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派的中医只会用寒凉药吗?
温病学派的中医真的只会用寒凉的药吗?
否定温病派的人,污蔑温病派中医只会用清热解毒的苦寒药,损伤病人的身体。
温病学是清朝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创立的一个中医流派。
而事实是,正宗温病派的中医治病注重的是将病邪排出体外。
看一看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温病学》教材、以及赵绍琴老先生的书。就会发现温病派治病用药,根本就不是只用寒凉药。
温病学派用药,很好的贯彻了《黄帝内经》“火郁发之”的理念。
《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病学》看这些书就会发现他们很重视对人体阳气和津液的保护。
中医专业《温病学》教科书介绍了温病的29种治法。用苦寒药清热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上,温病学派用药,更多的是注重用辛凉的药将病邪排出体外。
比如“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银翘散。
(这两个药方都出自《温病条辨》)
温病学派的中医,对干姜、附子等辛热药的使用同样是很非常厉害的。
比如说痔疮这个病,大部分中医都认为是肠胃湿热导致的。
然而,吴鞠通指出寒湿也可导致痔疮,并创造了治疗寒湿痔疮的药方“术附姜苓汤”,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药方有白术、附子、干姜、茯苓。
吴鞠通还创造了治疗寒湿疝气的“椒桂汤”,此药方含有桂枝、花椒、吴茱萸、高良姜这些温热药。
吴鞠通还创造了一个药方名为“附子粳米汤”,此方含有人参、附子、干姜、炙甘草、粳米。
“术附姜苓汤”、“附子加粳米汤”、“椒桂汤”都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此书是温病学派极其重要的著作。
总之在这本书中,用到附子、干姜的地方不胜枚举。
叶天士《临阵指南医案》、吴鞠通《温病条辨》,从这两本书中可以看出温病派中医对《伤寒论》“经方”的使用是极为高明的,他们甚至把经方玩出了新花样。北京中医药大学张文选教授,甚至写了一本《叶天士用经方》的书。

比如说,《伤寒论》中有调胃承气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在吴鞠通《温病条辨》书中有“宣白承气汤”、增液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护胃承气汤、加减桃仁承气汤。
而且,吴鞠通的这几种承气汤都用到了大黄。
叶天士、吴鞠通等人都是一等一的中医高手,他们写的医书对于中医人来说是必读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