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合唱团:当歌颂梦想的人一一离去,梦想还值得相信吗?

第一次了解到欢乐合唱团的时候刚接触欧美音乐,只知道这部剧很火,还有男主角令人猝不及防的去世。
然后便是在网上看了很多他们的翻唱,不知不觉看了许多歌曲的视频,对他们的歌唱印象深刻的同时也对他们的故事感到好奇,于是找了电视剧来看。
电视剧一共拍了六季,后面三季由于主角从高中毕业,剧情质量开始断崖式下跌,人气也大不如前,所以最后一季也就十几集打发完,剧终。我耐着性子把最后几季看完后,在不舍中回温前几季给我带来的感动。
今天得知了New Directions又有成员不幸离世的消息,这已经是乐团里第三个离开人世的成员了。在难过之余,我想写些东西,来分析为什么欢乐合唱团能火,为什么欢乐合唱团是如此优秀的一部剧集,以及它带给了我们什么。

欢乐合唱团的火热,实际上和当时音乐市场的主流有关。进入21世纪后,音乐市场的消费主力年龄下移,转到了青少年群体的身上,这点在美国尤为明显。以迪士尼为首的歌舞青春片十分火爆,带动影视和音乐的畅销,比如《歌舞青春》(High School Musical)、一去不复返的《汉娜·蒙塔娜》(Hannah Montana)、《摇滚夏令营》(Rock Camp)、《少年魔法师》(Wizards of Waverly Place)等。这些作品,除了《少年魔法师》不算音乐喜剧,其他的电影都以朗朗上口、明亮强劲的流行乐和简单直接的剧情吸引了众多青少年的目光,并由此缔造出迪士尼三公主、乔家三兄弟等青少年流行偶像。
这个东风自然吹到了2009年乃至21世纪10年代前几年。在2008年年底,一位女歌手发了一张叫做《无畏》(Fearless)的专辑,诞生了两首电台强单包揽2009年度电台榜前二,专辑热销800万张,并于2010年夺得格莱美年度专辑奖,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年专得奖者,直到今年。她是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除了本身不俗的音乐质量和创作实力、老少咸宜的市场形象等令她成功的元素,市场的大环境也无疑是重要的推动力。她的音乐讲述的是青少年、尤其是少女的心路历程,这与市场发酵了几年的需求不谋而合,加上下载市场开始腾飞,她的成功是注定的。
之所以谈到霉霉,是因为她的成功和《欢乐合唱团》成功的元素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欢乐合唱团》第一季于2009年开播,并由此引发收视大热。这部剧中综合了前面这些作品中的成功元素,包括强劲明亮的流行音乐,抓住青少年的内心世界等等,都让这部剧的成功无法避免。

可能很多人对《欢乐合唱团》的印象停留在第二季和第三季的青春抓马上,我的印象还停留在看试播集(第一集)的时候。一个步入中年、被生活所累的人,在不知道何去何从,找不到出路和希望,处在困顿中的时候向自己最熟悉又最深爱的音乐求助,从而找到自己人生的突破。鞋老师在听到《Don’t stop believing》的时候热泪盈眶,尽管几个孩子的表现还很稚嫩,包括那不受控制的乐器演奏,但他在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深深依恋的东西和人生的意义。可以说,他通过帮助这些孩子实现自己的梦想和人生意义,也实现了自己的,而这条线一直贯穿到剧终。(也许这个角色也是主创人Ryan Murphy自己的写照,除了说自己故事的作品,他的表现很不稳定)
这些孩子也很特别。欢乐合唱团是他们在学校中的一个避风港,他们在学校中受人排挤、格格不入、渴望逃离和温暖,而欢乐合唱团也给他们提供了这些。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每个人都互相理解对方的苦痛和梦想,不安和激动,热情和无助。
第一季无疑是六季剧本中写的最好的一季,说的都是青少年成长中真切的难处,尤其聚焦了少数派的心路历程,并且探讨了性别观念、生命价值、自爱自重等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话题。父亲Burt在得知Kurt真实的一面后的悦纳和关爱,Quinn的母亲在得知女儿早孕后毅然决然和将女儿扫地出门的丈夫离了婚,充满了家庭温暖。而这也是《欢乐合唱团》与以往的以青少年为主要受众的作品的最大不同,它关注成长,展露了生活真实的面貌并希望青少年能够正视这些,而不是暂时的狂欢。

当然,这部剧没有沦为枯燥的说教也借助了“狂欢”的元素。这部剧可以说是欧美流行音乐的大狂欢,从摇滚到Disco,从嘻哈到节奏蓝调,从成人抒情到这部剧同期的青少年流行乐(Teen pop)、强劲流行乐(Power pop),从披头士到麦当娜、惠特尼等等,这部剧涵盖了欧美流行乐中几乎所有令人难忘、不容错过的瞬间,很多人也借助这部剧入了欧美流行音乐史的门,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这部剧也探讨了梦想这一更为大众的话题,弥漫着梦想的激动、失意、徘徊和满足,在光鲜亮丽的流行乐下绽放光彩。

《欢乐合唱团》从2009年开播,到2015年结束,正好见证也促成了下载时代的起飞、辉煌和落幕。在这部剧完结后,欧美乐坛逐渐被流媒体主导,实打实的唱片销量被流媒体音乐播放器的播放量取代,成为衡量流行度的主流。与此同时改变的,是时下流行的风格从之前明亮热烈的强劲流行乐,变成了trap式洗脑、抖音式霸榜。在这里并不是想评判几种音乐的好坏,流行音乐自诞生那一天起便注定是为市场服务的。只是从那个时代成长起来的人,不免还是会怀念当年梦幻和美好的氛围和深藏心底的感动。
《欢乐合唱团》已经落幕,其中的三个中心成员也草草离世,令人唏嘘。当歌颂梦想的人一一离去,梦想还值得相信吗?
我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也不想刻意上扬基调。只是,如果还记得《Don’t stop believing》和那第三季未播出、第五季才播出的《Seasons of love》的话,心中自然会有些答案。
如果喜欢的话麻烦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