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部分受争议的鱼种拉丁学名以及中文名称订正及修改意见
现根据按目前的称呼对部分鱼种拉丁学名以及中文名称命名提出建议,以下鱼种均为积攒多年,有的已有“正式的拉丁学名”,有的则是未命名,本篇展文章笔者将对已有“正式的拉丁学名”,但不太适用的提出修改性建议,对于未命名鱼种提出建议性名称。
废话也不多说了,现在进入今天的正题:
1.黑吻虾虎 / Rhinogobius niger 类群
黑吻鰕虎
:隶属于鰕虎鱼科吻鰕虎鱼属。分布于湖北、湖南、浙江、江苏、安徽、江西等地,该物种模式产地在浙江,体色多变,地域种多,但公鱼都发色艳丽,底栖的小型肉食鱼类,喜食小虾、小鱼、水生昆虫、冻红虫等荤食,数量稀少。
•原生鱼圈子最热门的大型虾虎,多年来以“神农”、“星条旗”等名号深受鱼友们的喜爱。由于出水时保护色几乎呈黑色,由此浙江种此前被台湾学者命名为 Rhinogobius niger (黑吻虾虎)。在我看来,它的黑只是穿的保护色,以此命名实为不妥,并且指的争议的是部分出水的个体为红色,并非黑色,如下图所示:
•名称修正及参考意见:
•1. 根据模式产地浙江命名:
拉丁文: Rhinogobius zhejiangensis
• 中文名:浙江吻鰕虎
•2. 根据模式产地水系命名:
拉丁文:Rhinogobius qiantangensis
•
中文名:钱塘吻鰕虎
•已有“正式的拉丁学名”的 鱼种暂时说到这里,接下来说说部分未命名的鱼种拉丁学名以及中文名称征用意见 :
1.科长吻虾虎 类群
•浙江衢州产吻虾虎属未定种,圈子里管他叫“科长吻虾虎”(根据发现者当年在圈子里的网名命名),这种鱼的成体只有耳机线粗,长的像拉长压缩版的戴氏吻虾虎,呆萌有趣。
•名称修正及参考意见:
•可根据模式产地衢州命名:
拉丁文: Rhinogobius quzhouensis
• 中文名:衢州吻鰕虎
2.三峡吻虾虎 类群
•模式种在湖北三峡大坝产的吻虾虎属未定种(汉江流域)圈子里管他叫“三峡吻虾虎”,也有论文表示应为真正的“神农吻虾虎” ,但由于神农吻虾虎的原产地已经无法采集,加上神农吻虾虎正模也已经缺失,虽暂无法进行考证,但该正模描述确实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暂时拟定为未定种,近些年最新研究根据在汉江流域采集到另一种吻虾虎属未定种不仅与三峡吻虾虎相似也与神农吻虾虎正模描述基本一致,暂可作为是真正的“神农吻虾虎”
。
•名称修正及参考意见:
•1. 根据模式产地三峡命名:
拉丁文: Rhinogobius sanxiaensis
• 中文名:三峡吻鰕虎
•2. 根据模式产地水系命名:
拉丁文: Rhinogobius hanjiangensis
•
中文名: 汉江吻鰕虎
吻虾虎属未命名的鱼种拉丁学名以及中文名称征用意见暂时说到这里,还有很多吻虾虎属未命名的鱼种,如(纹腮、新红、喉纹新种等类群)因为水系分布较为复杂,暂时就不一一概述了,接下来笔者来说说马口鱲属成员。
1.山东类大鳞鱲 类群
首先订正一下,大鳞鱲不属于鱲,虽然按最新的说法没有马口鱲这种说法了,但为了更好的区分,可以不认同这种说法,理由就是 马口鱼属于肉食性鱼类,而马口鱲是属于偏杂食性鱼类,虽然偶有发生马口鱲如类高会吞食小鱼,但仍然不属于马口鱼类群,应该属于鱲到马口鱼阶段性分支产物,这就是为什么马口鱲能看到马口的影子,又可以看到鱲的影子。
