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社会认同与群际信任

2019-05-29 23:53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社会认同对群际信任的影响(社会认同是基于社会分类、社会比较和积极区分确立的)。

①社会归类:人每时每刻都在接收这个由无限多样性的刺激所构成的世界传达的信息,因而,将无限多样性的刺激组织成几个在数目上更容易管理的范畴(社会分类)很有必要。而这种社会归类实际上增大了同一范畴事物间的相似性、不同范畴事物间的差异性。当分类明确,内外群体边界较为清晰时,人们倾向于强调内外群体之间的差异,低估内群体成员之间的差异,夸大内群体之间的同质性。

②社会比较:在完成社会分类后,会触发社会比较。当没有可参考的客观标准时,通过社会比较我们了解自己,获得了关于信息真实性和有用性的信心。在社会比较中,人们给予内群体更多的信任,让人感觉根植于一种共识的我们的感知比根植于另一种共识的其他人的感知更适合、更准确。在内外群的比较中,人们倾向于将群际积极特异性最大化以提升自我价值和自尊。

③积极区分:在群体中个体自我的激励动机会使个体在群体比较时偏爱内群体而对外群体产生偏见,在与相关外群体比较时保持内群体的价值和优势。积极区分受获得高社会认同的需要驱动,而社会认同的需要则是为了满足自尊的需要。在内外群体进行比较时,得到的群际区分越积极,群体成员就会有越高的自尊;群体获得的自尊水平越低,越会对其他群体产生更多的歧视和偏见。

社会认同中的社会归类及社会比较将单独个体的自我表征去个体化,将自己归为某一群体的同时,自我表征便以群体成员的身份出现。

 

社会群体身份与群际信任。当人具有多重身份时,社会身份之间的关系表征复杂性存在差异,这可能会导致高社会身份复杂性,当一个人或群体成员被归类为多重社会身份的可能性越大,感知到与他人之间的相似性的可能性越大。

 

内群面孔心理表征能够导致自我实现语言,在与内群体成员交往时,人们会预期这个对象更值得信任、更令人尊敬,促使交往中的接近态度和合作行为,而这又会转而促进内群成员对人们发展出互惠行为。

仅仅是一个社会群体成员的资格,就可以对意识中的内外群面孔有影响;内群面孔表征比外群在亲社会行为特质(可信性、细心和社会性)和群体适应性9智力、吸引力、自信)要高于外群体面孔表征。

摘自《面孔群际信任的进化密码》

社会认同与群际信任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