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二十四)——靖难之役

2022-11-14 11:05 作者:永远的韩梅梅  | 我要投稿

本文以单田芳先生的《燕王扫北》为蓝本,但与《明英烈》、《大明英烈》的毛病一样,明代的评书,严重与史诗不符:朱元璋的正妻马皇后,乃是老朱的糟糠之妻,辅佐丈夫打天下,极其贤惠,经常劝解丈夫。而马皇后去世后,再无人可以拦住朱元璋,性情大变的老朱用胡惟庸案、蓝玉案将开国功臣屠戮殆尽。但书中却将其塑造成“吕后”式的后宫弄权的奸后。

而四皇子朱棣,起兵造反,夺了侄子建文帝的天下,评书中却为其遮掩、美化了谋反一事,抹黑马皇后,编造出韩马两党,迫害朱棣,逼其造反。一旦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后,很难再接受这三套评书。估计这也是评书艺术没落的原因之一吧。

回归正文

话说,明朝天下安定之后,朱元璋阴险猜忌的本性逐渐暴漏出来,游武庙骂走刘伯温,白马汗害死徐达,炮打庆功楼,屠戮开国重臣

朱元璋年老多病,越发听信枕边风,马皇后逐渐干政。国舅马兰、驸马韩金虎是马皇后的左膀右臂,两人结党营私,朝政逐渐被韩马两党所把持。

马大脚一夜封十王,四皇子扫北路上劫难多

皇太子朱标死后,一下子诸皇子都有机会成为继承人。马皇后一边撺掇朱元璋立皇太孙朱允炆为继承人;一边连夜将朱家皇子封王,命其速离南京赴封地上任。其中四皇子朱棣颇有雄才大略,是诸皇子中的佼佼者,但非马皇后所生,为韩马两党所猜忌。

朱棣被封为燕王,藩地为北地燕京(元大都)。马皇后下旨让其领兵扫北,追击元军,但却只给其三千老弱残兵,却没派一名将领。朱棣只得带领着残兵赶奔燕京。韩马两党撺掇北上路途中的各方势力,围追堵截,企图害死燕王朱棣。

常遇春之孙常横,因打死国舅马兰之子,被朝廷所通缉,亡命天涯。碰巧撞到燕王遇险,将其解救出来。因此,他成为燕王麾下第一员大将,一路上将其护送到燕京城。途中狗皮道人张三丰多次相助,并向朱棣推荐“道衍和尚”姚广孝,称其才能远在师弟刘伯温之上。

果然,朱棣一到燕京,姚广孝主动来投,要助其成大事。

传说:在南京时,“妖僧”姚广孝曾到燕王府求见,与朱棣相谈甚欢,声称要送朱棣一顶白帽子。“王”上加“白”,乃是一个“皇”字,暗指要助朱棣称帝。姚广孝被称为妖僧,皆因其不好名利,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抱负:用自己的能力,辅佐出一位皇帝,也就是“帮人造反”。朱棣成功之后,重用于他,但他却丝毫不贪图权利,依旧以出家人自处。

有人称靖难之役,完全是其一手策划的。

此时的燕京,早已不是当年的元大都,而今已是破败不堪,民生凋敝。守将常茂、于皋等人多次向朝廷申请粮饷,但朝廷置之不理。炮打庆功楼等事件之后,几人看透了他老朱的心肠歹毒,便挂印逃走,任凭燕京城自生自灭。也因明朝守军的不足,北元的残余势力也逐渐渗透进来。

