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十七)

2022-03-17 11:36 作者:柳龙君  | 我要投稿

50,饿鬼

除夜离魂事已凄,一棺何处祇悲啼。

贪心似此自当饿,义侠如君宜得妻。

  除夕,又叫穷日,即一年结束于此日之意。到了那天,要举行“进傩”的活动,由人扮傩公傩母,迎神以驱逐疫鬼,有时找来女童举行“驱傩”,或装扮出六丁六甲的形象。人们有的将白石灰绕门撒一圈,像是画城池一样,大概这是效仿《琅嬛记》所说的“古代氐人国白玉城,城墙全由白玉筑成,鬼不敢进去”之意。
  杭州府城里有个袁翁,年纪老迈,家里又穷。已经病了好几个月,家中只有一个女儿,刚年满十五及笄,孤单地守在病床边。到了除夕夜,袁翁最终病死。该入殓的时候家里连棺材都没有。姑娘有一个舅舅住在杭州城外,若是去告知则无人守尸,若是不去则没法取得棺木入殓。不得已之下,只好哭着祭奠老父亲的亡灵。关上屋门打算去找舅舅,哭着经过市集。有个少年韩生,家里还算小康,无拖欠的债务,他一向有侠义,注重承诺。当天没什么事,就在街头闲逛,嘴里吟着庾肩吾的《岁尽应令诗》:“

  岁序已云殚,春心不自安。
  聊开柏叶酒,试奠五辛盘。
  金薄图神燕,牛泥印鬼丸。
  梅花应可折,倩为雪中看。”

  正边走边吟时,看见一姑娘掩面痛哭经过市集,韩生有些疑惑,说:“见她哭得悲痛,是何事如此悲伤?”于是叫住姑娘询问缘由。女子说:“我说出来也没什么用。”在韩生迫问下,才把家里的情况说给了韩生听。韩生感慨地说:“你回去守你父亲的尸身,我替你去告诉你家舅舅,如何?”询问住址后立即出发,走了几步又返回来,说道:“我和你舅舅没见过一面,今天又是除夕,我说了他定会相信我么?”女子就道:“我本来就说,说出来也没有用。”哭得愈加哀伤。韩生又问:“你家在哪儿?”女子给他说了。韩生说:“那么这样吧,你去告诉你舅舅,我替你守你父亲的尸身。”女子于是下跪以头触地表示感谢,给了韩生钥匙便走了。韩生来到女子家里,打开门,院子里长满了野草,寂静无人声。推开房门进去,袁翁的尸体还躺在床上,用破旧的帐子围起来。当时天气寒冷又没有火,风轻轻从破窗灌入,韩生想要躲一躲寒却没地方。因而又想到帐中老翁虽然是死人,但毕竟年纪年迈,我好意为他守尸,怎么会起尸加害我呢。于是掀开幔帐坐在床边以躲避寒冷。过了一会儿,听到后院有细微说话的声音,但是辨不清说的是什么。随后声音渐渐靠近,就听见有一个声音说:“你这么急有什么好选的,吃的都差不多。”另一个声音说:“分成小块儿来吃,那真是像蜜一样美味。”第三个声音说:“优哉悠哉,凑合过除夕。”韩生知道他们就是鬼,趁他们接近床边的时候,韩生左手一伸,抓住了一个。床边放有麻秆,韩生朝这鬼唾了一口唾沫,右手抄起麻秆打他,鬼长跪在地上求饶。后面两个鬼在门外拱手辩白说:“这位先生,这尸体原本就是咱们饿鬼的食物。先生和这老头非亲非故,为什么要管别人的事?”韩生问:“为什么说是你们的食物?”三个鬼齐声说:“阴曹旧例,凡是除夕死去的人,允许饿鬼食用,此案例记录在酆都判官的第十三部铁案中。你和这个老头非亲非故的,为什么不离开,把这尸体交给我们呢?”韩生说:“我知道,这老翁虽然病重但还不至死,你们想要吃了他,于是趁除夕日杀死他。我说的对不对?你们能让他死,也一定能让他活过来。现在我告诉你们,要是能让他活了还好,不然我就用麻秆抽打几千上万次,让你变成聻【传说鬼要是死了就会变成聻】!”被抓住的那鬼苦苦哀求,后面两个鬼于是说:“他还有温气吗?”韩生摸了一下尸体,心口还有微温,于是告诉鬼说:“还有。”后面两个鬼于是催促被抓住的鬼说:“事情既然到了这地步,你就吹口气让这老头活过来吧。”被抓住的鬼就靠近尸体一吹,片刻,尸体的脚忽地动了一下,那鬼对后面二鬼说:“我力竭了,你们来帮我一把!”后面二鬼马上过来跟着吹气,这下尸体的手也动了。韩生心一喜。鬼又说:“人的身体分为阴和阳,如今阴气已经够了,还需要你的阳气让他生出人气来,不然光有阴气也是无法活的。”韩生于是以口吹气,老翁就打了个呵欠,有了喘息声。韩生于是放鬼离去了。老翁看到韩生,瞪目说道:“我的女儿去哪儿了?你是哪儿来?”韩生以实相告,老翁十分感激。韩生出门去街上买了壶热酒,和老翁对饮起来。等到女子和她舅舅哭着进门来的时候,却看见老翁和韩生聊天和平时一样,十分惊骇。老翁见到女儿,说:“这是我的大恩人啊。”韩生就说出自己和鬼打交道的事,女子舅舅佩服他的侠义,劝老翁把女儿许配给他,于是当晚就拜堂成亲。半夜,传来三个鬼的声音说道:“咱们好歹有做媒的功劳,怎么没有一杯谢媒酒呢?”韩生夫妇有所领会,于是第二天蒸年糕烹鱼肉,又有酸汤甜酒,祭奠三鬼。此时,就见三个鬼显出身形,黄脸空腹,弯着背上前来,吃喝完毕,欢跳着离开了。

