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历险记》之《丁丁在西藏》创作背景及故事细节盘点

《丁丁在西藏》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二十部,于1958年9月开始在《丁丁周刊》上每周连载,至1959年十一月。之后由Casterman出版社整理合集出版。《丁丁在西藏》讲述了丁丁收到以前的我们的老朋友张充仁的信件,并表示即将前来拜访他。不料几天后的新闻报道上报道称张乘坐的飞机失事,无人幸存。丁丁受到“超现实”灵异的指引,决定不顾一切,前往西藏搜救自己好朋友的故事。那么这次的作品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情节及细节呢?

创作背景:
独特的作品
这部作品相信读者粉丝们看完后,能感觉到这部作品中与其他系列作品的与众不同。首先《丁丁在西藏》这部作品中没有大反派,并且只安排了主要人物出场。向日葵教授只在前面露了下脸,杜邦杜庞则根本没有出现,这与上部作品《红海鲨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阿道克船长则在此作中挑起大梁,还有丁丁忠实小狗白雪,她的戏份比以前多了许多,甚至还有“天使与恶魔”般的思想斗争。

这些笑点为故事平添了一抹不可或缺的轻松戏剧气氛。当然还有故事的起因——曾在《蓝莲花》出场并成为丁丁忠实的好朋友张充仁。然而本作并没有像《蓝莲花》那样有张充仁先生参与创作,当时的他还在国内,且已经和身在比利时的埃尔热断了联系。两人直到1981年才在布鲁塞尔重逢。

另外,相信一些老资历的丁丁粉丝读者知道,本作在我们国内有过3次调整。最开始的时候丁丁历险记系列里面是没有本作的,即由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发行的公开版本里没有《丁丁在西藏》,《红海鲨鱼》后就接着《绿宝石失窃案》。之后在2001年,中少版推出了本作,名字是《丁丁在中国西藏》。再往后新出的一版,才是我们现在的《丁丁在西藏》。

创作动机与想法
早在推出《红海鲨鱼》的时候,埃尔热便构思着下一部的主题与方向。他的第一个想法就是将丁丁送回美国,就像此前《丁丁在美洲》那样,帮助印第安人保卫领地,对抗美国大财团。后来他发现这样重走老路对自己的创作是一种倒退,于是放弃了该想法。此外,埃尔热也曾考虑过以内斯特为主线,把此前曾在《独角兽号的秘密》中出场过的另一反派马克西姆兄弟加入进来。然而最后也放弃了这个剧本。就在这时,他的好朋友雅克·范·梅尔克贝克建议他以西藏为背景讲述一个故事。同时,在此前月球两部曲中帮了埃尔热大忙的神秘动物学家伯纳德·休维尔曼斯 (Bernard Heuvelmans)送了一本书《Sur la piste des bêtes ignorées 》(《未知动物的踪迹》)给他,内容主要是世界各地出现过的神秘动物,里面恰好又有着关于西藏的牦牛,雪人等等。

在两边的影响下,加上许久未曾联系而对自己的老朋友张有许多怀念之前。于是在1958年,埃尔热决定将西藏作为丁丁下一部历险记的背景地,并添加张进入故事主线之中。
然而在准备创作时,埃尔热现实的生活又出现了波动。在1956年时,他和他当时的妻子杰尔曼(Germaine Kieckens)出现了感情问题,感情逐渐变淡。而之后在1958创作时,埃尔热工作室新聘请了一位年轻的画师范妮(Fanny Vlamynck)。两人很快就擦出了火花。然而由于埃尔热天主教教义的影响,年龄及工作压力下,埃尔热精神崩溃了。在此期间,他连发恶梦,梦中他看到了他所描述的“白色的美丽和残酷的图像——他无法解释的白色和雪的景象。”引自《埃尔热访谈录》第178页)。

