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黑泽明给你点颜色看看

《梦》(1990)是黑泽明一部自传性的电影,由八个短片组成,概括了人类生活的所有主题:生与死、战争与和平、社会与人生……把20世纪的重大事件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黑泽明的艺术观,他处理不同题材时采用不同创作方法和风格样式,是我们学习影视艺术的最佳教科书,其色彩创作方法尤其值得我们研究学习。

第一个梦——《晴天漏》
出着太阳下着雨,小男孩“我”站在大门口向外张望,母亲警告他说:“这种天气正是狐狸嫁女时刻,不想让人看见,要是狐狸看到了,你就不能再回家了。”小男孩没听妈妈的话,跑到森林看到了狐狸嫁女,回到家时,受到妈妈阻拦,告诉他狐狸送来一把刀子,他必须得到狐狸原谅才能回家。小男孩不知道狐狸家在哪儿,妈妈说这种天狐狸就住在彩虹尽头。小男孩走去,看到五彩缤纷的彩虹,再也没有回来。对于生活在母亲怀抱里的四五岁小孩来说,天天在家中已经有些烦了,对外面的大千世界有了好奇心。家对他来说已经是灰暗无趣的环境了。片中展示家的画面见图1,由灰色墙面、灰屋顶、灰色地面、灰桌子构成,色彩一片灰暗。两棵绿树也是灰暗的绿色。这个“家”在儿童心目中已经是无趣的灰色了。就连母亲也上身穿深灰色,下身着灰蓝色,皆是无趣的色彩。雨中屋顶的灰瓦片在蓝色天光照明中呈现出蓝味的灰色,给灰暗的色调增添一点寒冷之意。这也是对妈妈看到孩子长大要离开时的心情刻画。

图1 家的场景
小男孩的衣服是白色和服,带有蓝点图案,系蓝腰带,整体由白和蓝构成。白是纯洁的色彩,暗示他长大必然要离开这个温暖的家,离开妈妈。蓝色在他的身上具有双重含意:对母亲来说蓝色是不幸的色彩,对孩子来说则是成长的积极色彩。母亲还撑着一把桐油黄伞。黄色是危险的色彩,刻画母亲看到孩子即将离去时刻的心情。墙檐上有阳光阴影,空中落下稀疏雨滴,正所谓“晴天漏”的景象。阴暗的灰色对比明快的调子,正是断乳情结的色彩表现。孩子没有听妈妈的话,来到森林,见图2。高大的树木林立,阳光将雨雾染成蓝色。微风中光束在闪动,既美丽又令人惊奇。蓝黑色的树干上,有一条暖色红光,红蓝对比增加了惊奇感。小男孩的白色和服在逆光中呈现出蓝色调,让纯洁的白色更加高贵。

图2 孩子来到森林

图3 狐狸嫁女
小男孩看到了狐狸嫁女的场面。人形狐狸从白色烟雾中出现,一片虚幻境界。这里采用了拟人手法,有童话特征。人形狐狸身穿民族服装,蓝、白、黑为主色,纯度较高,构成蓝调画面,有浓厚的神秘气氛,见图3。男孩走在回家路上,见下图中的画1。雨过天晴,地面上的积水反射出蓝色天光,构成微妙的寒暖对比。这是不听话的孩子做了不该做的事后,内心忐忑不安的形象刻画。男孩回到家里。母亲说:“你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我不能让你进家门,一只愤怒的狐狸来找过你,它留下这个。”说完把匕首递给孩子。男孩拔刀出鞘,匕首特写见下图中画2。这是一把日本武士剖腹匕首,刀鞘呈黄色,刀刃蓝光闪闪,亮暗对比与寒暖对比中,散发逼人气息。

