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朙军北兵为什么不喜鸟铳

2021-09-30 15:56 作者:大虚山督师速成班  | 我要投稿

关于朙军北军不爱使用鸟铳,爱用火门的记载,流传最广的是戚继光的吐槽。

此器中国原无,传自倭夷始得之。此与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尤可中金钱眼,不独穿杨而已。夫透重铠之利在腹长,腹长则火气不泄,而送出势远有力。射能命中在于出口直,出口直在于手托药之前,火药不能夺。所以手托腹后者,铳身以木为托,即有腹炸不能上手,方敢加手于木。以手挽其发,虽有力者莫能与之争。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动摇。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此鸟铳之所以为利器也,此鸟铳之所以校中虽弓矢弗如也,此鸟铳之所以洞重铠而无坚可御也。马上、步上惟鸟铳为利器。北卒坌而不耐烦,剧未见鸟铳之利,尚执迷快枪,虽比于教场,鸟铳中鹄十倍于快枪,五倍于弓矢,而终不肯付,亦可异哉!

这里的快枪,指的便是朙军常用的火门枪。

大朙劫中使用火门枪的朙军步兵,三眼和快枪两种常见火门枪都有

而反方观点,常来自于《兵录》一书。


一开火门,其风甚猛,药信已先吹去;用辗信则火门易坏。一放之后,虏骑如风而至,又不便执此为拒敌之具。近有制竹鸟嘴铳及自闭火门鸟铳,亦一时之奇,然终是费事。

这里提及到“药信已先吹去”实际上指的是火绳枪的引药。在这里就需要提及火绳枪的装填发射过程。

戚继光所著书中有“铳歌”即火绳枪操作流程口诀。

在铳歌中反复提及一个“开闭火门”的动作,这里指的实际上是火绳枪的火门引药。而这个火门,一般是长这样的。

在枪管尾部额外开孔,预留一个浅槽火药池,浅槽内引火药与枪膛内火药连通,火绳引燃引药,引药触发发射药。

一般火绳枪手会将发射药放在定装火药包中置于身上,引药放在火药壶中悬挂在腰间,装填时先把定装火药倒入枪膛,然后把引药倒入火药池。

欧洲火绳枪手,胸口悬挂定装火药,额外一个小包填入引药。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引药池非常浅,兵录中所说易被风吹去的药信便是这东西,而所有火药均填入枪膛的火门枪在防风方面确实要比戚继光时期的火绳枪强。但需要注意的一点在于:鸟铳的精度与射程优势仍然不能忽略。兵录的观点可以说有一定道理,但并不足以完全否定鸟铳在北方的使用。

而火绳枪缺乏防风能力这一问题在之后也逐渐得到解决。实际上“兵录”中提到的“竹嘴鸟铳”和“自闭火门鸟铳”就是这类解决方法。其中“竹嘴鸟铳”应该是在火门盖上增加一个翘起的竹制的防风盖。而“自闭火门鸟铳”指的应该是火门盖与扳机之间可以联动的鸟铳。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成书的《神器谱》便记载了联动式可防风的火绳枪设计,原理是在火门盖上增加一个联动装置,士兵扣动扳机,扳机同时带动龙头与火门盖保证在龙头落下的同时火门盖开启,也就实现了“自开火门”这一功能,防止引药被风吹散。

而《纪效新书》成书于嘉靖年间,本文所引用的成书最晚的十四卷本,所载的鸟铳依然是手动开合火门的。

最后放一个彩蛋:《兵录》所提的“掳骑如风而至”的具体情况。

《李朝实录》:上曰“倭贼不能射而人莫敢敌? 时言曰“我国人见贼则先溃以走为能事。将则虽不忠畏有军律不敢先走。军之走者不可胜诛惟其不可胜诛是以走耳。倭贼虽不能射两矢之间忽焉到前我国之人虽曰善射远则不中近则倭剑可畏。发矢之后恐其短兵来接未得发矢射亦不足恃矣。倭虽善用剑我国人若持剑而进则可以敌矣。我国人则不能如此皆以走为善策走且不及则为贼所杀。贼见我国之人或走或死乐为之赴战。是以倭之气增长我之气沮丧矣。臣曾从(道山)〔岛山〕之战得见麻贵所率㺚子二百余名皆持环鞭乱打如雨疾雷不及掩耳铳筒亦不暇放。贼兵之走亦如我国人之走以此见之铳筒於马战亦末耳。” 上曰“倭亦不及放炮耶? 时言曰“不及放矣。走且不赡况能放炮乎?


朙军北兵为什么不喜鸟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