这些诡异又无尽的噩梦,使得他前往瑞士求助一位荣格学生的心理医生。医生建议他停止工作并休息一段时间。“但是我并没有选择停止”(引自《埃尔热访谈录》第58页),他拒绝放弃创作丁丁,并且也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直面问题。埃尔热的这次选择与行动也被埃尔热直接反映在了本作中,并成为了故事主线——所有人都认为张已经死了,丁丁却坚持要去搜救他。在瑞士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埃尔热回到布鲁塞尔与妻子好聚好散,选择离开了杰尔曼并于范妮选择了在一起。此后,埃尔热与范妮开始了新的生活,并在工作室共同创作之后的丁丁。因此,本作《丁丁在西藏》就是埃尔热在经历了这些事情后创作出来的,在所有丁丁系列作品中独树一帜。在书中,埃尔热借着丁丁坦率地流露当时自己的伤心感情——丁丁感怀张的离去而流露感情(这可是丁丁第二次流泪,并且两次流泪都是为张而流)

之后丁丁不畏艰险,沉着冷静,出发寻找张——埃尔热鼓起勇气直面并解决自己的感情问题等等。到最后成功解救张——解决了自己的梦魇,找回到属于自己的平静。并且整个故事也发生在白雪皑皑的西藏,对应了自己此前的无尽的白色噩梦。也难怪埃尔热认为这是他最喜欢的《丁丁历险记》,这确是代表了自己在当时努力与心境的变化。

丁丁的旅程
丁丁、船长和向日葵教授来到法国阿尔卑斯山的一处度假胜地,三人正享受着愉快轻松的度假之旅。丁丁爬山回到旅馆,和船长一同读到一篇喜马拉雅山飞机失事的新闻报导。当天晚上,丁丁打盹的时候梦见到自己的老朋友张在雪地向丁丁呼救的场景。


第二天,丁丁收到转发过来的信件,原来是张在香港给他寄的,并说明他将乘坐尼泊尔的飞机前往欧洲与丁丁见面。张信中所说的航班途径地名字与新闻报导的一模一样。深感不妙的丁丁与船长翻开最新报纸,里面报道了张正是乘坐了那趟不幸的航班,并报道称救援队抵达现场完成搜救,无人幸免。然而丁丁想起来昨天打盹时张向他呼救的那场梦,坚信张还活着,并且要马上出发前往营救。拗不过丁丁的船长只好陪同他前去。


两天后,丁丁和船长二人抵达新德里。他们将在印度首都转机前往尼泊尔的首都加德满都。


由于转乘航班在3个小时后,因此丁丁和船长接受空乘服务员的建议,游览新德里当地。






丁丁在游览新德里的名胜古迹一时忘记了时间,阿道克船长提醒到注意航班的时间。最后他们搭乘了辆出租车及时赶上了飞机。


第二天上午,飞机抵达了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丁丁和船长下飞机后就登门拜访了机场管理局,并打听那次搜救行动的一些事情。机场主管尽管不建议丁丁做出疯狂的举动,但最后还是留下了那次搜救行动的一些人员名单,看看他们里面有谁会愿意和丁丁重新去到那片危险的地方。




离开机场后,丁丁准备去拜访此前张在信中提及的尼泊尔当地的一位张的叔叔。两人来到一座寺庙旁,和张的叔叔程立金见面了。

一番交谈后,程的儿子推举了一位当地的向导叫塔基。他是夏尔巴人并且也是那次搜救队的其中一员,有着丰富的登山经验并且熟识当地环境。丁丁和船长找到塔基,他却不愿意带领两人前去,理由是当地喜马拉雅山环境十分恶劣且非常危险。去的人会十分艰苦且有风险,而失踪的张活着的希望更加渺茫。他不愿意为了一个不明确的目的而让大家一起冒险。


然而丁丁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决定自己收拾行囊独自出发。最后还是阿道克船长厉害,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亲自说服了塔基并许诺重金。最后,在塔基的安排下,一行人出发前往飞机地点。




