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从现实到幻想的学科
在义务教育学年段,有一门学科叫做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但因为社会习惯的原因,我们常把这门学科叫做政治。
在小学阶段,政治并不重要,从它经常被各科老师占课这一现象就可以看出,相应的,小学阶段别说政治算入总分了,连考试都没有。但到了初中就不一样了,大部分地区政治都会算入中考总分,而随着近年来中考对于人才选拔的要求逐渐提高,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政治这一门学科在初中阶段也逐渐得到重视。
从以上的一段话我们不难看出,现代的初中政治教育,本质上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国家所要求的人才。也就是说,现在的初中政治,不是开发学生的潜能,而是要求学生认同国家所指定的标准,大部分的中学学科教学也都是这个样子,但我认为,政治这门学科,本不应如此。
在此之前,我先说明一下我的个人情况。我初一政治一开始是63分(均按100分制),然后提到了80分上下。初二开始除了初三一次考试之外,没有掉出全班前五,而中考也是取得了45/50(折合90分)的优秀成绩,并且在校期间也多次受到政治老师的表扬,我想我有资格区评论一下初中的政治学科。
初中的政治准确来说是道德与法治,总共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个人成长教育,社会规则教育和国情教育。
1.个人成长教育方面
个人成长方面主要集中在七年级的内容。正如初一拿到书的那一刻,翻开书第一课就是将初中与小学的差别。这个引导,我认为写的还是不错的,以初中生活的变化为开始,符合学生的状况,这一课贴近学生生活的特点,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而整个第一单元也都围绕着学生的普遍烦恼:新生活,学习和自我成长展开,简单介绍了认识自我的方法。第二,第三单元围绕着校园内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展开。第四单元则给学生简单提了一下生命哲学。
虽说看着好似没什么问题,但我由于个人原因,在学到校园内与同学人际交往的时候多少是有点唱反调的。毕竟,课本上教的只是一般情况,只告诉了我们这种普通人该怎么跟另一些普通人搞好关系。现实中不只有普通人,学校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智力超群的,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极度不学好的,但课本没有告诉我们该怎么与他们交往,这就造成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而这,也反映了初中政治教育的不全面,不够贴近现实。
而初中政治在七年级下册讲了一下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这里我要单独拎出来讲一下。
说实话,我认为这一章节写的不好。从形式上来看,义务教育是要全面普及,追求把知识教给每一个人。但这一章节,明显是写给生活中较为开朗,积极,阳光向上的人及少部分一般人的。这一章节的内容也做不到让有特殊烦恼的学生接受。因此,这一章节与现实有脱节,又一次突出了初中政治教育的不现实,而这一章节也没有做到教育的全面性。
好在,一般的学生在13岁不会过多地去质疑课本。
2.社会规则教育方面
关于社会规则,主要还是集中在八年级。整体的顺序是从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开始,到八年级全学年结束。
社会规则无疑是三个部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以我的例子来看,七年级下册的期末考试,这一方面的知识量只占了25%,但二卷中它这一部分占到了70%,因为我当时只背了这一部分,二卷却能拿到30(/40)。由此,可以看出社会规则教育在初中政治教育中的地位。
八年级一整年都是在讲社会规则。八年级上册较为综合,包括了法律,道德和少部分国情教育。八年级下册就比较专一了,四个单元全是在讲宪法。
就社会规则教育这方面,教育局写的还是不错的,但其实是因为其客观性太强,写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八年级向学生们介绍了法律的一些内容,还相对详细地介绍了宪法的内容,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这些我认为没有什么问题,学生接受了法治教育,法治意识增强,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也会更加浓厚。而这一方面也没有与现实脱节,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基本常识。而写的较为客观,也能让所以的学生接受。从各方面来看,初中政治的社会规则教育都完成了它的使命。
九年级就到了国情教育方面,但因为一些不可抗因素,我只能尽量讲少点。不过现在马上就要到下午6点了,我要先去吃饭了……
总的来说,初中政治在个人成长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但在社会规则教育方面做得很到位。从应试教育角度来看,初中政治已经合格了。但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能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子就要看学生个人的悟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