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谈日本电子音乐的发展与对我们的启示

2022-12-02 20:53 作者:AlocasiaProject  | 我要投稿

(本文是来自Alocasia soundteam的TOLINIA的投稿!)

·前言

本文首发于学习联合共同体下属历史4班,经过修改与订正,在Alocasia公众号投稿。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推动更多人认识日本音乐和电子音乐文化。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如有不足或错误之处也请各位读者指出。

·源起

今天的日本音乐以复杂的配器,高超的编曲手法,出色的旋律(以及糊的一撇的混音和母带)闻名于世,而这背后是日本极为发达的音乐产业、极为普及的音乐教育、高速发展的音乐科技与电子音乐对现代日本音乐的巨大促进。日本的电子音乐发展的高度和水平在亚洲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毫不逊色于荷兰,美国等电子音乐大国,而日本的电子音乐是如何发展,又是如何促进日本乐坛的革新,这是本文将要讨论的问题。

在介绍日本的电子音乐发展前,请容我稍微介绍一下电子音乐的定义与发展。许多人认为电子音乐就是听起来让人振奋的舞曲,诚然,狭义的电子音乐就是电子舞曲,但广义的电子音乐是指一切使用电子设备制作出来的音乐,而现在大家所听到的流行音乐大多都使用电脑进行制作。因此,为了区分,本文所指的电子音乐皆为狭义的电子音乐。

电子音乐早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就已经出现,电子乐器甚至在19世纪就已经诞生。而电子音乐进入大众视野已经是上世纪50年代,此时由于冷战带来的电子科技的快速进步也导致了音乐科技的快速发展,此时无论是苏联和东欧还是西方阵营的艺术家们都在积极探索电子音乐这一新鲜的领域。对于艺术家们而言,这些电子设备能够在自己手上创造出从前人们完全没有听过的新奇的声音,无疑是一件乐事。而日本的电子音乐也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开始发展起来。

索尼公司


·早期的辉煌

但是,此时的电子音乐仍然是实验和小众的。让电子音乐在日本走向大众的关键人物,正是被大家所熟知的——坂本龙一。

各位可能是因为他的那一曲《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而认识了坂本龙一,诚然,坂本龙一在配乐上有着极为出众的成就,但笔者个人认为他在电子音乐上的贡献要更加引人注目。
坂本龙一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已经开始探索电子音乐,而其个人的第一张专辑《千のナイフ》就主打电子音乐。以专辑的第一首曲目《THOUSAND KNIVES》为例,他使用了声码器来处理人声,使得人声变得迷幻而具有未来感。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歌的人声朗诵的是毛主席的诗词《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Y.M.O.乐队

同年,他与细野晴臣、高桥幸宏一起组成了YMO,在1980年代晚期和1990年代早期对acid house和techno有着开创式的影响,而techno的壮大又促使了trance-这一重要的现代电子音乐风格的诞生。而发布于其个人第三张专辑B-2Unit的单曲《Riot in Lagos》的诞生更是被英国《卫报》选入“舞曲音乐史上最重要的50个事件”。这张专辑笔者也强烈建议所有喜欢电子音乐的爱好者们听一听,这张专辑的许多曲目中体现的配器和编曲思路放在今天,依然相当前卫。

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的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凭借其出色的电子乐器硬件和出色的音乐制作开始登上世界舞台,成为了毫不逊色于西方的存在。

走 向 成 熟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日本的电子工业的高度发达,雅马哈的DX-7合成器率先使用了数码技术,同时另一家日本合成器制造商Roland所生产的TR-808鼓机和TB-303贝司机也开始发行,并且提出了“Midi数据标准”。需要知道的是,我们现在听到的所有制作时间晚于80年代的音乐中,绝大部分都是用MIDI加上音色库来制作合成的,因此这个标准的确立,伴随着电子乐器的技术革命,颠覆了整个音乐制作的流程。过去的电子音乐一直依赖的是合成器内部的诸如振荡器等实体器件来发出声音,而80年代以来,电脑科技与集成电路板的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子乐器的发声方式从原来的实体器件转为通过录制乐器的声音并储存为数据,最后通过调用数据来模拟与调制声音,并且能够输入电脑,从而实现只演奏一个乐器使得其他多个乐器,同时储存演奏与演奏的音符与力度等参数,这也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与更小的的场地内创造出复杂的音乐,从而使得在家里创造出音乐成为可能。通过这些领域的创新,日本生产的电子乐器开始了在电子音乐领域里漫长的统治生涯。

随着这些硬件的进步,具有实验性的电子音乐渐渐被欧洲与美国的的艺术家们融入了传统舞曲与流行音乐的特征,变得更具有旋律性,也更加容易为人们所接受。而且随着音响技术的进步,舞厅里再也不需要邀请一支大型的乐队来现场演奏音乐,从而使得派对文化得以发展,而具有电子音乐特征的舞曲很快就受到了大大小小派对的欢迎,这也使得电子舞曲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很快就发展出了她的第一个子风格-disco,并迅速进入日本,与日本的流行音乐结合,j-pop也因此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此后的日本电子舞曲的发展与日本的流行音乐紧密相关,电子音乐制作人开始大量为商业音乐公司供曲,比如90年代中期的著名电子音乐制作人小室哲哉与使用他的音乐的歌手组成的“小室家族”的崛起,使得电子舞曲在日本得到进一步推广与普及。