在路途上,船长的耐力不足,很快就掉了队。船长气不过,从背包中掏出一大瓶威士忌一饮而尽。果不其然他就跟打了鸡血一样楞头就往前冲了。


遥远的路途还在继续,他们翻山涉水。晚上还能听到收音机播放的边卡的歌,真是太幸福了


行走了一段时间后,一行人终于抵达喜马拉雅山脚下,已经可以看见雪山了。他们先行吃饭休息,准备明天翻过雪山前往飞机残骸处。吃饭的时候雪山传来阵阵的吼叫声,塔基和夏尔巴的挑夫惊恐万分,他们说是“雪人”,并十分惊恐地和丁丁船长说着当地有关“雪人”的各种传说。



第二天一行人继续出发,然而当他们走在一处雪地时发现了雪人的脚印,还有阿道克船长的一只空酒瓶。那三名胆怯的挑夫丢下行李逃跑了,现在只剩下丁丁、船长和塔基三人。丁丁决定三人挑选好必要的物资并三人分担,继续前进。最后在第二天,他们抵达了飞机失事地点。


三人在飞机残骸附近扎营安顿好,准备第二天回到村子离去,而丁丁选择在附近侦察一下。丁丁凭借着自己一贯敏锐的嗅觉和侦探头脑,在附近的一处山洞中发现了张还活着的证据。


之后丁丁在途中碰到了场大雪,掉进一个坑底中。幸亏白雪拼命呼喊着,船长和塔基终于找到了丁丁。三人在第二天准备好手电筒等装备再次抵达了那个洞穴,并证实了张在飞机失事后幸存了下来并躲在了这个洞穴里避难。

然而张接下来在何处,三人却并没有头绪。塔基劝说丁丁此地太危险,张在茫茫雪山中无处可寻,建议放弃。在第二天,正当三人准备回去村子时,丁丁看见远处的一座山的岩石处挂着一条黄色的围巾。丁丁觉得这是张留下的一条信息,于是决定攀上那座山查看。



在尝试攀登悬崖时,阿道克船长搭手的岩石碎了并悬在半空中无法依靠自己攀爬。这危及了用同一条救生绳索绑在他身上的丁丁。阿道克船长告诉丁丁割断绳子来救自己,但丁丁拒绝了。船长最后试图自己用刀子亲自切断绳索,但是刀掉了。就在这危机时刻,塔基回来了并且救了丁丁和船长两人。


他们继续往前走,并试着在雪山上露营过夜。然而遇上大风雪,三人失去了帐篷。为了避免被冻住,三人必须继续跋涉,中途不能有一刻休息停留。三人行走在一处地方时,发现山脚下的一座喇嘛寺庙。就在此时三人突遇雪崩,音讯全无。


山脚下的寺庙中,所有喇嘛都目睹了这场雪崩。突然一位叫祥光法师慢慢地浮空而起(通灵腾空),他在幻象中看到并向旁边的法师描述了丁丁三人遇到危险的场景。

就在此时,白雪趴在晕倒在地的丁丁不断地唤醒他,一只牦牛靠近丁丁旁试图调走那条围巾,却唤醒了丁丁。


丁丁的脚扭伤了,并且虚弱得无法继续行走。他给白雪写了一张纸条让他转递到寺庙求救。白雪跑的途中被一根大骨头吸引住,丢失了求救纸条。但白雪还是跑到寺庙中,吸引了各位僧侣的注意。有一位喇嘛记住了祥光法师的幻象信息并认出了白雪。最后在寺庙喇嘛的帮助下,丁丁、船长和塔基三人安全得救了。

丁丁、阿道克船长和塔基三人在寺庙中休息好了并恢复了知觉。他们来到大方丈面前,方丈欢迎了三人,并询问了到来的目的。丁丁如实将自己三人的经历说了出来。但是方丈考虑到寻找张确实无从查找,建议丁丁放弃。



就在三人准备跟随商队回到尼泊尔时,给丁丁送围巾的那位祥光法师又浮空而起。这次他描述了张还活着的幻象,并且和“雪人”在一处叫牦牛嘴的山洞中。丁丁回到寺庙中,和方丈证实了祥光法师所说的所有事情和细节。于是丁丁和船长继续前行,来到牦牛嘴附近的沙拉邦村中,准备从雪人手中解救出张。


