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电分析:中国虽在俄乌上有不同的立场,但仍不支持用武力解决
西方国家从十几年前开始加大了对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挤压,从那时起中俄就开始“背靠背”取暖,双方的战略合作关系不断提升。也从那时起,就不断有西方媒体试图离间中俄关系。
美国《外交家》网站最近发表一篇文章,指出中俄在“无上限”的合作关系中仍然对俄乌战争存在立场差异。当然,这种差异并不会改变中俄合作的大方向。
这篇文章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和俄罗斯对西方所倡导的国际秩序存在着共同的负面评价,因为这种国际秩序的特点是保持西方特别是美国的霸权地位,中俄的看法有着根本性的一致。
尽管中国对俄乌冲突采取了中立的立场,并未向俄罗斯提供武器装备,但也并未中断与俄罗斯的经贸往来。实际上目前仍有许多西方企业也在同俄罗斯做生意,但中国认同俄罗斯对这场冲突起因的说法,即这是俄罗斯应对西方对其生存威胁的合理回应,是俄罗斯和西方国家代理人之间的战争。
但是,中国对俄罗斯用武力手段解决乌克兰问题仍然持有不同的看法。中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在俄乌冲突问题上,中国的不同立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2022年9月,中俄领导人在乌兹别克斯坦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期间会晤之后,普京承认中国对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有“疑问和担忧”。几个月后,普京公开对媒体承认,在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进攻之前,他并没有告知中国领导人。西方一直猜测中国领导人在多大程度上知道俄罗斯对乌克兰的战争计划,普京此举解开了西方的疑问。
中国领导人对俄罗斯的一些政客威胁使用核武器的倾向感到“震惊”。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领导人在2023年3月访问莫斯科期间,亲自警告普京不要对乌克兰发动核攻击。但普京似乎不为所动,在中俄签署2023年联合声明四天后就宣布了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储存战术核弹头的计划。
中国官方对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表现的评论一直非常低调,但可以肯定的是,中方对俄罗斯军队在乌克兰战场上的不足感到吃惊。中国社交媒体开始给俄罗斯贴上“菜鹅”的标签。
2023年6月,俄罗斯雇佣兵瓦格纳集团在领导人普里戈任的率领下向莫斯科发起了一场“未经批准的游行”,中国官方对此采取了十分克制的非评判性回应。尽管如此,这件事情的发生及其引起的后果,也让中方对俄罗斯的军民关系和俄罗斯政权的稳定性产生了担忧。
俄乌战争的影响已经渗透到整个国际体系,并产生了一些后果,其中一些后果在中国领导层看来是有害的,因为全球稳定曾经被中国视为实现经济和政治目标的必要前提。战争的进程也阻碍了中国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取代西方主导的国际秩序的政治目标。
这篇文章以西方人惯常的思维来揣测中国的态度和立场,只能是似是而非的猜测和臆想。中国有自己的国家利益,中国也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对俄乌冲突有自己的看法,许多观点与俄罗斯并不一致,这没什么可隐藏的,但是所有这些分歧都不会影响中俄战略合作的大方向。
同时,西方挑动俄乌死斗,自己就能独善其身吗?俄罗斯忍无可忍奋起还击,焉知有没有打乱美国的战略企图?西方想要以此来离间中俄关系可以说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