现在进入正题,起初类大鳞马口鱲是我赋予的名字,依据是类似大鳞马口鱲的头部。后面会提到。当时把这个马口鱲,错误的称为类大鳞鱲,其实是错误的,头部色调形态还是存在不少差距,不过山东确实存在一种类似大鳞马口鱲的东西
• 来自四川的大鳞马口鱲,头部颜色偏深,红眼。
• 这里提一句,重庆、河南、四川也存在一个大鳞马口鱲的极为相似的近似种↓↓↓↓↓
• 就是这款,图片来自四川地区,大鳞鱲以前被认为是尖鳍鱲,当时就是为了区别 尖鳍鱲和这种鱲,色调颜色,头部基本极为相似,但是眼上缘不红,为黑色的。
• 四川近期还发现存在另一款较大鳞马口鱲的相似的近似种↓↓↓↓↓
• 就是这款,图片也来自四川地区,发色相比大鳞马口鱲和似大鳞马口鱲色调颜色稍浅,头部基本相似,眼上缘也不红,为黑色的。
下面这款便是山东真正类似大鳞马口鱲的物种,这款确实挺像大鳞马口鱲,当然不可能完全像否则就叫大鳞马口鱲而不是近似种了,头部色调有些差别。
•名称修正及参考意见:
•1. 根据模式产地山东命名:
拉丁文:Opsariichthys shandongensis
• 中文名:山东马口鱲
• 马口鱲属成员暂时就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说说细鲫属成员。
1.广西林氏细鲫 类群
• 就是这款,图片来自广西钦州地区,起初一直被当做广西林氏细鲫类群,肉眼可见除了颜色呈蓝色形态与广东林氏细鲫确实较为相似,因此笔者将之命名为蓝线细鲫,但后进一步发现确实存在差异,尤其是成体之后,相差甚远,甚至发现蓝线并不稳定,所以命名为蓝线细鲫
并不妥当
↓↓↓↓↓
蓝线细鲫:
隶属于其他丹科细鲫属。为我国特有种,分布限于广西省局部地区(如钦州、南宁、防城港,均属桂南沿海水系),本种分布区狭窄,个体数量少,喜集群,游泳迅速。
• 成体后可发现蓝色逐渐退去,更多显现出来的却是金属光泽。
•名称修正及参考意见:
•1. 根据模式产地钦州命名:
拉丁文:Aphyocypris qinzhouensis
• 中文名:钦州细鲫
•2. 根据模式产地水系(桂南沿海水系)命名:
• 拉丁文 : Aphyocypris guinanensis
•
中文名: 桂南细鲫
• 细鲫属成员暂时就先说到这里,接下来我们再说说华鳅属/薄鳅属成员。
1.江津沙鳅属(现已叫华鳅属)/薄鳅属 类群
• 这是一种发现于重庆江津笋溪河沙鳅科未被描述的物种,又因眼下不分刺,被错误的归为薄鳅属成员,现被不懂的玩家广泛传为薄鳅属未被描述的成员,实则其应归为沙鳅属成员也就是现在的华鳅属,相关性可参考斑纹薄鳅订正论文。↓↓↓↓↓
•名称修正及参考意见:
•1. 根据模式产地江津命名:
拉丁文:Sinibotia jiangjinensis
• 中文名:江津华鳅
•2. 根据模式产地水系笋溪河 命名
• 拉丁文 : Sinibotia sunxiheensis
•
中文名: 笋溪河华鳅
• 沙鳅科成员暂时就先说到这里,最后我们再纠正一个错误。
1.广西越南壮鲌 类群
• 这是一种分布在广西边境的小鱼,玩家习惯性称为越南壮鲌,但是种属名均无此含义,微距镜头下还能清楚看到一连串突起的“追星”,且壮鲌和其分类、形态不符,故按照种属名翻译为追星纤鲤 。
• 结尾
• 本文到这里就结束了,感谢大家的阅读和支持,本文提到的拉丁文和中文名称仅作为笔者对该鱼种意见性订正意见,不代表最终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