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阻力】本质是跳了成长内核顺序,自我中心脱离现实~
继续过19年做的其他串课文件

目标路径树
大目标下分子目标,子目标达成路径有多条,每条路径的行动清单对应事件1/2/3

环节依赖树
环节A依赖于环节D/E,环节E依赖于I/H
环节本身是各自有负责人,有的可以并行,但所需时间不同,但有的是必须其他环节完成才能做的——就像接力赛

0-1目标,开创型
目标是否能达成不知道,怎么达成不知道,什么时间达成不知道——抽一下逻辑
绩效SMART,具体的达成措施,全面可达性,时间限制,可度量考核,岗位相关
所以开创型目标就是无法SMART的目标,如果达不成,很难归因是人的问题还是事的问题,因为可达性是事的评估,可度量是人的评估——都没有

1-10目标,增长型
其实还是无法SMART的目标。。。达不成归因同上

时间管理的核心,有时间去做起明神排序——真正重要的目标
砍无效目标、无效策略、无效行动,集中时间做有效的事,进入有时间的良性循环

重要紧急二维四象限重思
何为重要,幸福条件,何为紧急,现在就必须开始、1000次笨功夫才能变成能力
幸福条件,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身心健康,情绪平稳,人际关系和谐,家庭关系和睦
所以要做的,思维提升和发展思考,照顾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提升角色关系处理能力,花时间维系关系
下功夫做这些,跟这些不相关的都想办法让他人去做,1000次笨功夫具备了这些之后,就能去思考抓机会了——重要不紧急
给自己的思考点个赞!!

团队管理的核心,是有时间找更多A类人,管理成本降低,人效增长,自己更有时间,良性循环
其实关系处理的核心,最好是先有对的人,然后才说处理关系
学习的核心,第一是找足够元认知的学习对象
所以,行动的确很重要,但是,目标和认知更重要

下面是一些行为改变的重刷认知的点,个人看来是走出全能自恋、自我中心带来的情绪,好好的一条条的过

惯性评价,这个自己还在备忘录里写了,要思考惯性评价VS惯性学习的差异
惯性评价,遇事先点评——这直接把自己放上自恋高位了,还怎么学习。。。心态不对,表现就不会好——张狂、傲慢、飘,或者学习结果就会不行——容易一直在那里找bug
这今天早上跟嗑糖小伙伴聊天就发现了,自己就好像觉得认知高人一等一样。。。对各种事情都有自己的归因,都不是假设了,就直接自信了。。。

我的目标是变得越来越平和,“内在的平安与宁静”
不过几次三番因为跟同事的争执不断的反思,自己现在已经有了基于关系目标和限定业务范围的应对,其他的就不用浪费时间精力心情应对。。。不“争闲气”
但自己还是傲慢的。。。自以为是的。。。

师兄说用认知来“放低自己”,我不能放低自己,这是觉得自己认知高于他人了?
学起明,懂得自己以前有多么的无知。。。所以,还是没有接纳自己,对自己非常不满,所以对外界也没有好态度?
如果能接纳自己,那么看到别人就像看到以前的自己,应该是能理解对方的吧。。。怎么会在内心鄙夷呢。。。
其实自己有非常多的bug,吃苦耐劳,耐受,钝感力,责任感这些,他们都胜过我很多的

怎么样接纳自己,然后接纳他人,达到内心全然的安宁呢?
路径应该是对的,一路到现在,已经可以做表面功夫了,内心的思绪也越来越少了,有时候也能单纯的感到快乐了,慢慢继续养自己,继续思考和实践,看到过年的时候是不是能更靠近安宁
下一步可能是思考自己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我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

我在着急吧
不过还是不要急,不是“大放异彩”才是“美好的生活”,我其实还没有能活在今天,还是经常惯性的把现在当成一个“准备期”,那就不是“活在当下”,还是在“活在未来”
目标已经不是一个指引了,而变成了一条鞭子
所以自己在挣扎着向目标,所以自己内心都是压力。。。这情绪对全身的气血也是一种伤害,表现出来的也是尖锐和刻薄。。。

