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峻:穿山甲到底有没有药用价值
近日“广西官员请吃穿山甲”的新闻持续发酵,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随着政府部门的介入及调查组连日核查,事件真相逐步水落石出。记者就穿山甲及其他野生动物的药用价值等咨询了平安好医生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张峻。
野生动物药用价值有待商榷
穿山甲的药用价值一直存在误读。张峻表示,在中国古代医药典籍确有记载穿山甲药效,如《本草纲目》、《药性论》、《日华子本草》和《滇南本草》等,古人因为穿山甲善于打洞,便认为穿山甲有“打通”的功效,因此遇到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鳞片就不幸成了药方上的一员。“而实际上穿山甲的鳞甲只是角质化的皮肤附属物而已,其主要成分和毛发、指甲等成分没有本质区别,就是β角蛋白”
张峻解释道。
不少业内人士指出,事实上除了穿山甲,许多其他野生动物的药用价值同样有被夸大的嫌疑。曾经被大力宣传的虎骨,至今还没有人能说出它到底有什么药用价值,但是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老虎丧生在人们的这种“迷信”之下了。安徽医科大学祖述宪研究认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理由和临床试验证据,支持犀角、麝香、熊胆和象皮等动物药的治疗价值。
“野味”食用存危害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宣传处处长赵胜利表示,当前人们食用“野味”,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其的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有些病体罕见,人吃野鸡野猪等“野味”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丢了命。
张峻也同样认可这一观点,“不少动物与人类可以共患狂犬病、口蹄疫、日本乙型脑炎、炭疽等多种疾病。我国南方某些地区有生吃猴脑的情况。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有10%至60%携带可致人死亡的B病毒。这样的猴子把人挠上一下,甚至吐上一口,都可能致人感染,而生吃猴脑者感染B病毒的可能性更大。人一旦染上该病,必难逃一死。”某大型三甲医院普内科专家告诉记者。
张峻最后呼吁公众不要迷信“野生动物药用价值高”等说法,想方设法得到各种鲜见的食材,应当保持健康、安全的饮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