姚广孝建议朱棣先集中精力发展燕京,巩固自己的根基,并拿出一份振兴燕京的计划书。但任何发展都离不开钱,如何筹集款项,成为当务之急。

襄阳王义子沈万三,年少时与朱元璋结仇,现如今他就在燕京,且富可敌国,被人称为“活财神”。坊间都说他有个聚宝盆,可以变出花不完的银子。

朱棣与姚广孝一起登门拜访沈万三,请其出钱助燕王成事,今后必将加倍奉还。老谋深算的沈万三本想推脱,但朱棣依姚广孝之计,威逼利诱、恩威并施。

最终两家达成联盟,朱棣迎娶沈万三之女做侧王妃,沈万三则全力资助女婿朱棣。而朱棣的正牌王妃是中山王徐达之女,这是朱元璋定下的亲事。

传说:沈万三命人将其埋在地里的银子都挖出来,整整挖了三个大坑。而后引水注入这三个大坑,北京城这才有了什刹海、北海、中南海。

有了钱朱棣一边大规模改造燕京城,一边招兵买马。花枪将田再彪,一出世就跟无敌将常茂战成平手。他也是在朱棣被人追杀时救驾有功,成为朱棣的原始班底,日后起兵时成为元帅,而“投燕第一将”常横则为先锋官。

洪武帝夜斩五老将,燕王丧母挂孝南

皇后马大脚得知被外放的老四朱棣,在燕京干的风生水起,兵强马壮。担心日后他若起兵谋反,宫中、朝内之人与其里应外合,因此决定先下手为强,除去隐患。

首先,她毒死朱棣的生母翁娘娘。随后,以“臣戏君妻”为借口,害死“十王殿下李文忠。

李文忠本是朱元璋亲姐姐所生,是其亲外甥,当年朱元璋失手,重伤其父。而他姐夫会相面,看出朱元璋有皇帝像,便在临终前要求朱答应封自己儿子为王。朱元璋虽莫名其妙,但在此情景之下就随口应下。此后做了皇上,兑现诺言,封了李文忠十个王位,因此被称为“十王”殿下。

常遇春在外驻守雁门关,元军入侵遍派几名老臣忠国公伍殿章、英国公宁伯标、颖国公傅友德等来京城搬兵。几人找到十王李文忠,十万火急,李文忠一刻不敢耽搁,深夜进宫求见洪武帝。

宫里太监带他来到杨贵妃所在的长乐宫,朱元璋刚服了丹药在宫内养神,杨贵妃留住李文忠,见其年轻英俊,远胜老糟头子朱元璋,就言语调戏。李文忠大怒,转身而去。杨贵妃则恶人先告状,去马皇后处说李文忠调戏自己。马皇后一眼就看穿了她的把戏,但正好借此时除掉十王殿下。

朱元璋得知外甥不顾伦常,调戏自己的爱妃,开始不信,但见马皇后与杨贵妃一口咬定。最终还是让金瓜武士当场将外甥击杀。

伍殿章等几位老将得知后,闯进皇宫,在金殿之上大骂朱元璋,也被其下令金瓜击顶。不仅如此,还要抄家灭门。几位老将之子,得到消息后,立刻逃之夭夭。

翁娘娘的死讯传到燕京,燕王得知母亲被害大怒,与军师姚广孝商定后,打出“清君侧”的旗号,挂孝南征。这就是著名的“靖难之役”

此时,有些版本中,朱元璋已死,传位给皇太孙朱允炆。但新皇帝年纪太小,又性格懦弱,实际上由太皇太后马大脚代为掌权。

单老的评书《燕王扫北》中,朱元璋虽已并入膏肓,但依旧活着,朝中马娘娘独揽大权,韩马两党把持朝政。

朱沐英战死,韩金虎父子双亡

开国元勋被朱元璋屠戮殆尽,但他们的儿孙却投靠燕王,跟随朱棣一起“儿子打老子”,造老朱家自己的反。随着南征的进行,常茂、于皋、高彦平等人逐渐归队,大伙儿又合兵一处。

被分封到云南的沐儿王朱沐英,兵强马壮。朱元璋调这位义子,来对付四儿子朱棣。朱沐英与常茂等人本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这一次各位其主,战到一处。燕王招降了朱沐英,倒反关隘之时,朱沐英顺手抓住了驸马韩金虎,送给燕王制裁。

韩金虎却被火龙祖张天杰救走,前文书中张天杰帮助元顺帝对付明军,其布下的“万兽火光阵”但被徐方等人所破。这次他二入中原,继续助元灭明。他跟韩金虎合作,要共同对付燕王,并逼其签下文书,约定以黄河为界,元明各占一边。

