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洛阳旅游第216篇 真的有人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索易带你刨根问鼎,聊聊洛阳那些事。每天行走在数千年历史的河洛大地,不经意间,一块砖,一片瓦,一棵树,一座桥,或者一条街道,都是一段历史,一个优美的故事。为此,我用文字和照片留住每一个瞬间。深度游洛阳之系列照片、视频和文字,均为本人原创。欢迎浏览、提供线索并提出建议!深度洛阳旅游第216篇 真的有人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在洛阳博物馆一角落我吃惊的发现了最后一位吴越王钱俶墓志铭。钱俶墓志铭高九十二厘米,宽九十三厘米,墓志铭五十三行,每行五十二个字左右。整个墓志铭没有一个钱字。1981年,专家根据钱俶被封为邓王等原因将这份墓志铭的主人定为了钱俶。此墓志铭撰写人慎知礼,为钱俶之婿。初葬于汴京之东,后迁葬于洛阳北邙。据《洛阳新获墓志续编》一书记载,洛阳北邙山的孟津送庄镇营庄村出土的不少墓志均显示钱俶葬于营庄村。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生于苏杭,葬于北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苏杭一带有山有水出美女,是人间的天堂;洛阳之北的邙山东西长三百八十余里,属于低山丘陵地带。这里黄土层深厚,黏结性好,渗水率低,坚固致密,适于营建墓茔。更关键的是这里地处地中,风水极佳。在传统的墓葬观念中,祖宗的好墓地能够庇护后人、光宗耀祖。古人往往非常讲究选墓地。中国有“十不葬”之说,“石山不葬”就是其中之一。土山绵延20里以上,才是结穴的龙脉。北邙最适宜结穴。北邙自古汇聚帝王将相之陵冢,北邙土地稀有,寸土寸金。以至于出现了面积700多平方公里的“洛阳邙山陵墓群”。这里冢连冢,墓压墓。邙山陵墓群独一无二,世界罕见。 吴越国是“五代十国”中的十国之一,朱温篡唐后封钱镠为吴越王。公元907年,钱镠建吴越国,定都在杭州城,先后接受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等中原王朝的册封。强盛时拥有13州疆域,约为现今浙江省全境、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市)、上海市和福建省东北部(福州市)一带。立国七十二年。 钱俶(929年9月29日-988年10月7日),原名钱弘俶,因避宋太祖之父赵弘殷名讳,入宋只称俶,杭州人。 948年2月12日,将领胡进思趁吴越王钱倧夜宴时发动政变,钱倧被软禁,迎立钱俶为吴越王。钱俶下令以前欠税的都全部免去,在他管辖范围内老百姓们有田地荒废了的都纵其耕之。后周三年,吴越国遇到了罕见的大旱,许多老百姓卖儿鬻女为了活命,钱俶下令官府出粮食和衣料把这些子女们赎回来,还给他们的父母。还开仓赈灾,百姓安稳地度过了这次旱灾。
公元960年,“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北宋建立。公元974年,赵匡胤讨伐南唐,钱俶出兵帮助宋朝灭了南唐。公元978年,钱俶放弃了抵抗,把吴越国献给了北宋,带领着自己的妻儿老小以及整个家族来到了北宋的首都开封,甘愿做了亡国之君。钱俶在位三十多年,中间经历了汉,周,宋三个朝代的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