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习电生理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操作流程
局麻,右侧股静脉穿刺2次,置入6F、7F血管鞘,沿6F血管鞘置入右室电极,7F血管鞘置入可调弯十极(冠状静脉窦电极),静脉用普通肝素2000-3000U,然后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室S1S1刺激寻找VA逆传文氏,如S1S1 250ms仍为VA1:1传导,需行心室S1S2刺激寻找有无VA文氏,如存在可排除普通旁道;然后心房S1S1刺激寻找文氏点以及诱发心动过速,S1S2/S1S2S3刺激诱发心动过速以及观察有无双径路跳跃现象,如存在明显AV跳跃,多为典型AVNRT),接下来,撤出右室电极,更换6F血管鞘为8F SR0或8.5F SL1鞘管,鞘管口端位于三尖瓣环下缘附近(LAO 45°或RAO 30°),沿长鞘置入消融导管至房室结B、C交界区。

三维标测指导下消融
先标测HIS云,然后压低消融导管标测理想靶点(小A大V,A波碎裂,无H波),放电消融见窦性心律与交界心律交替出现,继续放电消融,35-40W✖55℃✖60秒,巩固消融至120秒,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及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未见跳跃现象、回波,未诱发心动过速,消融成功。


在三维系统指导下,先标测出HIS云,然后三尖瓣环定点、冠状窦口(CSO)定位,理想靶点在三尖瓣环与CSO之间,稍带一点儿逆钟向的力以免消融导管落入冠状静脉窦内,稳住消融导管。
二维影像指导下消融

在RAO30°下,CS电极最低点、右心室电极对应的最高部位(大约HIS部位),以及三尖瓣环组合成koch三角,在此区域的中下1/3消融,消融过程中可结合LAO45°观察导管头端的高低,还需结合电位判断是否为理想消融部位。

所有动作强调轻柔无阻力!
(注:该专栏为个人学习所用,部分图片引用自学习课件,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