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笔记第二季(杨宁老师相关课程)绪论:理论与文学理论
一.理论是什么
理论词根来自于拉丁语,意为“去观看”。理论本意就是去观察和沉思的活动。观察最显著的特点是非沉浸式。这并不意味着文学理论研究者不允许沉浸,而是需要伴随着反思。
1.理论与反思
反思是理论的品格。反思的目的是找到潜在的控制要素。例如不能沉浸于文学作品带来的体验中,而要反思这种体验的来源。
2.理论与常识
某种程度上来讲,理论反思的对象就是常识。常识的理论的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某种观念体系。而常识源自于经验,理论源自于反思,是经过过滤之后的常识,是需要被证明的。对理论的需求,是因为常识无法解决经验之外的东西,同时局限于常识中会限制自己的认知边界。
3.理论与阐释
阐释是理论的功能。雷蒙德·威廉斯(《文化与社会》)对理论这个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首先,理论肯定是一种观念体系。随后,理论带有着一种推测思索的意味。第三个,理论的生成源于人把握深层次世界的欲望。
某种意义上讲,理论这个概念是一个历史概念,有着传统理论和现代理论的区别。传统理论认为理论就是找规律,这容易使得理论变成一种工具,这在人文学科中是难以接受的。而现代理论更多的走向某种阐释。人文科学中,理论没有唯一性,也不具有确定性,仅在于其本身的自洽和逻辑上。这也是文科给人不太靠谱的感觉。
4.理论与实践
①理论源于实践,实践的对象是丰富多样的,同样理论也是丰富多样,而非僵化的。
②实践简单而言是做一件事情,但是细化来有不少问题。比如精神实践算不算实践,实践是否一定要有物质性,当然目前主流观点认为实践有精神性。如果实践具有精神性的话,理论就绝对不是空想。
二.什么是文学理论
1.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抽象反思
①文学活动的两个系统
文学至少有两个重要环节,从文学创作到文学文本再到文学接受;从文学生产到文学价值到文学消费。这期间就有很多问题。如文学文本的结构,文学接受的私人性等等。
②文学四要素
有一位海外汉学家叶维廉,对文学四要素提供了另一个解释(《地域的融合:中西诗学对话》)。另一个海外汉学家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也对四要素进行了阐发。目前我们文学的研究,基本没有突破四要素,只是在其上不断拓充。
2.对文学文本的深入分析
文学文本需要透过其文本表面,构建起其与整个社会,历史,文化之间的关系。
3.对文学观念进行学理探讨
文学理论最后探讨的是,我们应该具有一种怎样的文学观念,不同的文学形式应该具有怎样的规范。某种意义上,文学讨论最后就是哲学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