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更大的问题不是青春片,而是我们如何能够在现实中享有青春。”【戴锦华】

2023-06-14 16:23 作者:苦涩的骨头  | 我要投稿

问题:

回答:

一、青春片的两个脉络

1.花季雨季故事

以青少年为主角,展现尚未被现实打击的迷人又青涩的生活,通常这个脉络上的青春片是充满希望与活力的。

佳作推荐:《怦然心动》(2010)、《阳光姐妹淘》(2011)

2.青春残酷物语

大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电影工业经历一系列美学革命、新浪潮冲击、第三世界电影的崛起,也经历了欧洲艺术电影和好莱坞商业电影的分流,“青春期”的概念就被发明了,它包括青春期的痛苦、烦恼、反抗与冲突。于是出现了另一个脉络上的青春片,

我们借用日本新电影的著名导演大岛渚的影片名字将其命名为“青春残酷物语”。此脉络上的“青春”是化冻的沼泽,充满着泥泞、混乱和危险,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

当然也有介于这两个脉络之间的青春片,比如:《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它既是青春迷人的谐曲,又是某种意义的青春残酷物语。

二、中国青春片的通病

我想你(指提问者)更期待看到,阳光初入时刻的生命体验的丰富表达。部分的日本电影,比如:坏孩子的天空(1996)就是如此,

虽然带一点忧伤,但仍然是迷人和美好的青春故事。目前,中国电影仍然缺少以青春为主体和基调去展示青春、再现青春的故事

1.太多想象

创作者带有太多的“一厢情愿”,比如,把青少年理解为绝对意义的单纯,把他们的单纯理解为某种意义的无知或者带有贬义的天真

2.太多说教

由摄影机所代表的成年人视点去审视青少年,以引导者式的姿态在叙事当中进行说教

三、青春片的现实文化逻辑

一帮成人在反观青春,并感叹青春终将逝去,带有世故的审判姿态但。刘杰导演的《青春派》是少数比较优秀的青春片,它避免了训导式的成人视点

放眼世界,不恶俗、不轻飘、不训导、不审判的青春片其实都是屈指可数的

如果社会延续着“人上人”的观念,如果教育延续着计分计点的应试机制,我们(包括观众与创作者)如何能在现实中真正地享有青春呢?而当我们真正地享有青春的时候,优秀的青春片自然就会涌现

“更大的问题不是青春片,而是我们如何能够在现实中享有青春。”【戴锦华】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