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与中国微针给药系统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报)

微针是经微电子机械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呈针状的微米级精细结构,长度一般在25到1000μm之间,制作材料多为硅、金属、聚合物等。微针给药系统是一种集皮下注射与透皮贴片双重释药特点的微侵袭透皮给药系统,其作用机制是药物通过微针穿透皮肤角质层后形成的微小孔道进入皮肤,达到促进经皮渗透和到达皮肤特定深度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还没有成功商业化的微针给药系统。BD的Soluvia微针给药系统,2011年与赛诺菲合作推出了流感疫苗Fluzone® Intradermal(IDflu, Intanza), 但产品销量非常有限。2016年赛诺菲停止生产和销售该疫苗。此后一直没有批准的微针给药产品。在2019年12月Zosano Pharma提交了Qtrypta (zolmitriptan intracutaneous microneedle system)的新药申请,之前预估最早将于2020年十月批准上市,但目前FDA并没有批准该药物。
中国微针给药系统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在未来的几年里国内不会有商业化的微针药物上市。
皮内给药日益被认为是解决新药和现有药物面临的许多挑战的潜在解决方案。皮内给药为更有效地施用诸如小分子,生物制剂和疫苗之类的药物提供了机会,从而改善了生物利用度。然而,这种给药途径的广泛使用继续受到进行皮内注射的技术挑战的限制,这需要专门的培训并且再现性差。
微针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技术,旨在解决围绕皮内药物管理的问题。尽管已经开发了近20年的许多微针平台,但问题和关注的地方基本上和以前相同。
在未来,微针给药系统将得到长足发展。我们预测在2020年到2035年之间,微针给药的市场符合增长率将达到66%,在2035年市场上经由微针给药系统的药物销售额将会达到12.94亿美元。
技术方面最先发展起来的将空心微针,目前空心微针是最成熟的方案,也是研究最多的方案。实习微针和可溶解微针还需要一定时间的技术积淀。
微针技术主要用于药物输送和疫苗输送。微针对于大分子的透皮给药有着很大优势。

本文研究全球及中国市场微针给药系统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侧重分析全球及中国市场的主要企业,同时对比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本文重点分析在全球及中国有重要角色的企业,分析这些企业微针给药系统产品的市场规模、市场份额、市场定位、产品类型以及发展规划等。
主要企业包括:
KINDEVA
Zosano Pharma
Becton-Dickinson(BD)Technologies
Nanopass Technologies
Corium
Valeritas
Nitto
Microdermics
TheraJect, Inc
Vaxxas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AG
按照不同产品类型,包括如下几个类别:
中空微针技术
固体微针技术
溶解微针技术
按照不同应用,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药物输送
疫苗输送
其他应用
重点关注如下几个地区:
北美
欧洲
日本
韩国
中国
本文仅展示部分内容,更多数据分析、内容详情请参考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