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相和,自我谐和 2015年 上海卷 满分优秀范文爆款文案鉴赏
软硬相和,自我谐和
洋洋五千言神秘而辽远的《老子》中有这样的话语:“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只有音与声相和,才能交织出和谐的韵律;作为独立的人类个体,我们的内心也是坚硬与柔软并存,必以合适的方式面对这种存在状态,方能造就谐和的自我。
我们的内心可以柔情温婉,也可以坚韧刚劲。民国时期有很多养尊处优的大家小姐,在温存雅致的氛围中成长,柔情似水,温情楚楚,后来战争突起,风云忽变,在生存环境的剧烈摇摆下,很多大家闺秀都不是软弱绝倒,而是调动起内心坚韧的一面,支撑起家人的生活。中国古典诗词研究界的叶嘉莹先生、复旦校花严幼韵女士,无不如此。正是这种刚柔相济,使她们内心谐和,叶嘉莹先生才能在高龄之下精神矍铄,身体已老,但心灵还在诗词研究上生生不已;严幼韵女士才能始终保持高雅仪态,身体也已年过百年,精神依然自在活泼。
我们的内心应该要追求柔软的感性,也应该握住冰冷的理性。我们可以带着丰富的情感来体验人生,情感的悸动会给我们生命的惊喜,然而,一味跟着感觉前行,人必定会迷失自我,不知所来为何。当然,如果只以绝对理性作为自己的导引,固然可以活得清晰,目标明确,但似乎也会错失柔软的呵护,也会失去体验感性之美的契机。莎翁的剧本,以理性的角度看,处处都是张扬的激情与夸张的文采,但正是这种永恒的艺术的感性之美,“引导我们上升”。英国的罗素研究数学与哲学,对一个事物总有犀利澄澈的分析,是非黑白,过往将来,至今看来仍震彻人心,但他同时也是感性发达的人,他有“对知识的渴求”,更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人类苦难不可抑止的同情”,他是一个非常和谐的个体,因此才在学术研究上十分出色,更在人际交往中张弛自如。
心中都有柔软与坚硬,如何调动软硬,才是终极的大智慧,它会造就一个真正和谐的人。而老子的“音声相和”中,音与声的比重,也是最后是否能奏出和谐旋律的重点。其实本能的反应会帮助我们调和软硬的比例,但要更精进,每个个体必须从自己的特性出发,去感悟,去试炼,去无限接近最和谐的自我。
一个和谐的自我,里面必定深藏着一份高贵独立,还深藏着一份亲切可依。
这篇作文以调和人内心坚硬与柔软的关系为主题,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谐和状态。以下是我对这篇文章评为满分的分析和解读: 1. 主题明确:文章明确表达了内心软硬相合、自我谐和的主题,并通过对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的描述,展示了软硬相济所带来的谐和和成长。 2. 观点鲜明:文章明确表达了对内心软硬相合的认同和赞赏。通过叶嘉莹、严幼韵等人的例子,以及莎士比亚和罗素的作品的分析,更具体地展示了软硬相合的重要性和价值。观点鲜明,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语言优美:文章语言流畅,用词准确,表达清晰。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如类比、对比等,增加了文章的表现力。语言简练有力,文采斐然。 4. 直接证据:文章通过描写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和文学作品的例子,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来支持观点和论述。这些例子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信度,提升了文章的品质。 要写出类似的满分作文,可以考虑以下方法: 1. 主题明确:确定自己的主题和立场,并围绕主题展开。主题要与时代和社会现实相关,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 具体例证:通过提供具体而恰当的例子、事实、统计数据等,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这些例子要与主题紧密相关,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接受自己的观点。 3. 观点鲜明: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有力的论据和例证来支持观点。观点要有独特性和独到的见解,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4. 语言表达:选择准确、生动的词汇,用简洁明了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可以运用修辞手法、比喻等手段,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和思考,积累素材和观点。多阅读优秀的范文,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逻辑结构。通过实践和反思,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要注重细节和语言的准确性,以及与文章主题相关的例子和论据的运用。只有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写出如此优秀的满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