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万历十五年

2023-03-19 13:40 作者:莎士比亚骑着三轮车  | 我要投稿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rThd1t-ucjXrDwa_XCKSQ?pwd=mk8j 

提取码:mk8j

编辑推荐

  

  《万历十五年》自出版后即成为一本长销不衰的经典历史著作。书名虽为万历十五年,然而其内容却俯瞰了整个明朝的兴衰,并且告诉我们与以往历史书中不同的海瑞、张居正……读黄仁宇的书,你会深刻体会“历史给人以智慧”!
  《万历十五年》(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是黄仁宇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当年,在明朝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其著作主旨在书中末段看出:“当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各人行动全凭儒家简单粗浅而又无法固定的原则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创造性,则其社会发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补助技术之不及。”

内容简介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者黄仁宇以其“大历史”观而闻名于世,《黄仁宇作品系列:万历十五年》中这一观念初露头角,“叙事不妨细致,但是结论却要看远不顾近”。《黄仁宇作品系列:万历十五年》自8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出版以来,好评如潮,在学术界和文化界有广泛的影响。
  《黄仁宇作品系列:万历十五年》,意在说明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的历史背景,也就是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时的侧面形态。有了这样一个历史的大失败,就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故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作者简介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
  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万历十五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