朱元璋得知后大怒,要斩这个卖国求荣的驸马。外孙韩宝站出来替父请情,并展示绝艺,要战胜燕王叛军,荡平北元。这才救下韩金虎。

两军阵前,韩宝凭借月牙弓、削首飞镰两大绝艺,斩杀了朱沐英父子。常茂见到好兄弟战死,心痛不已,带兵前去报仇。

常茂面粗心细,一肚子坏水。他知道韩宝有绝招,便派于化龙、孟九公两位老将上阵,自己躲在后面仔细观察。

于化龙、孟九公两人的女儿都嫁给了常茂的大哥常胜,这两人与老常家沾亲带故,其中一位还是常横的亲姥爷。常茂嫌弃他们几番三次的阵前“投降”行为,先是被明军围困,就坡下驴背叛大元,投靠了朱元璋。这一次,又背叛老朱,从了小朱。于是,就故意派他们去送死。

韩宝不知是计,果然用绝招杀了两位老将。常茂瞅出端倪,亲自上阵,没等韩宝出手,先用“五龙抓”将其拿下。燕军斩了韩宝,为死伤的将领报仇。

后来韩宝的师傅哭面佛为徒弟报仇,又联合火龙祖张天成,但都被徐方与几位老侠客所败。这部分内容更像是短打公案书,攻山灭寨,两方绿林豪杰比武争斗。

最终,朱元璋咽气,燕王打入南京城。马皇后在后宫自尽,国舅马兰、驸马韩金虎放火点燃皇宫,双双丧命火海之中。小皇帝朱允炆则消失在这场大火之中,无人知其踪迹。

燕王南京登基,做了永乐大帝,迁都燕京。燕王扫北的故事正式结束。

影视作品

大明天子

2005年的电视剧,由鲍国安出演洪武帝,高虎出演建文帝,申军谊扮演永乐帝。本剧正面讲述靖难之役,不像评书中那样颠倒黑白,值得一看。

朱元璋为了孙子朱允炆的江山牢固,煞费苦心。怕孙子镇不住那些开国功臣,就一个个替其除去。又担心发生战事,无人为其出战,就分封各儿子为藩王,带兵驻边。

谁知道“机关算尽终成空”,谋反的正是他分封那个的好儿子朱棣,而乖孙孙朱允炆却发现满朝文武,没有一员可用之将。最终,纸上谈兵的李景隆(李文忠之子),断送了自己的江山。

山河月明

2022年的新剧,陈宝国出演朱元璋,冯绍峰的朱棣,王绘春出演姚广孝。这是导演高希希多年之后的又一力作,有众多老戏骨参与。质量如何,能否达到当年高导新三国的水准,尚待观察。

明英烈评书宇宙

明代几本书的特点就是,袍带书与对应的短打书相呼应,故事互有衔接。从某种程度上,几本短打书补全了袍带书中的剧情。

洪武剑侠图

左班丞相李善长之子御侠客李飞,在酒楼失手打死了国舅,被关进刑部大牢。马娘娘假传圣旨要将其斩首,军师刘伯温用“偷龙换凤”之计将其掉包。法场上假李飞被人截杀,真李飞躲过一劫。

蓝面瘟神于皋,为报父仇,夜入皇宫寄柬留刀同时盗走国宝十二元辰炉。朱元璋让李飞待罪立功,追回国宝。

峨眉会开擂,于皋击败徐方、压制李剑飞,但还是被高人所抓,被李剑飞等人带回南京领罪。最终于皋归降大明。

本故事补全了“大明英烈”中草草带过的,明明与明军有父仇的于皋,又加入了明军。之后与徐达冲突升级,两军对垒时,刀劈元帅徐达。

燕王剑侠图

朱元璋死后,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并择定三月初三举行登基大典,因命特使于皋去燕京迎接徐、沈两位王妃。

