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缅之战:李定国和白文选保卫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搏
1659年二月,明清两军之间最后一场大规模血战磨盘山之战爆发,吴三桂军遭到重创,而李定国军(参战官兵)几乎全军覆没,六千余精锐官兵只有不到两千人退出了战场。十几天之后,明朝巩昌王白文选和李定国余部相聚于木邦,二人商议之后决定前往缅甸将皇帝接回,因为九五之尊的皇帝大人居然直接逃出国门,这对于尚在各地抵抗的明军的士气有不利的影响。

但在磨盘山战役之前,皇帝大人逃入缅甸,缅甸一方要求入境的明方人员必须交出武装,奉李定国之命护卫皇帝的靳统武等人拒绝交出武器,但是又不敢直接将皇帝挟持,所以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皇帝大人一去不复返。其实像这种情况,就是对方提出了交出武器的要求,已经应该引起注意了,跟随皇帝进入缅甸境内的人本身就不多,按照《狩缅纪事》记载皇帝随从人员仅640人,剩余900多人由总兵潘世荣保护,缅甸一方要求他们交出武器,那这就是把皇帝最后的自卫手段也给消除掉了,无论当时缅甸人的态度究竟怎样,当皇帝和他的随从空着手进入缅甸人的控制之下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成为了砧板上的鱼肉了。明朝取代了清朝,缅甸这样的国家肯定是要和中原大国搞好关系,那谁是最好的见面礼呢?不言而喻。

所以把皇帝捞出来是李定国等人必须要办的一件事。但是咱们在前面也说过,这么一个大宝贝在手里,谁愿意轻易撒手呢?缅甸人也不例外。所以白文选一连派出了12名使者向缅甸一方说明情况,结果都是一去不复返,不仅如此,缅甸一方还公然跑到明军营内抢马。所谓落难的凤凰不如鸡,大明王朝昔日是如何风光,结果到今天皇帝都直接逃进了异国他乡,谁还会把你们这些残兵败将放在眼里?但是虽说有句话叫作“落难的凤凰不如鸡”那还有一句话叫作“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当缅甸一方的一二百人冲进明军大营抢马的时候,白文选终于被激怒了,于是发兵追杀这些抢马贼,这些缅甸人无路可逃,要么被明军杀死,要么被溺死在河中。河对岸的缅甸军队主力也早已做好了准备,数十万人严阵以待,当然这个数字肯定也是有夸大的,但缅甸人所能调集的力量确实要比明军多。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白文选以木筏运兵渡河,刚刚度了100多名骑兵,白文选就命令在对岸吹起号角,100多名勇士奋勇向前,人数众多的缅甸军居然被这100多人冲乱了阵脚,明军精兵陆续过河,一战杀死近万名缅军,残余的缅甸人只能龟缩进城堡中。但胜利的代价也是惨重的,白文选的部队在这次大战中损失了大约十 分之三到十 分之四的兵力,不少人溺死在河中,明军的处境更加艰难,缅甸人将城外的房屋焚毁殆尽,白文选的部队损失惨重,同时又得不到给养,又害怕缅甸人伤害皇帝,只能被迫退兵。

到四月份,广昌侯高文贵、怀仁侯吴子圣部明军也准备到缅甸迎接圣驾,结果缅甸人依旧拒绝送出皇帝,二将大怒,明军再次和缅甸方发生冲突,缅甸军队依旧不敌,明军一举杀入蛮莫,缅方惊恐之下强迫永历皇帝派人叫二将退兵,高文贵接到圣旨之后悲愤异常,退兵之后不久就病死了,吴子圣在此之后继续坚持抗清,但是西南环境恶劣,部下兵马阵亡者逃亡者病死者不计其数,最终不得不向吴三桂投降,此时吴子圣部仅剩下官兵640人。

什么叫投鼠忌器?这就叫投鼠忌器。各路明军残兵败将可以打赢缅甸人100次,而缅甸人只要把皇帝送给吴三桂,那李定国白文选高文贵们就永远输了。所以在这里不得不再吐槽一下朱由榔这位最后的大明皇帝和他身边的公卿们,不仅逃入缅甸,而且还像缅甸人交出了防身武器,他前后的行为仅用“昏庸”二字已经不足以去形容这种行为了。当白文选杀得缅甸人落花流水的时候,缅甸人大肆洗劫潘世荣一路的明方人员,行李马匹被洗劫殆尽,人也被缅人“各引夷寨而去”,每家每户只容得一人,潘世荣最早被缅甸人哄骗,此时才知道缅甸人不怀好意,于是“仰天椎心而死”,内使江国泰,总兵江承德激愤异常,但也无可奈何,最终自缢而死,总兵温如珍和岷王世子带领90人跟暹罗人而去。

缅甸人又去逼问皇帝“尔到我家避难,缘何杀我地方?”在得到皇帝的命令明军退兵的手书之后,又禁止永历官员出城,防止有人泄露明方人员和皇帝在缅甸的详细情况,最终派了缅甸人去给白文选送信。而当高文贵、吴子圣二人大战缅军于蛮莫时,缅甸人故伎重施,强迫皇帝再次下诏书让明军撤退,寄人篱下的皇帝当然只能照做。

到八月中旬,缅甸人以“吃咒水”为借口,诱杀了包括黔国公沐天波以及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在内的明朝大臣四十二人,又大肆抢掠皇帝的驻地,杀害了三百人。直至1662年一月,缅甸一方将皇帝交给了吴三桂。五个月后,这位最后的大明皇帝和自己年仅十二岁的儿子哀愍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吴三桂杀害,不到一个月后,李定国病死,李定国之子李嗣兴带领父亲残余旧部1200人到昆明向吴三桂投诚,永历朝廷就此灭亡。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