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造车新势力新格局:“蔚小理”交椅易主新能源 “BAT”

2023-07-26 09:44 作者:神经童非童  | 我要投稿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洗牌一直未曾停止,在新兴力量崛起的同时,一些品牌也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在新造车运动兴起近十年后,造车新势力也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淘汰赛”趋势。

市场的力量是无法忽视的,新的变化无疑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企业,才能在变革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易主的销冠交椅

在2023年过半的时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曾经的销量冠军“蔚小理”的交椅已经易主。

根据最近的乘联会数据,今年5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58万辆,同比增长了60%,环比增长也达到了10.5%。

在具体的销售情况中,比亚迪以近24万辆的销售成绩一枝独秀,领先于特斯拉中国和广汽埃安。更令人瞩目的是,这三家公司的总销量已经占据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这样的亮眼表现使得比亚迪、广汽埃安和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度日益升高,形成了一种新能源的“BAT”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这三家公司凭借自身的优势和努力逐渐赢得的市场认可。

比亚迪和特斯拉一直处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交替领先地位。然而,自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发布后,比亚迪正式超越了特斯拉,并一直保持着领先地位。《比亚迪停产燃油车,如何从商业的角度理解?| 深度盘点》。而广汽埃安则在短短五年的时间里,凭借精准的产品定位和核心技术,成功地打破了这个市场长期以来由两家公司主导的局面。《估值390亿!广州的新能源独角兽广汽埃安是如何成长的?》

尽管其他汽车品牌的表现也相当出色,但与“BAT”三巨头相比,差距仍然较大。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认为这表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的性质,而更多的是依赖于企业的实力和策略。

从“蔚小理”到“BAT”,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历程充满了变数和挑战。然而,无论是传统的车企还是新兴的造车新势力,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制造能力和服务水平,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

当然,即使是BAT这样的巨头也不能掉以轻心。比亚迪需要考虑疯狂扩张背后可能隐藏的风险,特斯拉则需要应对反复调价可能对老用户带来的影响,广汽埃安至今仍未实现盈利。

掉队的造车新势力

巅峰时的“蔚小理”三大新势力是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前列的常客。然而随着各大车企的入局,也有越来越多的新玩家进入战场,新能源汽车这一赛道日益变得拥挤。《造车新势力2023新格局:新王上位,乱战开启 | 深度详盘》

如今的造车新势力开始逐渐产生分化,在这之中蔚来和小鹏率先掉队。

理想汽车的新车交付量达到了32575辆,首次突破了3万辆的大关,并且在当月和上半年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榜单上都位列第一。这主要得益于理想汽车的增程式动力技术,这种技术虽然在外界引起了一些争议,但对于许多消费者来说,它解决了纯电动车续航焦虑的问题。

相比之下,蔚来和小鹏的销量则有所下滑。尽管蔚来在6月份的销量有所回升,但其总的销量仍然没有超过理想汽车。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对此表示乐观,他认为他们的新款SUV G6将会成为市场的热销爆款,带领小鹏汽车在第三季度实现销量的大幅增长。

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正在加剧,价格战也在不断升级。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蔚来选择了降价和削减用户权益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而理想汽车则在积极布局纯电动车市场,他们已经获得了生产纯电动车的资质,并计划在年内投产。

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并没有因为价格战而减少。一位消费者的观点具有代表性:他考虑购买蔚来或理想的车,因为这两家公司的车型都有较大的车内空间,非常适合家庭使用。他最初被蔚来吸引的一点就是他们的免费换电服务,而对于理想汽车,则是被其增程式动力系统所吸引,因为这种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电动车的续航问题。

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无论是通过技术创新还是通过价格战,他们都希望能够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各大品牌都在寻求自身的发展策略。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将继续寻找最适合自己的产品,以满足他们对于出行方式的需求。

入局的传统车企

随着传统汽车企业逐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曾经被视为新能源时代“落后者”的传统车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逐渐侵蚀着造车新势力的市场份额。在早期,许多新兴造车企业都将特斯拉视为最强大的竞争对手,然而,比亚迪却在这个领域崭露头角,成为了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

凭借刀片电池的成功和王朝系列车型的畅销,2022年,比亚迪超过特斯拉,夺得全球新能源销量冠军。这一转变使得曾经被视为新能源时代“落伍者”的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后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甚至孵化出的二代造车品牌也成为了新兴造车企业的有力竞争对手。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在上半年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00万辆,这一成绩远远超过了其他新兴造车企业。同期,长城汽车新能源销量达到26643辆;吉利旗下高端智能电动品牌极氪交付了10620辆;长安深蓝共交付了8041辆;阿维塔公布了1700余辆销售数据;东风旗下岚图销量为3007辆;上汽旗下飞凡F7销量为2336辆;智己LS7销量为1948辆。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市场已经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阶段。

从市场的角度,无论是网约车市场还是低端市场,都可能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新蓝海。这从五菱宏光mini、欧拉、长安奔奔等微型电动车的热销中可见一斑。然而,低端市场对于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来说并不感兴趣;而在下沉市场方面,新兴造车企业的资金和渠道又难以支撑其进入。这正是传统车企比新兴造车企业在竞争中的优势所在。

这就意味着,在这个行业中,只有那些能够不断创新,提供独特且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的公司,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对于所有的造车新势力来说,他们需要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需求。

开启了淘汰竞争

许多新能源车企都在为了市场份额而进行激烈的竞争,这已经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淘汰赛。

例如,曾经与蔚来、小鹏并驾齐驱的威马汽车,虽然作为新势力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前后融资超过300亿,但始终未能实现真正的崛起。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未能成功上市,更是因为它的产品缺乏独特卖点,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财务爆雷全员降薪,威马汽车能渡过行业寒冬吗?》

同样,被誉为“老头乐之王”的雷丁汽车也在这场愈演愈烈的新能源大战中走向了破产的命运,甚至其创始人都已经逃到了海外。这表明,新能源市场的竞争将会持续加剧,短期内可能不会结束。

一些第二梯队的造车新势力,如哪吒和零跑,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销量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他们的产品定位更为亲民,价格更为吸引人。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结束。相反,这只是一场更为激烈的淘汰赛的开始。

在未来,只有真正注重用户口碑和品牌影响力的车企才能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事实上,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最关心的是车辆的外观设计、驾驶体验以及价格区间,这些因素往往能决定他们的购车意向。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来说,他们并非专业的汽车领域人士,因此在不清楚技术参数的情况下,主观感受就显得尤为重要。

总体而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无论排名靠前的车企如何努力扩大领先优势,排名靠后的车企也都在奋力追赶。从这个趋势来看,未来新能源的格局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化。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结构化思维 | 荆棘商途 | 年度十词 创新企业案例 | 区块链金融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智慧应用 |《能源互联网》.《新型电力系统》.《智慧建筑》.《智慧机场》.《智慧交通》.《烟草数字化》.《智慧城市》.《数字政府》

数字应用 | 《大数据及中台》.《区块链》.《元宇宙》

人工智能 |  《人工智能趋势》. 《ChatGPT新纪元》

数字化转型 |《制造业数字化》.《零售业数字化》 

金融类课程 | 《金融科技创新》. 《商业银行变革》 .《数字人民币》

思维与技能 |《数字化管理思维》.《数字化组织变革》.《用户思维》

宏观与趋势 |《2023宏观趋势》.《数字经济》.《双碳战略》.《新能源汽车》

创新与创业 |《创业导师能力提升培训》.《中小企业赋能》



造车新势力新格局:“蔚小理”交椅易主新能源 “BAT”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