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

2021-01-08 11:42 作者:江西中公教育  | 我要投稿

试题类型举例

一、单选题 (30题)

单选题:单选题是指对于给定的答案中有且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例题1】首倡班级授课制的是( )

A.杜威 B.卢梭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答案:C。解析:在教育史上他最早从理论上详细阐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相关的学年制、学日制、考查、考试制度。是对班级授课制等作系统理论阐述的第一人。而杜威提出教育的本质、五步教学法等思想。卢梭则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思想。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四阶段教学理论等都和班级授课制无关。故本题选择C项。

【例题2】孔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将其中的道理运用到德育工作中,要求我们坚持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B。解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指的是要观察他因何去做这一事,再观察他如何去做,再观察他做此事时的心情如何,安或不安。根据不同的人的不同情况,对其进行不同的教育,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20题)

多项选择题,又称多选题,是一种正确选项数目通常多于1个的选择题题型。当正确选项数目可以在1~所有选项数目之间取任意值时,称为不定项选择题。

【例题1】.“一次不忠,百次不用”,下列关于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它体现了个人品德是瞬息万变的 B.没有正确区分道德与行为品德

C.品德是社会道德在团队中的表现 D.道德行为是判断品德的重要依据

【答案】CD。解析:品德与道德的联系:①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②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③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

【例题2】.班级组织作为一个小社会系统,必然由许多要素构成,其中,( )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A.文化 B.制度 C.目标 D.个体

【答案】ABCD。

三、辨析题(5题)

辨析题又叫判断说明题,是一种先判断正误再做判断解释的题型。

【例题1】激情与应激是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

【参考答案】此种说法是对的。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所以,激情和应激是两种不同的情绪状态。

【知识点】心理学——中小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情绪——情绪的种类

【难度等级】★

【例题2】对违纪学生的经济处罚是学校德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参考答案】此种说法是错误的。罚款是我国行政处罚的方式之一,只有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及其授权机关和组织才能实施的一种行政处罚行为。我国中小学不是行政机关,国家行政主管机关也没有授权中小学,因此中小学或教师根本就无权实施罚款,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

【知识点】教育法律法规——学生的权利保护——学生的权利——财产权

【难度等级】★

四、论述(1题)

【例题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请结合实际,论述一条现代合格教师应有的职业素养。

五、案例(1题)

【例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周老师总是认真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小张迷恋电脑游戏,周老师用心良苦,巧妙把他比喻为电脑,给他的评语是:“该主机硬盘超过80G内存20G,运行绝大多数游戏非常流畅,反应灵敏;显卡强大,画面质量甚高;整体配置非常优良。但该机音效卡设定不良,常常该出声没声音,要安静时却发出杂音;另屏幕保护时间设定过短,老师一分钟没动作,就进入休眠状态。修理修理,还是好用的。”后来,小张改掉了迷恋游戏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产生了兴趣。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

【参考答案】

(1)教师的评语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理论)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现状,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理论解释)材料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写出了独具个性的评语,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应。(照应材料)

(2)教师的评语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理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理论解释)材料中周老师尊重的学生的个人爱好,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人生追求的同时,针对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要求。(照应材料)

(3)教师的评语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理论)长善救失原则也称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依靠和发扬学生的积极因素去克服他们的消极因素,促进学生道德成长。(理论解释)材料中在周老师的评语中总是先肯定学生的优点,然后再指出不足,做到了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同时利用学生的个人爱好,引导学生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赶紧。(照应材料)

(4)教师的评语体现了疏导性原则。(理论)疏导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

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理论解释)材料中周老师利用教师评语,有诙谐幽默的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提升了学生的认识水平。(照应材料)

更多公考备考视频+电子版讲义(免费领取)请联系西瓜老师V:jxzgjy99,添加时备注:B站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题型


江西教师招聘考试题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