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备战公考:胸有成竹,势如破竹(1)序言

2023-03-25 21:05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备战公考的效果对于能否上岸至关重要,因此西瓜在此新开「备战公考」系列,希望对大家上岸有所帮助。

备战公考就是为了「双竹」,即「胸有成竹,势如破竹」,即:考试之前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做到「胸有成竹」;在考场上对能应对所有题目,做到「势如破竹」。

这里首先回答一个很多小伙伴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公考想要上岸,需要备考多久?

西瓜的回答是:一般不少于3个月以上,但最好开始备考的时间,是现在。

懒惰,才是考生最大的敌人。公考计划制定得再漂亮,不脚踏实地地执行,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从现在起加油吧!。

想要做到达到「胸有成竹、势如破竹」,就要做好这18个字:

「先重后轻,重视日常」
「理解特征,把握规律」
「打好基础,攻克难题」

以下逐一解析。

1.先重后轻,重视日常

「先重后轻」指的是备考要有侧重,认识到什么内容需要优先复习,什么内容相对不重要,这样才能提高效率。举例来说:

无论怎样备考,都要先「做题」,再去看所谓的各种辅导资料,「做题」就比「看资料」要「重」

在「做题」中,「公务员考试真题」比其他题目「重」;

关于真题的时间,「近年(尤其是近5年)真题」比多年之前的真题要「重」

关于考试的性质,「国考真题」比「省考真题」要「重」。

因此,所有备战公考的考生,最优先的就是把「2023国考真题」从头到尾做一遍,最好是买上答题卡和2B铅笔,订脑中卡着考试时间限制去做,然后再分析其中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先复习所谓「辅导材料」再去做真题的思路是要不得的。

真题「重」而辅导资料「轻」,通过做真题能够测试自己的能力,暴露自己的问题,可以在接下来的备考中开展针对性的行动,但辅导资料看得再多,你也不知道自身实力如何,很容易事倍功半。

理解「先重后轻」后,再谈谈「重视日常」,即在备考中要注意每天都要积累、进步,而不是寄希望于集中时间突击。

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备考,都要抽出时间来强化日常积累。有的板块就适合积少成多,积量变为质变,例如「常识判断」「资料分析」和「申论给定资料的阅读、审题」等板块。

大家日常积累的时间可以自己把握,睡前或者早起学习都可以,建议和「积累」相关的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天。

2.理解特征,把握规律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公考也是其中一「行」,只是它看上去没什么门槛,所以这一「行」的特征、规律经常被人忽视。

孙中山先生曾提出「知难行易」的观点,其实革命事业和公考一样,都要「理解特征、把握规律」,先知道什么是正确的,才能做好具体的事。

现今,公考的各种题型已经非常成熟,单纯死记硬背已经难以成功了,必须认识到题型特征并把握具体规律,才能把题目做对做快。

西瓜在之前推送的题型中经常强调「特征、规律」的重要性。以「图形推理」板块为例,「7点逐排法」就是非常好用的规律。通过观察题干的特征,可以迅速锁定该图推规律为「7点」中的某一或某几个点,然后代入规律逐个尝试即可。

3.打好基础,攻克难题

想要获得上岸的机会,「打好基础」是重中之重;想要最终成功上岸,战胜其他考生,「攻克难题」就需要格外用心了。

如果量化指标的话,那么「打好基础」的关键,就是在做较简单的题目时有非常高的正确率;而「攻克难题」就是在做比较难的题目时,能够在尽量做对的同时想办法缩短时间,对于「数量关系」板块的个别极难题也能在短时间内果断放弃。

各公考机构App统计的正确率可以供大家参考。一般来说,正确率≥60%的可以视为简单题,<60%的则为难题。

简单题较为基础,要尽量做对,而且还要做快;对于难题,尤其是正确率<30%的极难题,要多熟悉相关解题技巧,并重点研究、多加训练。

还是那句话,「公考最好开始备考的时间,是现在」,「最好的公考辅导材料,就是真题」。在理解了上面两句话后,再去应用这18字方针,大家加油!

接下来西瓜将讲解具体的备考步骤,各位小伙伴有什么想看的内容也可以随时留言。

备战公考:胸有成竹,势如破竹(1)序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