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全说书-帝国的故事(十四)
阿卡德的诅咒
苏美尔的神庙可不是一座庙那么简单,每座神庙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它占有大量的土地、拥有成批的牲畜,经营着各种各样的手工业,同时对外放高利贷,以宗教名义组织卖淫,同时还有一大批没有公民权的贫穷的农民和工匠作为依附民,世代为神庙服役。此外,神庙还通过垄断公共事业赚钱,比如苏美尔人婚丧嫁娶,都必须经过神庙祭司的主持,都要给神庙捐赠财物。
苏美尔神庙财富最初是作为一种大众的公积金的存在。每年苏美尔人除了耕种自己的土地外,还要抽时间到神庙土地上集体劳动——后来集体劳动被依附民的劳动取代——收获的粮食归入公库,公库除了供养祭司们的生活,还作为宗教节日的庆典和军事开支。为了满足国家的各种需求,神庙又逐渐开办了各种手工业。随着时间的推移,神庙理论上还是过去大家共有的神庙,不过实际上的性质却完全不同。打个比方说,每座神庙就像一个腐败的国有企业,过去是为了国家和人民创造财富的,现在从理论上说也是如此,但是实际上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
在神庙的最底层是大量的劳动者。他们有的负责耕种土地,饲养牲畜。有的各种各样的工匠,制作各种手工业品。此外还有仓库管理员、账房等等(应该说庞大的神庙经济给城邦创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
在这些人的上面是普通祭司,是神庙的中层管理者。他们工作清闲,待遇优厚,而且灰色收入也不少。如此优越的工作自然大量的人趋之如鹜,所以这些祭司的数量总是在不断膨胀,而且明目和花样不断翻新,有好几十种不同明目的祭司。这些祭司一部分是由上一代祭司“生出来”——祭司的子女被优先安排进神庙工作,然后还有城邦里有势力的大家族的子弟。所以神庙也是一个负责给苏美尔上层社会的不肖子弟提供就业的机构。
最上层是高级祭司,相当于国企高管,他们的任免权属于城邦的统治者,王不直接管理神庙,不过有权任免神庙的高层职务,而祭司们为了快速的向上爬,那么就的“上面”有人;而王室为了从神庙中牟利,也需要自己的心腹占据神庙高位。比如拉伽什改革之前,就有神庙土地的收获被直接送入王室私人仓库的事情发生。高级祭司和城邦领导人形成一个双向寻租的关系,领导人负责确保祭司提升,而祭司负责利益输送。
总之,这些神庙经济都是超腐败的,就像一个个肿瘤生长在国家的经济内,而且不断膨胀,占用社会资源,逐渐威胁到整个国家的生存。萨尔贡对与这些神庙的立场是羁縻,一方面对神庙表示尊敬,一方面紧紧把持着神庙高层的任免权,他还把自己的一个女儿任命为乌尔的月神庙的最高女祭司。在玛尼什吐苏执政时,这位君主的“慷慨和虔诚”使神庙势力猛烈扩张了,到了纳拉姆辛时代,作为有为之君的纳拉姆辛自然要和这些肿瘤做斗争。其中最大的一个肿瘤叫做恩利尔神庙,是供奉苏美尔最高神明,大气与风暴之神恩利尔的,位于圣城尼普尔。
纳拉姆辛大概觉得这个肿瘤太大了,放疗和化疗都没法解决问题,于是他决定手术切割掉它。按照阿卡德之咒的记载,纳拉姆辛毁坏了尼普尔的恩利尔神庙,没收了庙产,并把神庙里的金银铜装载船上载走,当船离开尼普尔的时候,女神伊南娜收回了赐给萨尔贡家族的王位,恩利尔从东部的山脉招来古提人,并把瘟疫、饥荒和死亡传遍整个两河流域。不过有八位大神为了阻止灾难八位神祇决定只毁灭阿卡德人的城市,令其他苏美尔城市免於灾祸。
不过后来历史证明这八位神明办事不怎么靠谱,阿卡德人打退了入寇的古提人,不过这些古提人全部流窜入南部的苏美尔城市,等到几十年后苏美尔的城市都荒芜了,北方的阿卡德城市才招到毁灭。所谓的阿卡德的诅咒,无非是失业在家的苏美尔祭司忿忿不平的恶毒坏话而已。

苏美尔神话中众神之王恩利尔是天神安,和地母宁胡尔萨格之子,他出生前天地合为一体,随着恩利尔的长大,他用双手和双脚把天地分开,这个神话几乎和盘古开天辟地同出一辙。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神话在西汉之前不见任何线索,到了东汉后期才出现,几乎是和佛教东传是一个时间,很明显这也是一个舶来品——大概是某个无聊文人,根据一些西域传说组装出来的,他们最开始可能都来源苏美尔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