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词语以及句子

2023-07-06 12:00 作者:我随便取一个吧-2233  | 我要投稿

本片专栏都是从网上整理而来的。

专栏中包含关联词,双重否定词,标点符号的使用,古代年龄的词语。


因果前因后果:因为…所以…  由于…就…  …因此…  

前果后因:...因为...   之所以...是因为...


递进:不但…而且…  不仅…还...  不仅…而且...


转折:虽然…但是…  虽然…但…  …但…  尽管…还是…  即使…也…

但等于但是 ...但...省略了虽然


条件 有条件:只要…就…  …就… 

唯一条件:只有…才… 

无条件:无论…都…


假设 事情并没有发生,或者不可能发生。

如果…就…  假如…就…  如果…那么…


并列 已定:不是…而是…  一边...一边…  既…又…


选择 未定:不是…就是…  要么…要么...  或者…或者…  也许…也许…

前去后舍:宁可(宁肯、分愿)…也不…


双重否定词

双重否定词有决非、并非、不是不、并不是不、不可能不、不…不…、没有…不…、非…不…、非……不可…、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不得不、不能不、不会不、不可不。

双重否定句语气比肯定句更为强烈,起到不容置疑的进一步的肯定效果,加强了肯定的效果;双重否定句一般分成由两个不连续作用构成和由否定副词加不字构成。

陈述句改成双重否定句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恰当的双重否定词;

2、替换或删去原句中“要、得(děi)、都、应该、只好、一定、必须、肯定,等词语;

3、删去原句中很、非常、十分、分外、更加,等表示程度深的词语;

4、检查改后的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标点符号的使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口诀

1. 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标点符号使用解析

1. 问号

(1)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区别选择问与连续问的办法有两个:

1在句子中是否有或能否加关联词“是……,还是……”。凡是分句间有关联词“是……,还是……”的,或者能加上“是……,还是……”的是选择问,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不能加的则是连续问,每个问题都应加问号。

2采用拟答的方法,看问句需要几个答案,如只用一个答案的是选择问, 如需要多个答案的是连续问。

例: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一个答案,选择疑问句。)b.你今天早上几点起床?吃饭了吗?(两个回答,两个问好)

(2)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3)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如果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 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4)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注意谓语动词是否带疑问语气。

例: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b.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2. 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 顿号(注意层次: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

(1)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科技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2)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 间不能打顿号。)

例:a.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b.咱们的作业是第三、四题。

(3)带语气词的并列词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例: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4)并列词语中已使用连词“和、或、及、与”等,不能再用顿号。

 4. 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 这并列分句间才能用分号。)

例:a.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5. 冒号

(1)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例:a.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

b.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注意:冒号一般管到句末,只有句号才能终结冒号的提示范围)

(2) “某某说”之类放在引用的话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话中间或者后边, 不用冒号

例:李老师说:“我走了还有王老师,王老师会照顾她的。” “谢谢你,”李老师说,“车快来了吧?”

“李老师,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范福喜问。

(3)不要在一个句子里套用两个冒号。

例: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了三多现象: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错误)

改为:小刘来信说近来农村中出现的一些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归纳为三多:小企业多了,使用家用电器的多了,骑摩托车的多了。

 6. 引号

(1)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凡是把引用的话独立来用,末尾的标点放在引号里边;凡是把引用的话作为作 者自己的话的一部分,末尾不点标点。)

例:a.写文章应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未独立用)b.陆游诗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独立用)

(2)只把别人的话的大意说出,不照原样引用,叫做转述,不是直接引述,不 用引号。

例:她跑过来告诉我说,会议改在了下午四点钟召开。

 

 常见标点符号误用

1. 非疑问句用问号

例: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分析:“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句号。

 2. 倒装句中问号前置

例: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

分析: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地表达出疑问或反问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

 3. 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 都带来了新的剧目。

分析:“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应 改为逗号。

 4. 连词前面用顿号

例: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

分析:“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 或者改用逗号。

 5. 概数中间用顿号

例:她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分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就不能用顿号。

 6. 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

例: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

分析: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

 7. 冒号后面提示范围不清

例: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情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分析: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引号后的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

 8. 同一句子中用两处冒号

例: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 二脱产培训。

分析:“宣布”后面用了冒号,“措施”后面也用了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里,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面目不清。两 个冒号中应改一个为逗号。

 9. 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

例:“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

分析: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入“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引文便没有着落了。

 10. 不是书名用书名号

例:《丽达公寓》即日出售,……

分析: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滥用书名号。

古代关于年龄的词语

零岁:初度  一岁:牙牙  二岁:孩提  八岁:总角  九岁:黄口  十岁:幼学

十二岁:金钗之年  

十三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舞勺之年:指男子13-15岁之间

十五岁:及笄——指女子成年 束发——指男子成年

十六岁:二八/破瓜  二十岁:弱冠指男子 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

二十四岁:花信年华指女子  三十岁:而立  四十岁:不惑  五十岁:天命/半百

六十岁:耳顺/花甲  七十岁:从心/古稀  七十七岁:喜寿  八十岁:耄耋

八十八岁:米寿  九十岁:上寿/鲐背/冻梨  九十九岁:白寿

一百岁:期颐/上寿  一百零八岁:茶寿  一百四十岁岁:双稀、双庆

可以了还有下期的句子,一会儿会做出来

关于词语以及句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