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警惕“团体迷思”在AS之中的萌芽

2021-08-14 01:21 作者:文十成  | 我要投稿

先讲一个案例:某千人群中,老群友A发了由二创作者绘制的“嘉然绝绝子”表情包,被管理员回复:“别发恶心的表情包。”最后,A退群。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A本意是解构“绝绝子”这个梗,碰巧有个嘉然表情包,于是就发出来。而管理员针对的并不是嘉然,而是“绝绝子”这个梗本身。同时,对于其他群友来说,认为管理员平时的言论风格就是如此,因此并不会产生其他看法,而对A来说,认为自己被攻击,便退群了。


然而故事并没有那么简单。这个1000人的画师群中,存在着“小团体”。而团体的主角,便是我们的管理员。这位管理员的权限经历了两次波折,在当下话语权集中的现状中,已经牢牢地掌控住了群内大部分活跃群友的舆论导向。


尽管该管理员本人一直主张就事论事,而且秉承自己一贯如此且言行正直的行事风格,但群内已然形成了一他为中心的小团体,形成对待事物的统一观念和看法,言论风格也逐渐趋同。


某种意义上来说,该管理员雷厉风行的高道德逻辑处事态度,很容易让人摸不清触雷的底线。群友永远都会有新的行为被抨击,然后在统一的团体攻势中退群。当然,管理员由于成为了话语中心,也是明确表示自己不可能道歉,因为必须要将正确坚持到底,不能为任何群友或者一片表面祥和而做妥协。


有趣的是,A也曾是小团体中的一员,而如今没有任何以为团体成员出面挽留,也是唏嘘不已。这样的事情在这个群里必然会再次发生,而第一次接受这种氛围的人,想必会无法自拔吧。


回到AS,一直坚持的反小团体,其实也可以扩大为对平台营造的“归属感”的反抗。个人拙见,不分场合,满口用标签形容他人的贴吧用户,很难想象是和当初放下偏见,见人称友的用户是同一批人。


V吧,大多数人肯定没有看过吧规,其中有句话,大致意思是“我有不做什么的权利,而非什么都做的权利”,想必这句话的本意,是为了让V吧用户能够看清自我,在各种黑话炒作发散中能够明白自己真正的需求,而非一昧地追求混乱的交流环境。所以,尽管贴吧的内容底线非常的低,但却很适合破除平台造成的群体归属感,你会发觉,这些整天发散炒作的人,却扎扎实实去看了直播。适当的吸收不同的观念,即便在自己看来是错误的,也非常具有思想上矛盾刺激交流的意义。


看AS,只是因为我是一名观众,站在我自己的角度,追求快乐可以是看着屏幕里的姑娘玩节目效果,也可以是为了追求更高品质的表演项目。为了自己的目的,才会在贴吧上表达不满,在豆瓣里表达情感,在B站评论里嘻嘻哈哈。这些平台都是看A的工具,而看A则是让自己获得快乐的途径。蓝先生费劲心思包饺子,只是为了吃那叠醋,经营了几十年的计划,到头来成了对计划的无限延长。


A-soul的出现,必然是有时限的,而对于一名观众来说,短暂的时间里找到自己所需求的,才是最重要,而非在平台归属感里相互争执。我可以在B站上和其他人发病,也可以在豆瓣是写文,也可以在贴吧里表达不满。每一个平台,都是我表达情感的工具,如果看不清平台的工具职能,那么平台也只不过是大点的“小团体”了。





警惕“团体迷思”在AS之中的萌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