瓦剌国汗王乘朱棣立国未稳,派贼徒劫持了两位王妃,企图以此要挟燕王。同时,驸马韩金虎的儿子韩亮也招兵买马、攻城掠地,在九江自立为永王,并收买内奸,派遣刺客,意欲颠覆大明。

方、徐轮、朱永杰等人临危受命,在武林高侠张三丰、罗道爷、吴祯等老侠客的协助下,与道火龙祖张天成等斗智斗勇,攻山克寨,最终,捣毁匪救出

胡大海等人带领明军攻克九江,生擒韩亮,但儿子胡德济战死。而后北上进攻瓦剌,元朝大将脱金龙阵亡,明军攻入金马城,火龙祖张天杰彻底灭亡。解决了边患,大明江山得以巩固。

永乐剑侠

永乐十二年,朱棣因朝泰山而离开南京,怀王朱珺趁此机会发动政变,妄图夺取王位。留守京中的兵马大元帅田再镖、勇安王常茂等众将的浴血奋战,才平息了叛乱,使京城恢复了太平。

怀王失败后带众叛将转入琅琊山,妄图东山再起。常茂受命率大军前去征讨,但几遇顽抗,困难重重。面对国难,众武林高手、保国义士纷纷出手相助,这才同心协力攻克了琅琊山,扫平了降龙庄,将怀王等反贼拿获,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九州剑侠图

永乐大帝有两个儿子,长子朱高炽,身材肥胖,不善兵事,但为人忠厚,善理朝政。次子朱高煦,尚武厌文,莽撞冲动,跟随朱棣打了靖难之役,履历战功。朱棣更喜欢二儿子,认为他更像自己。但依旧立长子为太子,外出打仗期间,皆由炽监国。

关于朱棣下决心立炽为太子有个传说:朱棣曾动下立朱高煦为太子的念头,在一旁侍奉的解缙一句“好圣孙”直接点给朱棣。看在孙子朱瞻基的份上,才决定立其父为太子。

但二儿子高煦心中不服,一直不肯离京去封地赴任,意图伺机夺取皇位。

朱棣在位时,二儿子朱高煦就开始结党营私,企图让父亲废掉大哥,改立自己为太子。但他过早的暴漏了自己,因为品行不端,心怀叵测,被朱棣贬到乐安。朱高煦死不悔改,暗中集结江湖大盗,图谋不轨。

永乐帝死后,朱高炽继位,正反派江湖人物一场乱斗。最终,高煦作茧自缚、玩火自焚。

事实上,朱高炽在位不满一年就驾崩了,由“好圣孙”朱瞻基继位。高煦想效仿父亲,也发起一次“靖难之役”,夺下自己侄儿的江山。但朱瞻基可不是建文帝,早有防备,御驾亲征。高煦的叛军一触即败,最终被侄子软禁起来。

有一说,朱高煦被软禁依旧不服,当朱瞻基去看他时,他竟然给侄子来了一个扫堂腿,让其当场丢丑。朱瞻基恼羞成怒,当即便让人拿来一重达300斤的铜缸将朱高煦扣住,以示惩戒。结果这朱高煦仗着身强力壮,竟然当众将大缸顶了起来,这下朱瞻基忍不了了,让人压住大缸,并在大缸周围点燃木炭,最后,朱高煦被活活烤死在缸内。

影视作品

大明风华

2019年依据现代热门小说改编而来。王学圻出演朱棣,梁冠华出演朱高炽,两名老戏骨的表演可圈可点。而年轻一代,则差距较大。加上文本取自网红题材大女主,有时候剧情比较儿戏,年轻一代表演塑料感较重。

本剧除了讲述朱瞻基父子,跟二叔朱高煦的帝位之争外,后半截则是明英宗的“土木堡之变”,于少保的“京城保卫战”,明英宗的“夺门之变”。但更年轻的一代演员,还不如上代人呢。

按语

至此,讲述朝代更替的传统袍带书就已经结束。但有关明末清初,乃至清末民国的故事,依然有不少新创作品来体现。欲知后事,下文分解。

文艺作品中的华夏史(二十四)——靖难之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