前两天完成艰难的见众生的几个主题,其实都是“无压力”的一点点磨的,反而都完成的比较轻松
那,换一种心态学习吧,就把这些当看小说一样
不过人是有一致性的QAQ,自己以前看小说也是有问题的,不能享受每一种情绪,就想看到结局,看到很爽的全方位的成功
怎么做到不疾不徐呢?等我下一篇思考一下吧,这还是很重要的

惯性评价,本质是把自己的位摆高了,这会影响自己从每日所遇中学习
场景是每日所遇,目标是目标下笨功夫重刷各项正确心态,所以,遇事就警醒自己的自恋高位,放松,心态平和才能想清楚目标,想清楚正确的策略,然后有效的行动——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有效
在傲慢的时候,全身肌肉状态都是异常的,气血是滞涩的,自己也不会舒服,外界也会感受到负面——创造了一个不友好的环境。。。
放松和微笑有助于恢复气血运行,不要总搞堵塞了。。。昨晚虽然又功成了一次,但功成频率相比给身体损伤的形式频次,简直低到可以忽略。。。所以,还是不要再伤身了。。。

惯性应激,场景是面对否定的时候,自己前几天才想明白,要做到需要练习
被否定的应激,也是源自于争自恋高位,存在感、自恋需求被剥夺的反应
自我觉察,自己已经比以前敏感了,就是能在情绪升起的过程中不沉浸而是能停下,并且转去做目标相关的事情
还需要更强的自我觉察,自己浑身的肌肉状态,肩背、面部,呼吸控制,还有瑜伽冥想引导词也是可以时常练习的
关系目标是有具体的业务引擎环节定的,但不管是关系中的什么场景,起情绪都是不必要的,不断的训练自己目标-认知-理解——刷1000次变成觉察,变成“本能”
对方说的这个内容,哪些是事实、观点、立场、其自洽逻辑,抽取对自己来说是事实的部分,把外界真正的作为一面镜子,刷笨功夫的锻炼机会

惯性比较,自卑,这本质还是争自恋高位
他人其实可以成为自己的资源,就跟同事、领导、下属一样
目标导向的思考关系问题,但也要把握阶段性目标,以自己的重要紧急为优先,双方能否能产生价值互换——作为一个销售,相信自己这个没问题

纠结,本质是做不了决策,根源肯定是没有从目标和认知思考起
单纯的考虑决策的利弊,是不全面的缺失的,还是就像甜咸豆花之争一样没有意义,跳了成长原理思考,必然bug
能从目标开始思考,缺认知就补认知,缺理解就补理解,这样就能行动起来

畏难,失败了就害怕行动,拖延,根源应该是目标并不必达,沮丧阻力>目标动力
对于目标感强的人,害怕也会去做,差异在于认知的真知性、归因的底层性、方法策略的成熟性
当然,还是不要要求别人了,如果是下属,那就从目标的必要性和复盘上培养一下

道德绑架式付出,本质上在自我中心的达成“双方交易”,付出自己想付出的,不顾是不是他人需要的,然后索要自己想要的,也不顾对方的想法、是不是能给

自我中心的要求别人关注自己情绪、给自己掌声,活在自我中心的世界里,那麻烦就太多了——我非常非常懂,总之,还是自己为难自己。。。。

自以为是的给他人建议,对方没采纳觉得没被尊重。。。只有共识才能被执行,如果工作中对方能完成业务环节和相关工作,那。。。其实提意见真的是很难搞的事情,上司可以做,同级不建议做,对方的目标、三观、认知、对你的认可度等等,全面观察,谨慎决策

总结一下情绪阻力的本质
没有按目标、认知、理解、决策、行动这个正确的成长内核顺序来思考,做不了决策,找不到动力
争自恋高位,争存在感,自我中心,只在自己的角度思考我给了什么、应该得到什么,我被打压了、我争不过。。。没有从目标思考,也没有基于现实、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看不到别人,也没有剥离出事实的能力

还是认为真知是最重要的,比如这次思考出了什么是重要和紧急的认知,思考出情绪阻力的认知,就能顺着解决很多问题
不过还是要牢记,建立了自己一套认知决策库,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并且思考成熟其适用范围,不要以为自己就是绝对正确。。。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