小室哲哉


·新世纪的发展和挑战

伴随着世界电子音乐的不断发展,此时,trance、trap、eurobeat等电子舞曲的子风格也迅速进入日本。与此同时,日本国内的音乐环境也出现了相当巨大的变化。因为在世纪之交,一个游戏系列,迅速席卷了全日本-东方Project。

由于东方Project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制作人Zun写作的游戏音乐足够抓耳,且加上Zun本人对于改编持开放包容的态度,东方Project系列的音乐很快就被许多音乐人进行改编。之后,日本更是涌现了许许多多的东方Project的同人音乐社团,如Alstroemeria Records、幽閉サテライト、ヾ(゜Д゜)ノハードコアタノシー(hardcore tano*c前身)、Diverse System等等,这些社团创作出了许许多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日本电子音乐,如Bad Apple!! 等等。这些同人音乐由于具有「规模小」「非商业性质」的特点,与欧美音乐厂牌注重单一主题、风格、商业化的特点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导致了今天的日本电子音乐相对欧美而言更加注重旋律与自身灵感的表达,更加不拘泥于风格的局限。但这也同时导致了日本电子音乐相对而言较为糟糕的后期和混音水平(这当然不仅仅同同人社团的发展有关,还与日本人身处的较为糟糕的Soundscape有关系,限于这个问题与本文主题并不太相关,笔者不在此进行过多论述)。许多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日本电子音乐制作人,如Nhato、かめりあ、USAO、Vold等等,都曾经或至今仍然活跃于这些同人音乐社团中。

Konami开发的街机音游SDVX


与此同时,在SEGA,KONAMI等游戏厂商开发的音乐游戏风靡全日本的影响下,日本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们开始制作更加高速、更适合用于游戏的音乐。也因此,Eurobeat也迅速成为整个20世纪末21世纪初日本最为流行的电子音乐风格。今天我们熟知的《Deja Vu》《Take me higher》等经典的Eurobeat风格的曲子,虽然是出自著名的意大利制作人Dave Rodgers之手,但是也能够说明这种风格在日本的风靡。如DJ TAKA与DJ Yoshitaka制作的《Daisuke》,今天依然在音游玩家中风靡(笑)。

因此,由于同人音乐和在21世纪前十年,日本的Trance、Eurobeat发展迅速,并且如織田広之(神崎广/鼻そうめんP)(俺妹/埃罗芒阿老师原画)与Nhato制作的诸多曲目还登上了ASOT,被著名的Trance制作人Armin van Buuren力荐。

2010年后,随着ACG文化的流行,日本的电子音乐制作人也越来越多的尝试将更多可爱的元素融入进电子音乐当中。比如Snail's House,便是在17-18年在全球范围内大热的Future bass风格的重要奠基人物之一。这种可爱元素还影响到如Yunomi、Aiobahn等知名的日系电子音乐制作人,成为他们作品中的重要元素。同时,伴随着硬核、硬派音乐的兴起,同人音乐曲师们纷纷转型,制作作更加高速,听感更加炸裂的音乐。如当下最火的hardcore社团——Hardcore Tano*c,就是在这时开始大放异彩。

HARDCORE TANO*C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David Guetta提出的商业EDM席卷全球的10年代中,日本并没有选择跟上EDM的这股浪潮,而是深挖自己的国内的听众,形成了较为封闭的电子音乐氛围和环境,这也使得日本的电子音乐在欧美流行音乐普遍去旋律化的大潮下,依然以优秀的旋律见长,在海外收获了许多听众。

但是,当代的日本电子音乐界,也依然存在问题。比如,有些曲师在做出比较受欢迎的东西之后就开始逐步固步自封,不去探索新的音色,而是按照原来的套路写出一大堆听上去一模一样的曲子,这也导致了部分日本曲师制作的电子音乐听上去千篇一律,我想,也可能会导致日本电子音乐整体的发展水平会有停滞的危险;而且,有许多的音乐社团已经开始逐步商业化,转型成为一家商业音乐公司,比如前面提到的Hardcore Tano*c,这已经影响到日本的曲师们对于乐曲创新的探索。

总 结

以上,便是日本电子音乐发展的大概历史的介绍。简单的来说,日本的电子音乐发达拥有这些条件:政府和民间的大力参与,电子科技发达的技术优势,社会氛围的浓厚。然而,这些优势,在过去能够支持艺术家们进行较为自由的创作,令日本的电子音乐成为独树一帜的存在;但是现在又随着商业化的加强,这种独创性又在渐渐遭到破坏。日本电子音乐的发展,对于正在面临转型和遭受疫情打击后艰难求生的中国电子音乐行业而言,是值得借鉴与反思的。

浅谈日本电子音乐的发展与对我们的启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