男孩遂上路寻找,见下图。画1:遍地鲜花,彩色缤纷,特别是鲜艳的绿色,充满了生机。这是理想的世界,童话的色彩。白色和服在逆光中呈现为蓝味的白色,纯洁而高贵。正面角拍摄,男孩认真严肃地望着远方。画2:远景画面呈现“彩虹的尽头”狐狸的家乡。群山重叠,乌云密布,在前景鲜花地面衬托中,后景更显阴森寒冷。狐狸是人生未来的象征。狐狸的匕首即是断乳的匕首。男孩毅然走过去。在这里,色彩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为刻画人物心态、表现情节服务。但是从真实性角度看,这里的色彩表现并非写实,具有浪漫情调,是童话题材的色彩特征。

第二个梦——《女儿节》
三月三桃花节也叫女儿节。五个小女孩在房间里过节。弟弟送来六杯饮料,多了一杯。弟弟说:“你们不是六个人吗?”姐姐说他发烧了……弟弟拉开房门看见一个女孩,向她追去,来到果园,被砍的桃树中出现了桃神,对他说:“你们把桃树都砍了还过什么女儿节。”这是一个环保主题的段落,色彩处理很有魅力。下图展示的是庆祝女儿节的房间,暗调子、近似黑暗的环境。亮与暗、红与蓝形成大反差和强烈的对比。这是黑暗、烦躁、无生命气息的空间环境。色彩展示了大自然遭到破坏后的环境形象。

下图所展示的是弟弟追赶小女孩(桃树精灵)的空间,即房屋周边的树林空间。晴天顶光照明,施放白烟,曝光不足,将画面拍成黑暗的影调:绿色树叶失去原有的艳丽,变成黑暗的蓝绿色调;黑色树干和蓝色烟雾阴森冷峻,失去大自然富有生机的色彩。

下图所展示的是桃神的空间。仰拍,山坡一片绿色。这是大自然富有生命力的色彩。桃神五颜六色,色度很纯,色彩艳丽缤纷。这是没有遭到破坏的大自然的色彩景象。

下图所展示的是小男孩的空间。俯拍,地面一片枯黄。枯黄色是冬天树叶的色彩,是无生命的象征色。在这里,当人们破坏了大自然,世界失去了绿色,就会变成一片枯黄。

男孩的服装是深暗的蓝色和服,上面有白色图案。深暗的蓝色是不幸的色彩,是失去大自然后人们阴森生活景象的色彩。白色图案暗示人们还没有到达绝境,现在意识到环保问题还来得及。服装色彩刻画出作品主题。《女儿节》和《晴天漏》虽然都是童话题材,但色彩处理方法不相同。表现断乳情结主题时随剧情发展而改变色彩;而表现环保主题时,则是按空间不同给予不同的色彩处理。

如上图所示,《女儿节》中,姐姐过节空间是无生命力的黑色调子,代表大自然的桃神空间是一片鲜艳的绿色。男孩空间则是代表遭到破坏后开始觉悟的人类空间,呈现枯萎的黄色。桃神和男孩与姐姐之间又隔着灰暗的树林空间。

“画中游”部分的人物色彩处理,在远景中采用白光照明,再现出服装本色;而在中景中,有时按“自然光三种形态”的光色理论处理人物色彩,见下图。画1:人物走在凡·高一幅日落时刻的绘画里。红色的太阳、红色的天空、阴暗的大地,色彩强烈。画2:俯拍画中的青年人。日落时地面反射出红色的阳光和阴暗的蓝色天光。这些环境光在人物身上都有相应的表现。在这里,人物色彩与环境色彩浑然一体,令“画中游”给人真实的感觉。

第六个梦——《红色富士山》下图中画1表现的是富士山的一片红色火焰。富士山原子堆爆炸了。这是寓意“二战”中日本原子弹爆炸。日本是美国原子弹的受害者,现在又是美国盟友,这里不明确指责美国,而用“红色富士山”来象征。富士山是雪山,白头雪山,染成红色当然是非现实的色彩表现。

“红色富士山”爆炸时附近群众的画面见画2。近似黑白画面由阴暗的消失色构成。在原子弹爆炸中人的生命失去了应有的色彩,“生灵涂炭”的场面由无生命的黑色调来表现。画外音中,科学家称:“红色烟雾是铈239,一千万分之一克就能导致癌症,黄色烟雾是锶90,这种化学元素进入人体后会导致白血症。紫色烟雾是铯137,会影响生殖系统,导致畸胎……”如下图,画面用极端的色彩来表现核辐射的恐怖后果。
第七个梦——《鬼哭泣》

