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年啦~【物理竞赛】如何在寒假悄悄冲到省队水平?

竞赛学习黄金期的寒假即将到来,物竞党们也将开启高强度的学习状态。对于目标2023省队和决赛的物竞党来说,最后半年的全力冲刺至关重要,而这个寒假就是冲刺2023省队的最佳铺垫期。
想要达到冲刺省队的水平,为后半年打下基础,至少要在寒假期间做到2点:
(1)全方位查漏补缺,检视竞赛学习成果,至少要保证在大纲考查范围内不能留下任何知识空白或模棱两可之处;
(2)逐步调整学习状态,并优化做题习惯,为后面半年高强度的刷题训练和模拟考试做好准备,完成从学习到应试的转换。
这两点说起来容易,真正做起来的时候很难。为此,我们有如下几点建议供各位参考:

一、全方位检视学习成果
(1)知识点全面掌握
这个阶段可以对照物理竞赛大纲(《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以笔记或者之前学习使用后的讲义、教材为脚本,全面回顾每一个理论知识点。所有出现在物理竞赛大纲中的知识点都必须切实掌握、理解到位,不论其难度或考频高低。
在复盘理论知识时,可以尝试在一张白纸上从零开始构建知识图谱,并独立完成重要的推导与证明,以此来检验自己是否掌握。
(2)增加刷题熟练度
这个阶段要做的题不是难题、新题,甚至也未必是近年复赛、决赛的真题,而更应该是那些中等难度的经典题,比如“程力”、“程电”中的经典例题和习题。这些题目之所以被公认为经典,正在于它们能够最直观地反映你对于理论知识和技巧方法的理解与掌握。
此外,在这个阶段还可以回顾令你印象深刻的题目,比如你曾经多次做错的题目或者解法令你眼前一亮的题目。
寒假做题训练的目的是全方位巩固此前的学习成果,因此可以适当放宽对于做题速度的要求,强调对知识、方法、模型的深入理解,通过训练达到足够的熟练度,确保再次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够独立完成分析并动手解出正确结果。
二、通过模考切换应试状态
在完成前一阶段的复盘回顾之后,就要通过一定量的模考训练完成状态的调整与切换,以适应接下来半年的高强度应试冲刺。
我们建议各位竞赛生在寒假期间自行安排几次限时3小时的模考,所用的考卷可以是近年的复赛、决赛真题或者其它的成套试题(应如真题一样涵盖五大模块)。
在模考过程中重点体会实际考试的感觉,培养应试技巧、积累应试经验,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模式,例如是“从头开始平推”,还是“柿子先挑软的捏”,又或是固定按“力电热光近”顺序做。
此外,模考还应该特别关注“有效得分率”,也就是你实际得到的分数与你应该得到的分数之比。所谓“应该得到的分数”是指这些分数原本是应得的,因为相应的知识与方法你都已捻熟于心,而且题目表述也没有任何歧义。
理论上来讲,有效得分率应该是100%,即凡是看懂且会做的题目都应该100%拿下,但实际上很多竞赛生的有效得分率并不高,其主要原因包括:
(1)解题能力差:实际训练不足/计算功底不强;
(2)应试心态差:考试限时导致心理紧张/遇到坎之后心态彻底崩坏;
(3)做题习惯差:公式书写混乱/不喜欢写文字说明。
而模考的意义就在于充分暴露这些问题,为同学们接下来的训练指明方向。
三、培养良好做题习惯
培养做题习惯其实应该贯穿整个竞赛的学习和应试阶段。原则上来讲从学习竞赛的第一天起就应该有意培养优良做题习惯,但很多竞赛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做题习惯很差。
我们建议大家,至少从这个寒假开始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做题习惯,不论是回顾经典题目,还是模考训练,都应该有意识地尽量做到以下4点:
(1)公式排版整齐:至少要能够一眼区分出不同的方程;
(2)避免随意涂抹:写错的话直接划掉,另起一行重新写,千万不要在已涂抹的字迹上再写新的内容;
(3)写上必要的文字说明:包括重要的分析过程、每个方程的名称或适用对象、自定义符号的物理含义等;
(4)规范书写符号:至少要能够一眼区分出不同的符号。
另外,在上面提到的模考训练中,每次模考结束后不能只关注答案的正误,还要认真对照标答的评分标注,一步一步地算“小分”,用这样的方式强迫自己效仿标答的格式来进行规范书写。
培养做题习惯是一个缓慢且痛苦的过程,但这个过程是必须的,没有一个良好的做题习惯,接下来半年的应试冲刺以及最终的考试恐怕都很难带来理想的结果;反过来,如果能在寒假期间就打下基础,逐步培养起良好的做题习惯,这件事必定会在之后给你带来令人欣喜的回报,让你在最终的考试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回顾学习成果、模拟考试训练以及培养做题习惯都注定是枯燥之事,不像学习新知识那样引人入胜。但经历过这个寒假的训练之后,相信各位同学的“内力”必将大有长进,一定能够更好地适应接下来为期半年的应试冲刺训练,为最终冲击省队和决赛奖项打下坚实基础。
在此我们预祝各位同学寒假快乐,同时更预祝各位同学能够享受接下里的物理竞赛之旅并且一路走到自己梦想的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