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字余り

2023-07-15 17:09 作者:Lerearath  | 我要投稿

以下这些内容都已经在评论区里写过了。这次打算写在专栏里,防止被吞。 正文如下:

和歌中常见的“字余り”,通常需要通过连读才能使音节数(或音拍数)符合要求,一般发生在が/ぞ/も/を/し/形容词く结尾+あ行假名,或是元音相同的“假名+あ行假名”中,比如: 苫を荒み (とま【をあ】らみ) 名にし負はば (なに【しお】はば) 田子の浦に (たこ【のう】らに) 夢かとぞ思ふ (ゆめかと【ぞお】もふ) 而且这样的情况在“思ふ”一词前尤为常见,在句中出现的时候八成都会出现“字余り”,いなむとぞ思ふ,あはれとぞ思ふ,逢はむとぞ思ふ,わが世とぞ思ふ,父かとぞ思ふ/母かとぞ思ふ...而这往往是故意而为的: 明明可以写作“と思ふ”,为何偏偏要加个“ぞ”呢?一般认为,这种情况是因为と和思ふ在上代会发生连读,导致音节(甚至可能是音拍)上的缺位,这时就需要ぞ来填补,使ぞ和思ふ连读,凑足四个音节(或音拍)。 当然也有一些忠实于发音的,直接写成了思(も)ふ... 再比如ゆく和いく在上代的交替。事实往往是这样的: 诗作者有时需要写到行(ゆ)く,但又觉得音节数超出了,就会选择いく代替,因为是以“い”开头的,所以就算出现“字余り”也没关系了。 以下是私货: 这些连读在现代的和歌的朗读中,通常会忠实于原文,写了几个假名就读几个音拍。但我相信,古人在朗诵时肯定不会这么处理。比如,形容词词干+く+あり在后期往往会出现“字余り”,而同一时期就出现了“形容词词干+かり(*kuari﹥*kari); 吾が妹子(わがいもこ)往往也会出现“字余り”,而同一时期又有“吾妹子”(わぎもこ)(*Nkaimo>*Nkimo)的写法。我相信这些都是忠实于当时的读音的。所以我在写词时也会注意这一点,在需要连读的时候刻意地制造“字余り”(比如插入间投助词、系助词和终助词等,特别是ぞ/し/い/や/も,简直屡试不爽),而演唱时的读音则选择连读。既然わがいもこ=わぎもこ,とぞおもふ=とぞもふ,那么わがおもひ=わごもひ也是可能的事了。 上面所说的情况是普遍现象,在实际情况中当然也有例外(不过我认为这可能是源于对上代的惯用词组的保留),比如“我が大君の(わがおほきみの)”,自《万叶集》以来,都保持着七个音拍,只是有时が会被同化成ご,变成“我ご大君の”。​

关于字余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