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瓶花吹落湿沾书”

2022-07-26 15:23 作者:落棠庵主-蘅芜  | 我要投稿

之前,聊过了“瓶花”是啥子东西(见《瓶花小史》)。那我们知道了它的名字,就来聊聊它长什么样子吧。

很多人觉得,日本花道源于中国,那是不是说明瓶花就是那个模样呢?

这倒也不是。日本花道从生花开始,就在讲“三大主枝”和“四个基本型”,只不过不同花道流派的叫法不太一样。后来中国台湾的黄永川先生创立“中华花艺”的时候,也是延续了这种说法。而大陆花界跟前两者比也没啥区别,就是叫法不同罢了。只不过从仅有的著作当中,至少到了民国时期,传统瓶花也没啥固定的造型可寻。

南宋李嵩《四季花篮图》(现存春、夏、冬)

在日本明治时期,有位叫有吉桂舟的花道家写了本《插花册子》,在书里他将日本插花分成了盛花、立花、文人花。而提到日本的“文人花”时,他用了“即中国古代的插花”的表述。并且后面他接着说,“其中没有像日本插花的种种固定方式,而专注于志和趣”。他认为日本茶人的插花和无法归为某一流派的插花,都可以叫做“文人花”。(从这能看出来日本的“文人花”跟中国的传统瓶花有很大的相似性,都是注重插花者的“趣味”和“心之所向”。)

还有个叫细川润次郎的,写了本名为《瓶花技法》的书。在书里他极为推崇中国明代袁宏道的《瓶史》和吕初泰的《花政》等著作里所描述的传统瓶花,而看不上池坊立花。书里还有这样一处记载,写到“插花师用眼板创于近日,或用小木片束花……只瓶口大者,内置锡管,亦名锡胆……”,并说中国没有这种做法。但看过李渔的《闲情偶寄》就知道,里面早说过这种做法了。更何况从五代时期的占景盘,到宋代很多内有多管的瓷制盘、洗类器物,到明代高濂所说的“内胆收口”(故宫的清宫旧藏里有,以铜制或珐琅制为主),再到沈复提出的“剑山”和李渔的“撒”,这也都是很有力的例证。

【这只能说明啥呢,传统瓶花不是没有技法,只不过文人们不在意这些,但一直都这么做的。这就是为啥我们无论是在高濂的《瓶花三说》,还是张谦德的《瓶花谱》,还是袁宏道的《瓶史》,还是其他的瓶花著作里,会发现关于传统瓶花应该怎么插的内容,真的没有多少。】

明代至民国时期的绘画作品里的瓶花

而现代人所借鉴日本花道提出的“三大主枝”和“四大基本型”的说法,也不是现在的事儿,在民国就有这种说法了。

但是吧,虽说传统瓶花没有啥一定之规,这也不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的胡乱插贮。准确来说的话,传统瓶花是有着很高的造型要求的,只不过这种要求是个相对模糊的标准,不是具体的形态要求。

用《园冶》里的“虽为人作,宛自天开”来形容传统瓶花的插贮,或许更为贴切一些。(当然,如果前期想找些灵感的话,古代的绘画作品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只不过想在现实生活中找到跟画里形态一模一样的花材,基本上是痴人说梦了。所以,我们只能作为借鉴,实际进行插贮时,还是需要依照花材而变的。)

“瓶花吹落湿沾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