第七个梦讲述核辐射受害者的悲惨生活。上图展示的是一幅黑色人物在黑色土地上的画面。黑是无生命的色彩,死亡的色彩。红是血的色彩,泥坑里流淌着红色的鲜血。在蓝色对比下,红血显得更加浓烈悲惨。红色血泊中人物的倒影呈现反常的形状,让核污染更加怪异恐怖。色彩在这里是反常的、不真实的,此处运用了超现实的色彩表现。鬼的叙述:“很久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花海,但是原子弹和飞弹把这里变成一片荒漠。现在在辐射的污染下,这里长出很多畸形的花…不只是花,连人类也无法幸免,我就是一个例子,头上长了角。”对应画面见下图,画1中蒲公英小草变成巨大灌木,比人都高大;画2中,人头上长了角。

第八个梦——《水车乡》最后一个梦则是讲述生活观和死亡观。水车是原始的纯洁的能源。在黑泽明眼中看来,人们的生活应当回到原始简朴的状态。这是一个环保主题的梦,全“梦”以绿和青色为主。如下图所示,画面由绿色树木、蔚蓝色天空、蓝色河流构成。绿色是生命的色彩,安详的色彩,是大自然生命力的象征色。绿色是环保的色彩。青色是高尚的、高贵的色彩。据说摄制组为了寻找“水车乡”的拍摄景地,走遍了世界,很难找到需要的拍摄场景,并非没有水车或河流,而是找不到清洁的绿树、蔚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世界被严重污染了,找到一个纯洁的拍摄环境都困难了。最后是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两位大师在阿尔卑斯山区找到这个没有被污染的“水车乡”。

综上所述,黑泽明的八个梦,色彩处理方法有三个特征。
(1)题材样式各不相同,创作方法不同,色彩处理也就不同。《暴风雪》突出暴风雪阴暗的蓝色调,自然真实感很强。《水车乡》由新鲜的绿色树木、蔚蓝色的天空、清澈蓝色河水等构成,色彩没有夸张和失真,都是自然色彩的真实再现,属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色彩要真实再现,又可以有主观表现,但不能失真,不能夸张。《晴天漏》《女儿节》是童话的创作方法,色彩既真实又可以夸张。《黑乌鸦》是浪漫主义作品,人可以在画中游。色彩既有凡·高绘画原色面貌的真实感,又有浪漫夸张的美感。《大隧洞》是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色彩既要有真实感,又可以有主观的非现实的表现。《红色富士山》《鬼哭泣》是荒诞派作品,色彩可以“变形”,采用纯主观主义的色彩处理。从主客观表现来看,《梦》的色彩方法可以列成下表:

(2)影视艺术的色彩创作有两个方面:人物服装色彩创作和环境色彩创作。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服装色彩本身就是艺术符号。(3)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环境色彩处理存在三种形式: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给予相应的色彩表现,如《水车乡》《晴天漏》《黑乌鸦》《红色富士山》。
“分块”处理,如《女儿节》《大隧洞》。
基调处理,即根据作品主题赋予全片统一色调,如《暴风雪》《鬼哭泣》。
黑泽明的《梦》展示出影视艺术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样式,以及相应的不同创作方法。特别是其色彩的创作方法,是我们学习影视艺术的典范。
。艺术作品中的人物服装色彩本身就是艺术符号。(3)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环境色彩处理存在三种形式: 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给予相应的色彩表现,如《水车乡》《晴天漏》《黑乌鸦》《红色富士山》。 “分块”处理,如《女儿节》《大隧洞》。 基调处理,即根据作品主题赋予全片统一色调,如《暴风雪》《鬼哭泣》。 黑泽明的《梦》展示出影视艺术的不同题材、不同风格样式,以及相应的不同创作方法。特别是其色彩的创作方法,是我们学习影视艺术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