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性血尿”的病因及中医治疗思路。临床用药经验。所谓无症状血尿是指无高血压、
“无症状性血尿”的病因及中医治疗思路。临床用药经验。所谓无症状血尿是指无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减退的血尿患者。血尿是肾脏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血尿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症状型和无症状型。症状性血尿是指除血尿外的其他泌尿系统症状,如水肿、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尿频、尿急、疼痛、腰腹部疼痛等。无症状血尿是指患者除血尿外没有其他症状。 肾炎血尿按祖国医学观点属尿血范畴,本病成因多由于热伤脉络。正如《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所说“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早期,膀胱实热累及于肾,日久热伤气阴,久病必瘀。因此,本病治则注重清热、凉血、止血,同时配合西医的适当消炎对症处理。本方以小蓟、白茅根、茜草凉血止血为方中主药,小蓟性微苦寒,张锡纯曰“小蓟善入血方,最清血分之热”,《药性篡要》:“小蓟专主小便热淋尿血”。 白茅根、茜草亦为凉血止血要药,前者为有清热生津,利水之功,后者兼有化淤作用 。《本草纲目》“茅根清伏热,利小便,止诸血”。蒲黄、藕节化淤止血同为方中主药。生地滋阴凉血,石韦清热化湿为方中辅药。同时使用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虚。配合适量使用杜仲炭、地榆炭等,会使止血效果大增。全方清热、凉血、止血,适量滋阴作用,相辅相成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无症状性血尿,目前在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效果均较差,临床常称之为“难治性血尿”。 对无症状性血尿,除应搞清诊断,找出病因外,还要积极设法探索治疗新思路,寻求新治法,以期提高本病的临床疗效。 一、补 虚 无症状性血尿发病初期,一般无明显虚证,但随着病程的迁延和反复,气血阴阳受到损伤,病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虚象,多数以肺脾气虚,或卫气虚弱,卫阳不固的证候较为明显,如神倦,气短乏力,易感冒等。 由于“虚”不是造成无症状性血尿的主要原因,因而这类病人多数出现“虚不受补”的现象。 根据辨证,注意适当补虚,尤其是补益肺脾,固护卫气,提高抗御外邪能力,对控制上呼吸道感染,减少血尿反复发作是有益的。 常用方药有玉屏风散、参苓白术散之类。由于血尿患者易致血虚阴伤,亦易滋生内热,因此一般不宜过用温补,以防助热化燥,伤阴动血。 二、化瘀 出血必致留瘀,瘀积不散,血不归经,又是血尿反复发作的重要原因。无症状性血尿患者,大多舌质偏暗,舌下静脉不同程度延伸扩张,面色暗红,腰痛有定处,因此,化瘀是治疗血尿的重要治法之一。 治疗上分两步走: 一是化瘀冲击法。主要用于控制血尿,用于瘀血征象明显者。 方药的特点是效专力大,药用刘寄奴,鬼箭羽,土鳖虫,酥鳖甲,生山楂。 此方常与补虚方药配合使用,可收到明显效果。 对有出血倾向和妇女经期或月经过多者禁用。 二是对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时,可采用双向调节的化瘀止血药,如蒲黄、三七、大小蓟之类。 三、泄 热 热郁是无症状性血尿的常见病理,病人多表现为舌红苔黄,脉数,咽痛,燥热,甚则失眠等郁热见证,在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常热郁与湿邪相合,而兼见黄腻苔,口黏口甜,口干不渴,或浮肿等湿热郁遏证候。 这种湿热遏郁见证常规化湿或利湿泄热方药,效果常不满意;同时,也观察到患者血尿难以控制,且常与湿热起伏不定有密切关系。 因此寻求新的泄热祛湿方药,是提高止血效果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践,将外科常用的五味消毒饮加味(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白头翁,薏苡仁,丹皮,赤芍)应用于临床,明显地提高了泄热祛湿效果,血尿也得到了有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