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10.3.1 资本主义能摆脱经济危机吗?
【本文转载自三联书店1960年 仅供学习参考】
第三节 资本主义能摆脱经济危机吗?
在1929—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垄断资本在国家的帮助下制定了一整套防止危机的措施。这些措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防止危机的措施只是资本主义不治之症的强心剂
主要的防止危机的措施是:政府大批订造和购买军火和战略物资,以保证向许多大垄断组织提出巨大的经常的需求。国家在银行信用领域中的调节作用也有重要意义,过去,危机的风暴通常都是从这个领域蔓延开的。争先恐后地提取存款,过去常使大银行倒闭,为了防止这点;帝国主义国家实际上承担了这些存款的保证人作用。此外,几乎到处都在推行不同形式的政府对证券交易的监督,以及对有价证券发行的调节。为了防止危机,国家还采取种种措施来限制和缩减生产(提高银行贷款利息,奖励缩小播种面积等等)。同时,国家还试图通过调节消费信用(如对汽车、电视机、收音机、家具等实行赊售或分期付款)来影响经济情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崇拜者千方百计地吹嘘这些措施以及其他类似的措施,他们硬说,依靠这类措施能够(或者几乎能够)治好资本主义的危机病,保证资本主义生产不断增长。他们说,通向永久“繁荣”和摆脱失业的道路已经打通了。
但是,实际情况怎样呢?
我们拿美国的例子来看看。美国的大资本主义垄断组织拥有最大的活动自由,它们对国家的影响极大,同时战争破坏的后果对那里经济发展进程的影响最小。
尽管战后美国的国内外市场的条件极为有利,但是,防止危机的措施未能获得预期的效果。
在美国,工业生产不是不断增长,而是在仅仅10年(1948—1958年)中生产就三度下降;第一次是在1948—1949年,据官方材料,这次生产下降10.5%,4年以后(1953—1954年),生产下降了10.2%,又过了3年(1957—1958年),生产下降了13.7%。
在美国,大批失业现象不仅没有消除,反而增长了,这一事实就已经说明这几次生产下降的危机性质。在每一次危机性的生产下降中,登记的全失业人数都急剧增长。例如,1949年的失业人数比上年增加130万人,1954年比上年增加160万人,1958年年中比1957年的平均数字增加240万人。1959年初,美国正式登记的全失业者约为500万人。此外,必须指出,在官方公布的产量数字中还包括军火和战略物资的生产数字,而在危机性下降时期,国家对军火和战略物资的定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如果不算军火生产,那末民用品的减产数字无疑比美国现有的统计数字要大得多。
这就是最近时期的无可争辩的事实。但是,如果从这些事实得出结论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通过他们的防止危机的措施丝毫也不能影响经济危机的性质和形式,那也是不对的。不,他们对此是有所影响的。
毫无疑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能够影响个别危机的形式、次序和性质。大垄断组织能够把国家的巨大财力当作缓冲器,这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削弱危机初期的自发性爆发力量。此外,现在比过去更有可能使大资本家免遭破产,借助中小资本家的破产来稳定大资本家的阵地。其次,在危机时,大公司可以阻止许多商品价格的自发性下跌,有时甚至还把某些商品的价格抬得比原来的还要高。它们还可以利用国家的大批军事定货,来保证在经济危机时期也能获得巨额利润。
但是,所有这一切仅仅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是,旨在使垄断组织发财致富的防止危机的措施,必然使国家的经济力量枯竭,使绝大多数人民的物质状况恶化。资产阶级国家通过增加捐税、贬低币值来掠夺人民,打算靠这种掠夺为疯狂的军备竞赛筹款,这必然要引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的缩减。同时,这又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治之症 经济危机的重新大爆发创造了重要前提。由于垄断组织可以阻止从前是同危机相伴而行的价格下跌,处理剩余商品的障碍就会增大,这样,归根结蒂又阻碍摆脱危机,阻碍为新的经济高涨创造前提。即使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使大企业免遭破产或减轻危机的其他自发性震荡,但它的干预行为破坏了各生产部门借以确定必要比例的资本再分配过程。
可见,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代表虽然对危机的进程给予一定的影响,但是不能消除危机本身的根源,相反地,他们为新的危机性震荡制造了前提,使病情更加深重。
为了掩盖战后时期在美国经常重复的生产下降的危机性质,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给这种下降起了一个好听一点的名字,称之为“衰退”。但是,大家知道,标签的更换并不能改变内容。这类生产下降之所以具有危机性质,是因为造成这些生产下降的原因,实质上就是引起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原因。换句话说,资本主义制度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无政府状态,资本家经常追逐最大限度的利润,这一切必然导致生产增长与落后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严重的周期性失调。市场的扩大跟不上生产的扩大。暂时消除这种失调现象,恰恰就是经济危机的客观职能。
最近时期所看到的现代危机表现中的变化(特别是在美国),还不足以肯定,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制度下,一切经济危机将只具有这种性质。不,将来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形式,无疑是多种多样的。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家可能出现更猛烈的经济震荡。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只要存在着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资本主义(私人)性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只要存在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地要一再出现。防止危机的措施和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采取的、调节经济的一切尝试,都不能使资本主义经济更加稳定,相反地,它们日益加重它的不稳定性。
赫鲁晓夫在苏共第二十一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危机性的下降和寒热病似的上升这两种情况的不断交替,证明了资本主义经济的不稳定。无论军备竞赛,还是其他方法,都不能使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摆脱生产过剩的危机。不管资本主义国家想什么办法,它们总不能消除产生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无力摆脱自身矛盾的致命纠经,这些矛盾还在继续增多和加剧,有造成新的经济动荡的危险。”[1]
注:
[1]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一次非常代表大会文献》1960年人民出版社版上册,第7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