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就懂 | 57.资本的实质
资本是资本家用来剥削雇佣工人而能为自己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体现着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本家要剥削雇佣工人,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货币,有了货币才能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开办厂矿企业,从而达到剥削的目的。所以,有些人往往就把货币看成是资本。这种看法是错误的。虽然资本必定要表现为货币形式,但货币并非天然就是资本。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和交换的发展,逐渐产生了起交换媒介作用的货币。但那个时候的货币并不是资本。在消灭了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社会里,也还存在着货币,但这时的货币也不是资本。可见,货币本身并不就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货币才成为资本。同样,资本家要开办厂矿企业,也不能没有生产资料,而生产资料本身也不是资本。正如马克思所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62页)所以,不能把生产资料和资本划等号。
当资产阶级占有了全部生产资料,被剥夺了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时,资本家就利用掌握的货币来购买劳动力,把货币与生产资料作为剥削雇佣工人的手段。这时的货币和生产资料才成为资本。所以,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货币与生产资料才成为资本的存在形式。马克思指出,资本家有“绝对的致富欲”,是“价值追逐狂”,“他的目的也不是取得一次利润,而只是谋取利润的无休止的运动。”资本就是在不停地变换形式的过程中,源源不断地为资本家带来剩余价值。资本如果停止了运动,把货币贮藏起来,就再也不会增长一分﹔把生产资料封存起来,只会变质腐烂。所以,资本必然存在于不断变换的物质形态中,它是在运动中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虽然资本以一定的物质形式存在,但资本不是物,而是在物的掩盖下的一种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从表面现象看问题,并利用现象来掩盖本质。他们把货币、生产料和资本等同起来,其目的无非是要把资本看成是从来就有的、永恒的东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反对工人阶级革命斗争。我们必须揭穿这些谎言,认识资本的本质,为在地球上彻底消灭剥削制度而进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