在沙拉邦村,丁丁和船长受到村民的热情欢迎。村长奉茶接待了丁丁,并和他们说牦牛嘴十分危险,上星期雪人米固还杀死了一头牦牛,建议丁丁不要前去。最后,在一个小朋友的指导下,两人来到了牦牛的死亡现场。白雪在这个时候闻到了气味,一路追踪了一天,最后在一处山洞附近埋伏起来。






三天后,等待已久的两人终于发现了动静。那个雪人从一处洞穴中走了出去。丁丁见机不可失,提议自己独自一人进去洞穴中查找张的下落,而船长在洞外把风。

皇天不负有心人,丁丁在雪人洞穴的深处找到了虚弱的张,两人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

然而在洞外把风的船长又大意了,他没有看到雪人从外面回来。那个雪人径直走入洞中,拦住了正在搀扶张出洞的丁丁。就在雪人准备扑向丁丁时,它却误碰了挂在丁丁脖子上的照相机。照相机发出刺眼的光惊吓到了雪人,它慌张地逃跑了。丁丁和船长趁此机会赶紧带着张撤离。



在回村子的路上,张说出了自己的经历:原来他是事故的唯一幸存者,在他醒来后发现机身已经被冰雪覆盖,不得已只能往前走,最后在一处洞穴中逗留了下来。休息醒来后却发现一只类人猿似的“雪人”找到了张。然而这个雪人并没有加害张,反而在这等恶劣的环境下为张找到不少食物。然而缺少衣物的张很快就发烧生病了,而雪人对于搜救队的到来反而十分慌张,将张抱的远远的,最后就来到了刚刚的洞穴。

回到沙拉邦村,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送张到寺庙治病。而波佩岭寺庙的大方丈对丁丁远道欢迎,并赠送一条哈达来表达对丁丁船长勇气与友谊的证明。


最后,在寺庙的治疗下,张很快就恢复了。一周后,丁丁、船长和张三人跟随着商队前往尼泊尔返回欧洲。而悲伤的雪人在远处注视着他们离去。


结语:
埃尔热把这本《丁丁在西藏》称为“一曲友谊的赞歌”(引自《埃尔热访谈录》第177页)。故事里,对友谊的歌颂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不仅是主线剧情丁丁为了拯救张不畏艰险,而船长尽管嘴上嫌弃,但对丁丁始终不离不弃的船长又何尝不是如此呢?甚至在故事后期爬山时失足,船长也要牺牲自己;还有善解人意的雪人。埃尔热从一开始就把它刻画得通人性,具有人情味,一点也不可憎(引自《埃尔热访谈录》第180页)。它在事故后救了张并给他充足的食物和照顾,可能在它眼中看来张也是他的朋友。漫画最后埃尔热刻画了“雪人”依依不舍的一幕就是证明。因此本作在漫画界和文学界评论家中、在成年人视角的眼中普遍广受好评,认为是在普通漫画上添加了更高的一层情感元素和精神维度,使读者有更加深刻的感触。也因此本作被认为是独立于其他丁丁系列作品以外的“终极的丁丁书”。

而对于没有太多想法的青少年读者眼中,尽管本作没有其他丁丁作品中那么的热血冒险的剧情,但在埃尔热一如既往地对真实细节的严格把控(里面的所有人物如尼泊尔、夏尔巴人、喜马拉雅山山、西藏的寺庙及喇嘛等等,都是基于第一手资料资料如新闻剪报,《国家地理杂志》等等真实绘画的)以及他高超的剧情安排下,船长不时地增添许多笑料,小读者们也一样看得津津有味,并成为全世界许多青少年了解我国神秘西藏的一部优秀的漫画作品。埃尔热在自己复杂的婚姻情感,以及对张的友谊怀念之下,创作了这次的作品。那么之后他能否走出阴霾,创作出下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敬请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