  柳崖子说:凡能办到平常人办不到的人,胸中都有一股不平凡的气势,韩生此举颇有侠义之风,在儒家里称为“贤者之过”,在释家里叫“正藏法门”,即便叫他管理度朔山的鬼门关,抓捕群鬼,尚且无愧,更何况区区三个饿鬼呢。


51,胡抚军

洋洋如在敢相欺,屋漏私心已若窥。
暗里揶揄犹不觉,笑他事鬼尚孜孜。

  巡抚胡宝瑔,是歙县人。他少年时性情刚直,不信神鬼。县城郊外有一座神祠,供奉的神据说十分灵验,尊敬它则赐福,怠慢它则召灾。百姓们天天祭祀,一日也不中断。胡公听说之后,认为必定是邪祟凭依神祇作怪。后来仲春时节,胡公和好友一同郊游,回来时途径这个地方,众人将神祠指给胡公看。当时胡公已经喝醉,他挥袖摆脱众人,进到祠中登上神座,数落神像犯的过错,扇了神像的脸好几巴掌。到了第二天,胡公忽然就遭了疾病,浑身热得像蒸笼一样。就这样病了三天后,胡公躺在床上,看见一个戴方巾穿道袍的人正站在床边怒视他,用袖子拂胡公的身体,越拂越热。像这样持续了三天,那人忽然坐到了床上,边看边扇,比原先热了好几倍。胡公心想这人必然是庙中的邪祟,于是破口骂个不停,而那人也扇个不停。胡公一点也不肯屈服,家里人看不到那个穿道袍的人,还以为是胡公病得说起了胡话。

  到了第二天,胡公看见一个金冠红衣,像是人们所祀奉的城隍神一样的人从外面进来,胡公以为他是正神,会将道袍人驱赶走。和道袍人相见后,红衣人站在一边,神情很是恭维,向道袍人为胡公乞求饶恕。道袍人刚开始还摇头,过了一会儿才点头下床。向外走了几步,有回头翻过袖子给胡公扇风。胡公就感觉寒风簌簌,炎热随之减低。红衣人又用水洗胡公的眼睛,三天后病就好了。从此以后胡公一抬眼就能看到多到纷纷乱窜的鬼魂。平时只好双目常闭,说是因为随时随地都能看到鬼,不必专门在夜间或朝暗处看。他巡抚山西的时候,说闻喜县的鬼大多肥胖,洪洞县的鬼长得很高,太原的鬼很多都瘦,绛州的鬼大多矮。在京师时,又说:“别的鬼且不说,前门外天刚亮到中午时,能看到有两个鬼比较奇特,高四丈多,脸像冬瓜,披着鹤氅红衣,在路边摇摇晃晃。后来巡抚江西的时候,南昌知府某因事拜访胡公。离开时,胡公目送他到门外,叹息道:“是一个好知府,可惜再也见不到了。”某回去后吃了几块油饼,忽发毒疮,过了两天就死了。大概是因为是某在离开胡府时,胡公就看到有鬼跟在某的身后。等到胡公快去世时,身患小病,在五天前忽然对家人说:“我估计就要死了,这十天来,竟然看不到鬼了。”五天后,果然死了。

  柳崖子说:常人是见鬼会死,胡公却是不见鬼会死,或许是该见到的却见不到,不该见到的却见到,都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出现反常就说明元神离去,这不是鬼本身的过错。时时要存有见鬼的心,暗室总有漏雨的时候,愧心事总有事发的时候。时时也要存有不见鬼的心,魑魅魍魉不是我们该遇见的。即使说死与不死和见不见鬼有关系也可以;说见不见鬼和死不死没关系也可以。至于那个方巾道袍的鬼魂,为什么如此灵验而惩罚胡公到那种地步呢。可能是因为他生前必有才能,没有尽到其才而死于节烈,无愧于所受的供奉。歙县的人传说郊外的那座庙在明末的时候有秀才在此殉难,以理考究,可以相信。

志怪故事·柳崖外编(十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