的梦想才能在被人问起的时候漫不经意的说出口,显得自己年纪轻轻便胸怀大志,“将来是个有出息的孩子”。
事实上,置身于中国---这个任何时候都把教育置于第一位的国家,我们好像总是被教育要去“出人头地”,要做“人上人”。同样的现象被投射到电影中,就有了诸多灵魂穷尽一切去寻找「火花」,以拿到去往地球的勋章的设定。
「火花」这个意象很值得玩味,它貌似是对于诸如“梦想”,“激情”,“人生意义”等颇为宏大的命题的追寻。对此,故事主人公Jerry也深信不疑,认为爵士乐就是自己人生的全部意义所在——“如果我不能追求爵士乐梦想,我甚至可以不吃饭!” 。 但在转生回到自己的身体里之后,在赶上了那场至关重要的演奏会并取得成功之后,他却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就好像你全副武装撸起袖子要征服一座看似遥不可及的大山,没走两步却发现已经在山的顶端一般。满足吗?好像是的; 失落吗?好像也是的。
相比起来,22却一直没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火花,在生之来处的他显得颓靡,自我放弃。但拥有激情的Jerry真的就显得高人一等吗?或许不见得。在回家的地铁上,他看似西装革履光彩夺人,垂头丧气的路人好像沦为了他的背景板一般,但他却怅然若失,完全没有了起初的风采。
讲到这里或许可以给「火花」粗略地下个定义了:火花spark,其实是将抽象灵魂寄托在具象化物品上的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精神自杀”。此处「自杀」非一般意义上的身体自杀,而是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哲学就是练习死亡”的观点,即「不断地使灵魂脱离并控制肉体,使心灵欲望大于身体欲望以期统治身体欲望」。
在电影中,spark其实就是这种「身心分离」的具象化。如Joey弹钢琴弹到忘我,进入了“心流”模式。因为只有身心分离,使疲累的身体总有一个栖居之所,才是真正意义的快乐和自由。
写到这里给大家的建议也就很清楚了,怀有spark,也不失去对藏匿于生活本身的幸福的体验。因为,我们每个生活的日常,都是连续发生的奇迹。

参考资料 /《故事》 - 罗伯特·麦基
作者 / 思禺 凉宫 嘉琪

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落地的机会
去吧大师球是以各类影视作品为素材进行活动的社群,社群主要活动为开脑洞形式,为个人知识落地进行服务。我们的建立初衷是完美衔接知识落地前的落差,用开脑洞的方式,从影视作品入手,链接现有的我们学过的知识点。
想了解以前的活动内容or想加入我们:

我们的相关账号:
● b 站:-去吧大师球-,不定期放出高排名脑洞文章的可视化视频及训练场精剪视频
● 豆 瓣:去吧大师球,定期放出优秀脑洞文章,及需要投票的成员脑洞文章
● 微 博:去吧大师球官方微博,定期推送各类通知
● 公众号:这里是去吧大师球,每三个月会放出成员的脑洞文章,他们的排名由你来决定!每周末放出优秀脑洞文稿和可视化视频
排版&编辑/ 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